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敏郎专利>正文

一种USB接口电源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829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SB接口电源转换器,属于电源转换器领域,其电路包括输入电压单元、升压电路单元、稳压电路单元、指示电路单元、输出第一单元和输出第二单元,输入电压单元的电压输出正端与升压电路单元的电源端连接,升压电路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稳压电路单元的电源端连接,稳压电路单元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指示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输出第一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第二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宽输入电压范围和具有两个输出接口的特点,通用性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转换器领域,具体涉及ー种USB接ロ电源转换器。
技术介绍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通串线,是ー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应用在PC领域的接ロ技术。USB接ロ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的。随着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扫描仪早已为人所共知,数码相机、MP3随身听接踵而至,因此,使用USB实现将以上产品接入个人计算机。为了节省对电池的耗用,減少污染,USB使用有了很大的扩展,除了电脑周边设备具备USB接口外,很多电子产品,如手机、IPAD、IPHONE和NOTEBOOK等,都使用USB接ロ的充电器与其相对应的电子产品进行连接供电。然而,也有部分产品由于自身设计的问题,并不能设置USB接ロ,只能使用旧式的通用接ロ,不便于使用身边很容易获取的USB接ロ的充电器对其进行供电,必需使用USB转换器进行接ロ转换,而现有技术中的USB接ロ转换器一般允许的输入电压范围较窄,而且大多只有一个转换接ロ,通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ー种具有宽输入电压范围、具有两个输出接ロ的通用性强的USB接ロ电源转换器。ー种USB接ロ电源转换器,包括输入电压单元、升压电路単元、稳压电路单元、指示电路单元、输出第一単元和输出第二単元,所述输入电压单元的电压输出正端与所述升压电路単元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升压电路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稳压电路单元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单元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指示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输出第一単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第二単元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输入电压单元包括电压输入正端L和电压输入负端N ;所述升压电路单元包括升压芯片U2、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ニ极管Dl和电感LI ;所述稳压电路单元包括稳压芯片U1、电阻R4、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和电感L2 ;所述指示电路单元包括电阻Rl和发光二极管LEDl ;所述输出第一单元包括USB接ロ Jl,所述输出第二单元包括iphone接ロ J2、电阻R2、电阻R3、电阻R5和电阻R6 ;所述电压输入正端L分别与所述电容Cl I 一端、所述电感LI 一端、所述电阻RlO —端、所述升压芯片U2的第2脚和所述电容C9 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负端N、所述电容Cl I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9另一端分别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电感LI另一端分别与所述ニ极管Dl正极、所述升压芯片U2的第5脚和所述升压芯片U2的第6脚连接,所述升压芯片U2的第7脚和第8脚均与电源地连接,所述升压芯片U2的第4脚与所述电容C8 —端连接,所述电容C8另一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升压芯片U2的第3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ll —端和电阻R12 —端连接;所述ニ极管Dl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lO —端、所述电容C7 —端、所述电阻Rll另一端、所述电阻R9 —端和所述稳压芯片Ul的第4脚连接,所述电容ClO另一端、所述电容C7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2另一端均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电阻R9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芯片Ul的第3脚、所述电容C3 —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l的第I脚与所述电容Cl 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另一端、所述电容Cl另一端和所述稳压芯片Ul的第2脚分别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l的第5脚与所述电感L2 —端连接,所述电感L2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7 —端、所述电容C4 一端、所述电容C6 —端、所述电容C5 —端、所述电阻Rl —端、所述USB接ロ Jl的第I脚、所述iphone接ロ J2的第I脚、所述电阻R3 —端和所述电阻R6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8 —端、所述稳压芯片Ul的第7脚和所述电容C4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另一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l的第8脚与所述电阻R4 —端连接,所述电阻R4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 —端连接,所述电容C2另一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电阻Rl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l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6另一端、所述电容C5另一端和所述发光二极管LEDl负极均与电源地连接;所述USB接ロ Jl的第2脚与所述USB接ロ Jl的第3脚连接,所述USB接ロ Jl的第4脚与电源地连接,所述USB接ロ Jl的第5脚悬空;所述电阻R3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 —端和所述iphone接ロ J2的第3脚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分别与所述iphone接ロ J2的第2脚和所述电阻R5 —端连接,所述电阻R2另一端、所述电阻R5和所述iphone接ロ J2的第4脚均与电源地连接,所述iphone接ロ J2的第5脚悬空。更优选的,所述升压芯片U2的型号为AX5201,所述稳压芯片Ul的型号为AX3120。进ー步的,所述电容C9、电容C6和电容ClO均为极性电容。另ー优选的,所述输入电压单元的输入电压范围设置为3. 6伏至6. 5伏,所述输出第一単元和所述输出第二単元的输出电压均为5伏,所述输出第一単元和所述输出第二单兀的输出电流均为1000晕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ー种USB接ロ电源转换器,包括输入电压单元、升压电路単元、稳压电路单元、指示电路单元、输出第一単元和输出第二単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宽输入电压范围和具有两个输出接ロ,通用性強。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做进ー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I为本技术的ー种USB接ロ电源转换器的电路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输入电压单元I、升压电路単元2、稳压电路单元3、指示电路单元4、输出第一単元5、输出第二单兀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实施例I。參见图I,ー种USB接ロ电源转换器,包括输入电压单元I、升压电路单元2、稳压电路单元3、指示电路单元4、输出第一単元5和输出第二単元6,输入电压单元I的电压输出正端与升压电路単元2的电源端连接,升压电路単元2的控制输出端与稳压电路单元3的电源端连接,稳压电路单元3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指示电路单元4的输入端、输出第一単元5的输入端和输出第二单兀6的输入端连接。输入电压单兀I包括电压输入正端L和电压输入负端N ;升压电路单元2包括升压芯片U2、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ニ极管Dl和电感LI ;稳压电路单元3包括稳压芯片U1、电阻R4、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和电感L2 ;指示电路单元4包括电阻Rl和发光二极管LEDl ;输出第一单元5包括USB接ロ Jl,输出第二单元6包括iphone接ロ J2、电阻R2、电阻R3、电阻R5和电阻R6 ;电压输入正端L分别与电容Cll 一端、电感LI 一端、电阻RlO —端、升压芯片U2的第2脚和电容C9 一端连接,电压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郎蔡明卫
申请(专利权)人:黄敏郎蔡明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