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郁丽勤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刺绣的米似形针法及刺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42514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20:34
一种用于刺绣的米似形针法及刺绣方法,利用绣针和绣线在绣布正面自下而上逐层刺绣至少三层且层层叠加的绣迹,其中,每层绣迹均由一组针脚长度大致相同的“米”字形单元在绣布正面相邻布置形成,在每层绣迹中以任意一个“米”字形单元为中心,周围紧邻的“米”字形单元在绣面上相对中心的“米”字形旋转有角度,自下而上各层绣迹中“米”字形单元的针脚长度逐渐递减;所述“米”字形单元采用米似形针法绣制,该针法由六个针脚组成,这六个针脚在绣布上形成的丝线绣迹类似于“米”字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刺绣画面中容易出现集中反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刺绣针法和刺绣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米似形针法以及利用该针法的刺绣方法。
技术介绍
刺绣是一种用绣针引绣 线,在绣布上按设计图案运针绣制,最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工艺技术。我国的刺绣工艺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中,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刺绣方法是利用绣针和绣线,采用一种或多种针法在绣布上刺绣出花纹图案的方法,其中针法是指刺绣中的运针方法,也是刺绣中针脚的组织形式。在传统苏绣中,刺绣针法有数十种之多,包括平针针法、乱针针法等等。近年来随着刺绣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滴滴针法(见中国专利CN101824714A)和T形针法(见中国专利CN102182023A)。无论是滴滴针法还是T形针法,它们都是以点为元素来组成面,从而在绣品上形成特有的免光刺绣效果O在刺绣领域中,丝线的光泽是丝线区别于其它织物所具有的特色。如何运用好丝线的光泽是刺绣技术中最难把握的问题。丝线通常光泽感很强,刺绣出的作品折光率很高, 反光性很强,这原本是刺绣作品区别于其它作品的一大特色,但是在人物脸部和肢体以及某些景物和物体处,刺绣画面过份反光就会产生不良效果。比如,在人物脸部和肢体处采用平针针法进行刺绣,由于平针针法是采用平行的线条反复刺绣,丝线的线光与丝理组合就会在特定角度产生集中反光。这种集中反光会使人物肖像面目变化不定,造成成像不稳定, 破坏了刺绣画面的欣赏效果。因此,在刺绣中如何处理好丝线的光泽,减少刺绣画面的集中反光是本专利技术重点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其目的是要解决刺绣画面中容易出现的集中反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刺绣针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刺绣的米似形针法,其创新在于该针法由六个针脚组成,这六个针脚在绣布上形成的丝线绣迹类似于“米” 字形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刺绣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刺绣的米似形刺绣方法,其创新在于针对刺绣画面的局部或全部,利用绣针和绣线在绣布正面自下而上逐层刺绣至少三层且层层叠加的绣迹,其中,每层绣迹均由一组针脚长度大致相同的“米”字形单元在绣布正面相邻布置形成,在每层绣迹中以任意一个“米”字形单元为中心,周围紧邻的“米”字形单元在绣面上相对中心的“米”字形旋转有角度,自下而上各层绣迹中“米” 字形单元的针脚长度逐渐递减;所述“米”字形单元采用米似形针法绣制,该针法由六个针脚组成,这六个针脚在绣布上形成的丝线绣迹类似于“米”字形状。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I.所谓刺绣是用针将绣线以一定花纹图案和色彩在绣布上穿刺,以绣迹构成各种图案的总称。在刺绣领域中,针法是指刺绣中的运针方法,也是刺绣中针脚线条的组织形式, 每一种针法都有一定的组织规律与独特的表现效果。而针脚是指两个针眼之间绣出的绣线线条。针脚长度是指两个针眼之间绣线线条的长度。2.上述方案中,所述自下而上各层绣迹中“米”字形单元的针脚长度逐渐递减为均匀递减,也就是针脚长度大致呈等差递减。3.上述方案中,所述自下而上各层绣迹中,上层的“米”字形单元填充在下层各 “米”字形单元之间形成的空隙处,但允许上层的线条与下层的线条存在交叉。4.上述方案中,所述自下而上各层绣迹中,绣线的粗细从粗到细逐渐过渡。5.上述刺绣针法和刺绣方法不仅适用于手工刺绣,也适用于机器刺绣。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I.本专利技术米似形针法是刺绣领域中针法的一种创新和突破,这种针法充足运用了丝线丝光的散发原理,利用“米”字形单元将丝线的线光向各个方向发散,有效避免了集中反光现象,从而解决了刺绣画面中容易出现集中反光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米似形刺绣方法采用层层叠加方式利用上层线条把下层线光压住,使下层的条状线光变成点状线光,使刺绣画面的光泽变得柔和,为有效避免集中反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3.本专利技术针法和刺绣方法的适用范围较宽,既适用于刺绣人物脸部和肢体,又适用于刺绣物体,既能表现老人脸部和手部的粗造感,又能表现四周发光的颗粒状物体的动感,比如天空中的星星、京剧服装和帽子上的闪亮物体。也适用于表现油画的质感。4.本专利技术针法和刺绣方法的运用比较灵活,既可以用来刺绣画面的局部,也可以用来刺绣画面的全部,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针法组合使用。附图说明 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米似形针法示意附图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米似形针法刺绣的第一层绣迹示意附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米似形针法刺绣的第二层绣迹示意附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米似形针法刺绣的第三层绣迹示意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三层绣迹叠加后的示意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效果附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I:一种用于刺绣的米似形针法如图I所示,该针法由六个针脚组成,这六个针脚在绣布上形成的丝线绣迹类似于 “米”字形状。米似形针法既适用于手工刺绣,也适用于机器刺绣。实施例2 :—种用于刺绣的米似形刺绣方法图疒图4分别采用本专利技术米似形针法刺绣的第一层至第三层绣迹示意图,图5为三层绣迹叠加后的示意图。从图2 图5中可以看出,针对刺绣画面的局部或全部,利用绣针和绣线在绣布正面自下而上按图2 图4的顺序和要求逐层刺绣三层叠加的绣迹(见图5),其中,每层绣迹均由一组针脚长度大致相同的“米”字形单元在绣布正面相邻布置形成,在每层绣迹中以任意一个“米”字形单元为中心,周围紧邻的“米”字形单元在绣面上相对中心的“米”字形旋转有角度,自下而上各层绣迹中“米”字形单元的针脚长度逐渐递减。在所述自下而上各层绣迹中,“米”字形单元的针脚长度逐渐递减为均匀递减,上层的“米”字形单元填充在下层各“米”字形单元之间形成的空隙处,其中允许上层的线条与下层的线条存在交叉。在所述自下而上各层绣迹中,绣线的粗细从粗到细逐渐过渡。所述“米”字形单元采用米似形针法绣制,该针法由六个针脚组成,这六个针脚在绣布上形成的丝线绣迹类似于“米”字形状(图I所示)。本实施例采用三层叠加的形式,但是在本专利技术启示下容易得到采用四层叠加、五层叠加、六层叠加,甚至更多层叠加均可以实现。图6为本专利技术效果图,图中刺绣的是一个老奶奶,图7为老奶奶脸部的放大图。老奶奶的脸部边缘均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米似形针法和刺绣方法进行绣制。另外,老奶奶的手部也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米似形针法和刺绣方法进行绣制。本专利技术针法及刺绣方法既适用于手工刺绣,也适用于机器刺绣。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刺绣的米似形针法,其特征在于该针法由六个针脚组成,这六个针脚在绣布上形成的丝线绣迹类似于“米”字形状。2.一种用于刺绣的米似形刺绣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刺绣画面的局部或全部,利用绣针和绣线在绣布正面自下而上逐层刺绣至少三层且层层叠加的绣迹,其中,每层绣迹均由一组针脚长度大致相同的“米”字形单元在绣布正面相邻布置形成,在每层绣迹中以任意一个“米”字形单元为中心,周围紧邻的“米”字形单元在绣面上相对中心的“米”字形旋转有角度,自下而上各层绣迹中“米”字形单元的针脚长度逐渐递减;所述“米”字形单元采用米似形针法绣制,该针法由六个针脚组成,这六个针脚在绣布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丽勤吕小怡
申请(专利权)人:郁丽勤吕小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