一种隔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052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板组件,包括第一承重件、第二承重件以及隔板。第一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板以及设置于第一承重板上且向第一承重板的侧向延伸的第一翻边。第二承重件包括与第一承重板间隔设置的第二承重板以及设置于第二承重板上且向第二承重板的侧向延伸的第二翻边。隔板包括隔板主体以及间隔设置于隔板主体上且向隔板主体的侧向延伸的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设置于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之间,且第三翻边弹性压持于第一翻边上,第四翻边弹性压持于第二翻边上,以使隔板主体跨接于第一承重板与第二承重板之间。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增强隔板与承重件之间的接合强度,提高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领域的隔板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洁净室广泛用于精密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制药工业等各种领域。洁净室由天花板系统、空调系统、隔墙板、地板、照明器具等各种系统所组成。天花板系统的密封程度的高低是洁净室的洁净程度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技术的天花板系统主要包括吊杆(Ceiling rod)、纲梁(I-Beam 或 U-Be am)、吊顶龙骨(Ceiling grid)以及盲板(blinddisk)。其中,吊顶龙骨分段连接,并由钢索吊挂于天花板上,而盲板则依靠其自身重量搭接在相邻的两个吊顶龙骨的支撑板上。进一步,为了提高盲板与吊顶龙骨之间的密封效果,通常在盲板与吊顶龙骨的支撑板之间增加密封胶条,并通过盲板在密封胶条上产生的压力实现密封。然而,由于盲板的自身重量较轻,往往导致盲板与吊顶龙骨之间的接合效果相对较差,影响盲板与吊顶龙骨的固定效果。同时,也会导致颗粒会从密封胶条与盲板和吊顶龙骨之间的缝隙进入洁净室,影响洁净室的洁净程度。此外,应用于建筑领域的其他隔板组件的隔板与承重件之间存在同样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板组件,以增强隔板与承重件之间的接合强度,提高固定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隔板组件,该隔板组件包括第一承重件,其包括第一承重板以及设置于第一承重板上且向第一承重板的侧向延伸的第一翻边;第二承重件,其包括与第一承重板间隔设置的第二承重板以及设置于第二承重板上且向第二承重板的侧向延伸的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彼此朝向且间隔设置;隔板,其包括隔板主体以及间隔设置于隔板主体上且向隔板主体的侧向延伸的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设置于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之间,且第三翻边弹性压持于第一翻边上,第四翻边弹性压持于第二翻边上,以使隔板主体跨接于第一承重板与第二承重板之间。其中,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分别设置于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的彼此相邻的侧边缘,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分别设置于隔板主体的两侧边缘。其中,第一翻边与第一承重板垂直设置,第三翻边相对于隔板主体的垂直方向向隔板内部成第一角度倾斜设置。其中,第二翻边与第二承重板垂直设置,第四翻边相对于隔板主体的垂直方向向隔板内部成第二角度倾斜设置。其中,在自然状态下,第三翻边的内侧面与第四翻边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翻边的内侧面与第二翻边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其中,第一角度和第二角 度为O. 5-1度。其中,第一角度等于第二角度。其中,第三翻边与第一翻边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条,第四翻边与第二翻边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条。其中,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承重件和第二承重件分别为吊顶龙骨,隔板为盲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撑件和隔板上分别设置翻边结构,进而实现二者的弹性压持固定,增强隔板与承重件之间的接合强度,提高固定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隔板组件在分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隔板组件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隔板组件在分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隔板组件包括第一承重件10、第二承重件20和隔板30。第一承重件10包括第一承重板101以及设置于第一承重板101上且向第一承重板101的侧向延伸的第一翻边102。第二承重件20包括与第一承重板101间隔设置的第二承重板201以及设置于第二承重板201上且向第二承重板201的侧向延伸的第二翻边202,第一翻边102和第二翻边202彼此朝向且间隔设置。隔板30包括隔板主体301以及间隔设置于隔板主体301上且向隔板主体301的侧向延伸的第三翻边302和第四翻边30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重件10和第二承重件20分别为吊顶龙骨,而隔板30为盲板,且第一承重板101和第二承重板201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使得隔板主体301沿水平方向跨接于第一承重板101和第二承重板201之间,进而可作为天花板应用于洁净室或其他建筑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承重件10、第二承重件20和隔板3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结构或设置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02和第二翻边202分别设置于第一承重板101和第二承重板201的彼此相邻的侧边缘,第三翻边302和第四翻边303分别设置于隔板主体301的两侧边缘,且第一翻边102与第一承重板101垂直设置,第二翻边202与第二承重板201垂直设置,第三翻边302相对于隔板主体301的垂直方向向隔板30内部成第一角度al倾斜设置,第四翻边303相对于隔板主体301的垂直方向向隔板30内部成第二角度a2倾斜设置。进一步,在自然状态下,第三翻边302的内侧面与第四翻边303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LI小于第一翻边102的内侧面与第二翻边202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L2。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角度al与第二角度a2为O. 5-1度,且第一角度al等于第二角度a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角度al和第二角度a2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意设置,且第一翻边102、第二翻边202、第三翻边302和第四翻边303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设定。参照图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隔板组件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3所示,在进行组装时,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第一承重件10和第二承重件20向下按压隔板30,使得第一翻边102和第二翻边202在压力作用下向外侧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第一翻边102和第二翻边202设置于第三翻边302和第四翻边303之间,且第三翻边302弹性压持于第一翻边102上,第四翻边303弹性压持于第二翻边202上,以使隔板主体301跨接于第一承重板101与第二承重板201之间。通过上述接合方式,利用第三翻边302和第四翻边 303的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压力实现隔板30与第一承重件10和第二承重件20的相对固定,其接合强度相较于仅依靠隔板30的自身重力实现的压持固定有着明显提高,且即便在第一承重件10和第二承重件20发生变形时仍能保持良好的固定。进一步,为了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在第一翻边102与第三翻边302之间设置第一密封胶条40,第二翻边202与第四翻边303之间设置第二密封胶条50。第一密封胶条40与第二密封胶条50的厚度优选为5mm,并可由橡胶、泡沫等任何适当材料制成。通过上述方式,使得第一密封胶条40和第二密封胶条50分别弹性夹持在第一翻边102与第三翻边302之间以及第二翻边202与第四翻边303,其密封效果和得到明显提高,避免了微粒的进入,有利于提高洁净室的洁净程度。通过上述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撑件和隔板上分别设置翻边结构,进而实现二者的弹性压持固定,增强隔板与承重件之间的接合强度,提高固定效果。进一步,利用翻边结构弹性夹持密封胶条,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提高洁净室的洁净程度。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增宏吴俊豪林昆贤李贤德汪永强杨卫兵郭振华蒋运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