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盲孔直径测量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6433 阅读:4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6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盲孔直径测量工具,包括测量仪表,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基体、接长杆和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的底面为基准面,二者的基准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基体的尾端端部连接有测砧,该测砧的底面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基体的基准面高度,所述测量仪表通过表头体连接在第一基体端部的调节螺母上,所述调节螺母的底面高度大于第一基体的基准面高度。它专门针对尺寸大、深度浅的浅盲孔而设计,在测量时,通过第一基体、接长杆和第二基体进行粗调节,通过调节螺母进行微调节,进而到精确测量的目的,在测量范围上具有一定的柔性,该工具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测量精确、通用性好和实用性强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零件的测量工具,具体是一种浅盲孔直径测量工具
技术介绍
在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通常都会涉及盲孔。其中,一些盲孔的径向尺寸大(> Φ 300mm),尺寸公差要求严格(公差值< O. 02mm),深度浅(< 10mm),此类结构的盲孔经常用作轴类零件的定位联接,装配精度要求很高,因此,在加工时须精确检测此类盲孔的直径尺寸。但是,由于受到常规内径尺、内径表的量程及仪表结构的限制,对这类尺寸大、深度浅的盲孔无法测量。倘若针对这类尺寸大、深度浅的盲孔专门订制直径测量工具,其工具制造成本不仅高,而且制造周期长;倘若采用卡钳进行测量,其测量精度及其操作过程均会存在误差影响,不能满足检测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盲孔结构的特点以及现有测量工具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测量精确的浅盲孔直径测量工具。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浅盲孔直径测量工具,包括测量仪表,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基体、接长杆和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的底面为基准面,二者的基准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基体的尾端端部连接有测砧,该测砧的底面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基体的基准面高度,所述测量仪表通过表头体连接在第一基体端部的调节螺母上,所述调节螺母的底面高度大于第一基体的基准面高度。所述测量仪表为内径表或杠杆千分表。所述第一基体与接长杆以伸缩方式连接;或所述接长杆与第二基体以伸缩方式连接;亦或所述第一基体、接长杆和第二基体之间依次以伸缩方式连接。所述伸缩方式为旋入式、水平进给式和管道伸缩式中的任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的测量工具专门针对尺寸大、深度浅的浅盲孔而设计,在测量时,通过第一基体、接长杆和第二基体进行粗调节,通过调节螺母进行微调节,进而到精确测量的目的,在测量范围上具有一定的柔性。该测量工具具有设计合理、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测量精确、通用性好和实用性强等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 :本技术包括测量仪表1,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基体5、接长杆6和第二基体7。其中,测量仪表I为内径表,测量仪表I通过紧定螺钉2连接在表头体3上,表头体3连接在第一基体5端部的调节螺母4上;第一基体5和第二基体7的底面(即与浅盲孔底面接触的面)为基准面,第一基体5的基准面9和第二基体7的基准面10在同一平面上,第一基体5端部调节螺母4的底面高度应当大于第一基体5的基准面9高度;第二基体 7的尾端端部连接有测砧8,该测砧8的底面高度应当大于(也可以等于)第二基体7的基准面10高度。上述的第一基体5、接长杆6和第二基体7之间依次以旋入式的伸缩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基体5、接长杆6和第二基体7的连接方式除了前述的三者依次伸缩连接外,还可以将第一基体5与接长杆6以伸缩方式连接,将接长杆6与第二基体7固定连接;又可以将第一基体5与接长杆6固定连接,将接长杆6与第二基体7以伸缩方式连接,同样能达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上述的伸缩方式除了选择旋入式外,还可以选用水平进给式或管道伸缩式,也同样能达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参见图2 :本技术的其它结构同上,不同之处仅在于测量仪表I为杠杆千分表。本技术的测量原理是基于对比测量法,即根据零件实际的盲孔直径尺寸选择合适的基体(即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接长杆、调节螺母和测量仪表等组件,将它们组装在一起,用校准后的外径千分尺校准测量工具两端测砧之间的距离,得到测量工具长度,并保证零件盲孔的实测直径尺寸与测量工具长度的差值在测量仪表(内径表或杠杆千分表)的测量范围内,然后将测量工具平移至零件盲孔的待测部位,通过读取测量仪表表头的差值, 即可得到零件盲孔的直径实测尺寸。权利要求1.一种浅盲孔直径测量工具,包括测量仪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基体(5)、接长杆(6)和第二基体(7),所述第一基体(5)和第二基体(7)的底面为基准面, 二者的基准面(9、10)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基体(7)的尾端端部连接有测砧(8),该测砧(8)的底面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基体(7)的基准面(10)高度,所述测量仪表(I)通过表头体(3)连接在第一基体(5)端部的调节螺母(4)上,所述调节螺母(4)的底面高度大于第一基体(5)的基准面(9)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浅盲孔直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仪表(I)为内径表或杠杆千分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浅盲孔直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5)与接长杆(6)以伸缩方式连接;或所述接长杆(6)与第二基体(7)以伸缩方式连接;亦或所述第一基体(5)、接长杆(6)和第二基体(7)之间依次以伸缩方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浅盲孔直径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方式为旋入式、水平进给式和管道伸缩式中的任一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浅盲孔直径测量工具,包括测量仪表,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基体、接长杆和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的底面为基准面,二者的基准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基体的尾端端部连接有测砧,该测砧的底面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基体的基准面高度,所述测量仪表通过表头体连接在第一基体端部的调节螺母上,所述调节螺母的底面高度大于第一基体的基准面高度。它专门针对尺寸大、深度浅的浅盲孔而设计,在测量时,通过第一基体、接长杆和第二基体进行粗调节,通过调节螺母进行微调节,进而到精确测量的目的,在测量范围上具有一定的柔性,该工具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测量精确、通用性好和实用性强等特点。文档编号G01B5/12GK202350712SQ20112048846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冷进明, 刘家顺, 刘艳平, 周万煜, 唐仕东, 孟秋建, 崔志国, 彭熙熙, 曾强, 李松林, 罗飞侠, 胥光启, 谢敏, 谭云 申请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熙熙谢敏冷进明唐仕东刘家顺孟秋建谭云李松林崔志国曾强刘艳平周万煜罗飞侠胥光启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