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远发专利>正文

净水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7846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0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净水器结构,包括两极板、密封夹持于两极板之间的水板组件、离子膜以及导水块,所述水板组件包括若干相间而置的浓水板以及纯水板,所述浓水板的中部开有纯水孔,所述第一导水孔与所述纯水孔之间开设有纯水导水块容纳腔,所述纯水导水块容纳腔自所述纯水孔的边缘向内凹陷一体成型,所述纯水导水块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导水孔相连通,所述浓水板的中部对应所述纯水孔开有浓水孔,所述第二导水孔与所述浓水孔之间开设有浓水导水块容纳腔,所述浓水导水块容纳腔自所述浓水孔的边缘向内凹陷一体成型。由于该导水块容纳腔是一体成型的,防止纯水区或者浓水区的水从相应的隔水孔溢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净水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器结构
技术介绍
EDI (Electro-deionization)电子去离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纯水和超纯水制备技术。该技术通过一净化器结构从而生产出超纯水。现时,该净化器结构包括包括两极板、密封夹持于两极板之间的水板组件。水板组件包括若干开有导水孔的纯水板及浓水板,通过安装于纯水板及浓水板上的导水块从外界引水从而形成纯水层及浓水层,纯水层及弄水层 之间交替设有阴阳离子膜,该阴阳离子膜具有单向选择透过性,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实现离子的定向迁移,从而完成水的深度除盐,生产出高纯水。然后,目前的纯水板及浓水板安装导水块的槽是部件分开式的,包括槽底以及槽盖,槽盖需要先装上导水块才能再安装完好,因而,槽底与槽盖之间存在缝隙,当浓水层或纯水层的水压过大时,层内的水会通过该缝隙从导水孔溢出,从而造成生产的纯水的质量降低。因此,亟待一种能防止漏水的具有导水块安装区的浓水板及纯水板,从而生产出质量更好的纯净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亟待一种能防止漏水的具有导水块安装区的浓水板及春水般,从而生产出质量更好的纯净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净水器结构,包括两极板、密封夹持于两极板之间的水板组件、离子膜以及导水块,所述导水块包括纯水导水块、浓水导水块以及极板导水块,所述水板组件包括若干相间而置的浓水板以及纯水板,所述纯水板的底面及背面的中部均设有纯水板凸边,所述纯水板凸边之间形成浓水板容纳槽,所述浓水板容纳槽的的中部开有纯水孔,所述浓水板容纳槽的两端均开有第一导水孔及第一隔水孔,所述第一导水孔与所述纯水孔之间开设有纯水导水块容纳腔,所述纯水导水块容纳腔自所述纯水孔的边缘向内凹陷一体成型,所述纯水导水块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导水孔相连通,所述纯水导水块容纳于所述纯水导水块容纳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导水孔相连通,所述浓水板包括位于所述水板组件最外两侧的底层浓水板、顶层浓水板以及位于水板组件中间的内层浓水板,所述浓水板密封容置于对应的所述纯水板的浓水板容纳槽内,所述浓水板的中部对应所述纯水孔开有浓水孔,所述浓水板的两端均开有第二导水孔及第二隔水孔,所述第一导水孔与所述第二隔水孔密封对接,所述第一隔水孔与所述第二导水孔密封对接,所述第二导水孔与所述浓水孔之间开设有浓水导水块容纳腔,所述浓水导水块容纳腔自所述浓水孔的边缘向内凹陷一体成型,所述浓水导水块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导水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水块容置于所述浓水导水块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导水孔相连通,所述浓水板的底面及背面对应所述浓水孔的外缘向外凸设有离子膜凸边,所述离子膜凸边之间形成离子膜容纳区,所述离子膜密封容置于所述离子膜容纳区内从而使相邻的纯水孔与浓水孔互相隔绝,位于同一浓水板的两侧的离子膜的极性相反,所述底层浓水板两侧的离子膜之间形成第一极水区,所述顶层浓水板两侧的离子膜之间形成第二极水区,所述内层浓水板两侧的离子膜之间形成浓水区,所述纯水板两侧的离子膜之间形成纯水区,所述纯水区两侧的离子膜的极性相反。较佳地,所述第二导水孔及所述第二隔水孔的周边分别凸设有导水密封凸边及隔水密封凸边。所述导水密封凸边与隔水密封凸边使到安装压紧过程中密封的更好,防止漏水。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纯水板及浓水板对应的导水板容纳腔是一体成型的,避免了非一体成型 的导水板容纳腔的水由于水压过大而从缝隙溢出进而从对应的隔水孔流出,进一步保证了过滤水的质量。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正极板一个角度的结构图。图3b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正极板的装上导体板后的结构图。图4a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负极板一个角度的结构图。图4b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负极板的装上导体板后的结构图。图5a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导水块的立体结构图。图5b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导水块的分解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纯极板一个角度的结构图。图6b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纯极板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浓极板一个角度的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I以及图2,本技术净水器结构100包括两极板10以及水板组件、离子膜30以及导水块40。所述极板10包括正极板101及负极板102。离子膜30分阳离子膜及阴离子膜,离子膜30具有单向选择透过性,阳离子膜只能容阳离子通过,阴离子只能容阴离子通过。所述水板组件夹持于所述正极板101与负极板102之间。所述导水块40包括纯水导水块、浓水导水块以及极板导水块,所述负极板102位于所述水板组件的顶部。所述水板组件包括若干相间而置的纯水板21及浓水板22。本实施例中,纯水板21的个数为3个,所述浓水板22的个数为4个;所述纯水导水块、所述浓水导水块及极板导水块43厚度不一,其它形状结构均相同。参考图3a至图4b,所述极板包括底板11以及导体板12。所述底板11的中部开有导体板容纳槽111,所述导体板容纳槽111的中部开有导线通孔112,所述导体板容纳槽Ill的高度大于所述导体板12的厚度,使水进入后流动的空间更多,冷却效果更佳。所述导体板12容纳于所述导体板容纳槽111内,所述导体板12通过所述导线通孔11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导线通孔112的四周饶有胶水凹槽113,所述胶水凹槽113内填充有强力胶水从而把导体板12紧紧粘于所述导体板容纳槽111内。所述底板11对应所述导体板容纳槽111的两端的 外侧设有与所述极板导水块形状对应的配合凹槽114。所述极板导水块43容置于所述配合凹槽114内,所述导体板12与其正对的离子膜30之间形成散热区,所述极板导水孔115与所述配合凹槽114相连通。正极板的导体板与负极板的导体板极性相反。所述极板10的边缘内侧开有第一固定孔117。所述底板11的一角还开设有第一线槽孔118,该第一线槽孔118具有校对位置作用,使各部件按预订的方式摆放。正极板101或负极板102的配合凹槽114的外侧还开设有极板导水孔115及极板隔水孔116,所述极板导水孔115与对应所述配合凹槽114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极板导水孔115及极板隔水孔116开设于所述负极板102上。参考图5a及图5b,所述导水块40包括第一导水子块41及第二导水子块42。所述第一导水子块41的前端设有若干第一阻挡块411,相邻两所述第一阻挡块411之间形成第一配合槽412,所述第一阻挡块411的后方设有第一集水子区413,所述第一集水区413内设有若干第一缓冲块414,相邻两所述第一缓冲块414之间设有第一缓冲配合缺口 415,所述第一导水子块41的后端开有第一圆弧凹口 416,自所述第一圆弧凹口 416向所述第一集水子区413延伸有若干条第一导水槽417,所述第一导水槽417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圆弧凹口 416到第一集水子区413的距离成正比,使到流进第一集水子区413的水速相等进而保证水流均匀输出。所述第一导水槽417之间以及所述第一集水子区413内设有若干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远发
申请(专利权)人:叶远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