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装置物理端口建模的智能变电站通信设计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62631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9 0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装置物理端口建模的智能变电站通信设计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配置描述方法,通过建立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的连接关系模型,通过将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建模,通过绘制AutoCAD图形方式,将交换机与智能装置间的物理和逻辑的连接关系建立起来,并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保证了设计过程中对网络通信情况的直观掌控,从而保证设计过程中对网络通信的设计,完成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完整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对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工程设计来说,影响最大的变化就是智能变电站以通信网络取代了常规二次回路,网络中的虚拟数字信息取代了物理上的电气信号,二次系统功能信息逻辑和信号的输入输出关系与通信网络接线不再一一对应,传统的二次回路的形式无法表达智能变电站中功能逻辑和信号逻辑。目前智能变电站设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I)在变电站初步设计阶段需要设计院提供对智能装置的很多功能、性能指标及通信设备电缆光缆等的用料清册,而如果初步设计深度不够的话,很难比较准确的给出这些信息。2)由于设计单位缺乏完备的图形支持的设计手段,工程设计仅限于完成硬接线设计的程度,不能提供工程建设阶段所需要的智能装置功能配置、通信配置和相关设计资料。而现有的建模工具软件,主要注重的是S⑶、I⑶、CID的输出,大多数只是作为一个便捷的编辑工具来使用,对于厂站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建模、智能装置实例建模、IED之间通信关系的建模缺乏形象的展示。3) 二次设备网络化后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就是以太网交换机,而IEC61850标准中对于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等IED均进行建模,而对于以太网交换机未进行建模,这就大大影响了设计单位设计合理准确的网络通信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该方法是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配置描述方法,通过建立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的连接关系模型,完成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完整设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步骤I :以与IEC61970CM相同的形式用RDF描述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的IEC61850模型,建立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模型的RDF Schema,确定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的IEC61850模型对象在RDF中的结构描述,包括模型类,模型类属性及模型类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2 :对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进行基于RDF模型的建模,确定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的模型结构,及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和交换机端口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3 :在AutoCAD中设计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图元类型模块,通过CAD图形符号表示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通过CAD中的短直线表示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图形中都通过一个扩展属性记录RDF模型中对应资源对象的唯一标识;步骤4 =CAD中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设备均与模型RDF Schema中对应的资源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步骤5 :在AutoCAD中通过绘制连接线折线,将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与以太网交换机的网口建立连接关系,绘制的同时将RDF模型中的以太网交换机的网口与智能装置IED的网口建立了模型的连接关系; 步骤6 :完成基于智能装置物理端口建模的智能变电站通信。所述步骤2中,所述关联关系如下子网类模块、网段类模块、以太网交换机类模块及智能装置模型类模块均继承自网络设备基类模块,网段类模块聚合到子网类模块,网口类模块聚合到网络设备基类类模块,即继承自网络设备基类模块的以太网交换机类模块也聚合了网口类模块。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建模,通过绘制AutoCAD图形方式,将交换 机与智能装置间的物理和逻辑的连接关系建立起来,并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保证了设计过程中对网络通信情况的直观掌控,从而保证设计过程中对网络通信的设计。在本专利技术建立的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在智能变电站设计过程中根据逻辑互操作关系方便的配置虚拟网络(VLAN)。附图说明图I为RDF Schema模型中对于以太网交换机和交换机网口的模型定义及关联关系O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建模,通过绘制AutoCAD图形方式,将交换机与智能装置间的物理和逻辑的连接关系建立起来,并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保证了设计过程中对网络通信情况的直观掌控,从而保证设计过程中对网络通信的设计。为实现该方法,采用如下实施方案 I)以与IEC61970CM相同的形式用RDF描述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的IEC61850模型,建立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模型的RDF Schema,确定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的IEC61850模型对象在RDF中的结构描述,包括模型类,模型类属性及模型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模型类包括网络设备基类,子网类,网段类,以太网交换机类,智能装置类,虚拟网络类,端口类,连接类等。2)对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进行基于RDF模型的建模,确定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的模型结构,及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交换机端口等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 3)在AutoCAD中设计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图元类型模块,通过CAD图形符号表示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通过CAD中的短直线表示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图形中都通过一个扩展属性记录RDF模型中对应资源对象的唯一标识; 4)CAD中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设备均与模型RDF Schema中对应的资源建立——对应的映射关系; 5)RDF Schema模型中对于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的模型定义及关联关系如图I所示,图I中的模型类模块及其关联定义,方框表示模型类模块,方框之间的连线表示模型类模块之间的关联,连线头 上带菱形标识的表示该关联为聚合关联,不带菱形标识的连线表示普通关联。子网(SubNet)、网段(NetSegment)、以太网(NetSwitch)交换机及智能装置(IED)模型类均继承自网络设备基类(NetEquipBase),网段(NetSegment)聚合到子网(SubNet),网口(Port)聚合到网络设备基类(NetEquipBase),即继承自网络设备基类的以太网交换机(NetSwitch)则也聚合了网口(Port)。6)在AutoCAD中通过绘制连接线折线,将智能装置的网口与交换机的网口建立连接关系,绘制的同时将RDF模型中的NetSwitch的Port与IED的Port建立了模型的连接关系。7)完成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完整设计。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权利要求1.基于智能装置物理端ロ建模的智能变电站通信设计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I :以与IEC61970CM相同的形式用RDF描述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ロ的IEC61850模型,建立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ロ模型的RDF Schema,确定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ロ的IEC61850模型对象在RDF中的结构描述,包括模型类,模型类属性及模型类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2 :对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ロ进行基于RDF模型的建模,确定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ロ的模型结构,及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和交換机端ロ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3 :在AutoCAD中设计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ロ图元类型模块,通过CAD图形符号表示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ロ,通过CAD中的短直线表示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ロ,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ロ图形中都通过ー个扩展属性记录RDF模型中对应资源对象的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伟信珂黄德斌唐毅王雷周崇泉尹博超黄萍韩文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