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远发专利>正文

净水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7125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2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净水器结构,包括两极板、夹持于两极板之间的水板组件、离子膜及导水块,导水块包括极板导水块,水板组件包括若干相间而置的浓水板以及纯水板,极板包括底板以及导体板,底板的中部开有导体板容纳槽,导体极容纳槽的中部开有导线通孔,导体板容纳槽的高度大于导体板的厚度,导体板固定容纳于导体板容纳槽内,导体板通过导线通孔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导体板与其正对的离子膜之间形成散热区,导体板容纳槽的两端的外侧设有与极板导水块形状对应的配合凹槽,其中一极板还开设有极板导水孔及极板隔水孔,极板导水孔与配合凹槽连通。该散热区的空间更大,散热效果更好;利用极板导水块输入水,使水输入更均匀,避免散热死区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净水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器结构
技术介绍
EDI (Electro-deionization)电子去离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纯水和超纯水制备技术。该技术通过一净化器结构从而生产出超纯水。现时,该净化器结构包括包括两极板、密封夹持于两极板之间的水板组件。水板组件包括若干开有导水孔的纯水板及浓水板,通过安装于纯水板及浓水板上的导水块从外界引水从而形成纯水层及浓水层,纯水层及弄水层之间交替设有阴阳离子膜,该阴阳离子膜具有单向选择透过性,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实现离子的定向迁移,从而完成水的深度除盐,生产出高纯水。同时,极板的导体板与水板组件之间具有散热区,通过水流经该散热区从而带走两极板所产生的热量,散热区的进口位于散热区的一角并且该进口走向自散热区的角落向散热区中心倾斜。然而,目前的净化器结构的散热区的体积较小,导体板几乎是贴近水板组件的,因而散热区流过的水流较少,散热力度欠佳,另一方面,由于水流是从散热区的进口倾斜流进散热区的,因此在水流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死区,水流很少到达该死区,因而会导致极板散热不均,影响极板的使用寿命。因此,亟待一种具有较大散热空间的,并且能均勻散热的极板的净水器结构,从而使极板散热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亟待一种具有较大散热空间的,并且能均勻散热的极板的净水器结构,从而使极板散热效果更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净水器结构,包括两极板、密封夹持于两极板之间的水板组件、离子膜以及导水块,所述导水块包括纯水导水块、浓水导水块以及极板导水块,所述水板组件包括若干相间而置的浓水板以及纯水板,所述纯水板的底面及背面的中部均设有纯水板凸边,所述纯水板凸边之间形成浓水板容纳槽,所述浓水板容纳槽的的中部开有纯水孔,所述浓水板容纳槽的两端均开有第一导水孔及第一隔水孔,所述第一导水孔与所述纯水孔之间开设有纯水导水块容纳腔,所述纯水导水块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导水孔相连通,所述纯水导水块容纳于所述纯水导水块容纳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导水孔相连通,所述浓水板包括位于所述水板组件最外两侧的底层浓水板、顶层浓水板以及位于水板组件中间的内层浓水板,所述浓水板密封容置于对应的所述纯水板的浓水板容纳槽内,所述浓水板的中部对应所述纯水孔开有浓水孔,所述浓水板的两端均开有第二导水孔及第二隔水孔,所述第一导水孔与所述第二隔水孔密封对接,所述第一隔水孔与所述第二导水孔密封对接,所述第二导水孔与所述浓水孔之间开设有浓水导水块容纳腔,所述浓水导水块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导水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水块容置于所述浓水导水块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导水孔相连通,所述浓水板的底面及背面对应所述浓水孔的外缘向外凸设有离子膜凸边,所述离子膜凸边之间形成离子膜容纳区,所述离子膜密封容置于所述离子膜容纳区内从而使相邻的纯水孔与浓水孔互相隔绝,位于同一浓水板的两侧的离子膜的极性相反, 所述底层浓水两侧的离子膜之间形成第一极水区,所述顶层浓水板两侧的离子膜之间形成第二极水区,所述内层浓水板两侧的离子膜之间形成浓水区,所述纯水板两侧的离子膜之间形成纯水区,所述纯水区两侧的离子膜极性相反,两极板分别为正极板及负极板,所述极板包括底板以及导体板,所述底板的中部开有导体板容纳槽,所述导体板容纳槽的中部开有导线通孔,所述导体板容纳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导体板的厚度,所述导体板固定容纳于所述导体板容纳槽内,所述导体板通过所述导线通孔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导体板与其正对的离子膜之间形成散热区,正极板的导体板与负极板的导体板极性相反,所述极板的边缘内侧开有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底板对应所述导体板容纳槽的两端的外侧设有与所述极板导水块形状对应的配合凹槽,与所述极板相对的浓水板的第二导水孔或者第二隔水孔与所述配合凹槽相连通,其中一极板的所述配合凹槽的外侧还开设有极板导水孔及极板隔水孔,所述极板导水孔与对应的所述配合凹槽相连通。较佳地,所述底板的一角还开设有用于校对位置的第一线槽孔,所述纯水板对应所述第一线槽孔开有第二线槽孔。所述第一线槽孔与所述第二线槽孔用于校对位置,使极板与纯水板按预定的位置接合。较佳地,所述导线通孔的四周饶有胶水凹槽,所述胶水凹槽内填充有强力胶水从而把导体板紧紧粘于所述导体板容纳槽内。较佳地,所述第二导水孔及所述第二隔水孔的周边分别凸设有导水密封凸边及隔水密封凸边。所述导水密封凸边与隔水密封凸边使到安装压紧过程中密封的更好,防止漏水。较佳地,所述浓水导水块容纳腔自所述浓水孔的边缘向内凹陷一体成型,所述纯水导水块容纳腔自所述纯水孔的边缘向内凹陷一体成型。由于该导水块容纳腔是一体成型的,防止纯水区或者浓水区的水从相应的隔水孔溢出。较佳地,所述浓水板的底背面两固定凸边的顶部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大于所述固定槽的底部至所述纯水板凸边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使到安装过程中浓水板具有一定的压缩厚度,压缩后密封效果更好。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净化器结构的导体板容纳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导体板的厚度,因此所述导体板与其正对的离子膜之间形成散热区的空间更大,能让足够的水流进,散热效果更好;同时,极板利用极板导水块输入水,使水输入的更均勻,避免了散热死区的问题。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正极板一个角度的结构图。图北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正极板的装上导体板后的结构图。图如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负极板一个角度的结构图。图4b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负极板的装上导体板后的结构图。图fe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导水块的立体结构图。图恥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导水块的分解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纯极板一个角度的结构图。图6b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纯极板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浓极板一个角度的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净水器结构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以及图2,本技术净水器结构100包括两极板10以及水板组件、离子膜30以及导水块40。所述极板10包括正极板101及负极板102。离子膜30分阳离子膜及阴离子膜,离子膜30具有单向选择透过性,阳离子膜只能容阳离子通过,阴离子只能容阴离子通过。所述水板组件夹持于所述正极板101与负极板102之间。所述导水块40包括纯水导水块、浓水导水块以及极板导水块,所述负极板102位于所述水板组件的顶部。所述水板组件包括若干相间而置的纯水板21及浓水板22。本实施例中,纯水板21的个数为 3个,所述浓水板22的个数为4个;所述纯水导水块、所述浓水导水块及极板导水块43厚度不一,其它形状结构均相同。参考图3a至图4b,所述极板包括底板11以及导体板12。所述底板11的中部开有导体板容纳槽111,所述导体板容纳槽111的中部开有导线通孔112,所述导体板容纳槽 111的高度大于所述导体板12的厚度,使水进入后流动的空间更多,冷却效果更佳。所述导体板12容纳于所述导体板容纳槽111内,所述导体板12通过所述导线通孔11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导线通孔112的四周饶有胶水凹槽11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远发
申请(专利权)人:叶远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