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国忠专利>正文

聚氨酯发泡制品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39456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模具内表面喷涂一层脱模剂;在所述脱模剂上再喷涂一层油漆;在所述模具内放入金属支架;向所述模具内注入黑料、白料和发泡剂,三者的质量配比为10∶10∶1,所述黑料为多异氰酸酯,所述白料为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完成后进行一段时间的熟化;出模,将成型工件和所述模具分离;清洗所述成型工件表面的所述脱模剂;在所述成型工件表面喷涂一层面漆成为工件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聚氨酯发泡制品生产方法通过在模具内表面喷涂一层聚酯底漆,简化了工序,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而且加入的金属支架还能增强成型工件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它是由多异氰酸酯(包括二异氰酸酯、三异氰酸酯以及它们的改性体)与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加聚而成,在产业上生产聚氨酯的过程一般称为聚氨酯发泡工艺。聚氨酯发泡制品在家具、家电和汽车上应用十分广泛,这种制品生产简单迅速,易成型,成本低,已经成为木材、金属等传统原材料的最佳替代品。以仿木家具为例,现在常用的聚氨酯发泡家具构件的生产方法是在模具内表面喷涂石蜡脱模剂后,注入黑料(多异氰酸酯)和白料(包括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待反应完成经过一定的熟化时间后进行出模,使成型工件和模具进行分离,然后清洗工件表面的石蜡,清洗完成后对工件进行修补,然后喷涂第一遍聚酯底漆并对底漆进行打磨,因为聚氨酯发泡的成型速度快,反应时间短,所以很难保证黑白料的充分注入,从而导致生产出来的工件表面凹凸不平,泡孔较多,比较粗糙,需要喷涂多遍的聚酯底漆和多次的打磨,直到漆膜丰满为止,最后喷一遍面漆成为成品。这种传统工艺的缺点是工件的修补费时费力,而且需要在成型工件上喷涂多遍聚酯底漆和多次打磨,大大提高了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同时工件的强度不够,容易出现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聚氨酯发泡制品生产方法的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高,工件易变形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包括以下步骤 AlO,在模具内表面喷涂一层脱模剂; A20,在所述脱模剂上再喷涂一层油漆; A30,在所述模具内放入金属支架; A40,向所述模具内注入黑料、白料和发泡剂,三者的质量配比为10 10 1,所述黑料为多异氰酸酯,所述白料为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 A5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完成后进行一段时间的熟化; A60,出模,将成型工件和所述模具分离; A70,清洗所述成型工件表面的所述脱模剂; A80,在所述成型工件表面喷涂一层面漆成为工件成品。在上述的步骤AlO中,所述脱模剂为石蜡。在上述的步骤A20中,所述油漆为聚酯底漆。在上述的步骤A40中,所述发泡剂为环戊烷。在上述的步骤A40中,所述发泡剂为氟利昂。在上述的步骤A40中,还加入泡沫稳定剂。在上述中,所述聚氨酯发泡制品为家具构件。在上述中,所述家具构件为雕刻床头、雕刻镜框和柜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在模具内表面喷涂一层聚酯底漆,在出模后不用再对成型工件进行修补,不用在工件上喷涂多遍聚酯底漆和多次打磨,简化了工序,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而且加入的金属支架还能增强成型工件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具体实施例方式聚氨酯制品和木材相比,容易加工成各种图案和形状,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家具的雕刻件和异形件等构件,比如家具的雕刻床头、雕刻镜框、柜帽和欧式桌腿等,这些家具构件应用的聚氨酯制品通常被称为仿木硬泡,以仿木硬泡为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以下步骤 A10,在模具内表面喷涂一层脱模剂,本实施方式中的脱模剂为石腊; A20,在脱模剂上再喷涂一层聚酯底漆,实验证明,聚酯底漆也可以用其他油漆代替,能够产生相同的效果; A30,在模具内放入金属支架,本实施方式中放入的是钢筋焊接的金属支架,可以更换为金属网,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坚固材料构成的支架或网状物,支架主要起支撑加固的作用,因为聚氨酯发泡制品用来做大型工件时容易出现变形,加入支架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A40,向模具内注入黑料、白料、发泡剂和泡沫稳定剂。黑料、白料、发泡剂的质量配比为10 10 1,此配比为本实施方式的优化方案,可以根据成型工件的性能和用途要求改变三者的配比;本实施方式中黑料为二异氰酸酯,白料为聚醚多元醇,发泡剂为环戊烷,本专利技术中黑料也可以为多异氰酸酯(包括二异氰酸酯、三异氰酸酯以及它们的改性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白料也可以为聚酯多元醇,发泡剂也可以为氟利昂;还可以加入少量的泡沫稳定剂,其主要作用是乳化系统中的各原料组份,保证体系反应顺利进行,促进气泡的成核作用,提高气泡壁的稳定性,使工件的泡孔均匀细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A5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完成后进行一段时间的熟化,本实施方式中模具温度为25°C,熟化时间为25分钟,此为优化反应条件,实验证明模具温度可以在18-40°C之间,熟化时间可以为20-30分钟; A60,出模,将成型工件和模具分离; A70,清洗成型工件表面的脱模剂; A80,在成型工件表面喷涂一层面漆成为工件成品。聚氨酯发泡的一个特性是在反应时聚氨酯很容易和其他材料粘合在一起成为一体,所以一般都在模具内表面喷涂一层石蜡脱模剂用来分离成型工件和模具,但聚氨酯发泡反应完成后不再具有此特性,与其他材料较难粘合,所以本专利技术在注入黑料和白料之前先在模具表面喷涂一层聚酯底漆,利用聚氨酯在反应时粘合力强的特性让聚氨酯和聚酯底漆结合为一体,出模后,聚酯底漆覆盖在聚氨酯成型工件的表面,填平了表面的凹凸不平和泡孔,这样工件表面就附有了一层平整的聚酯底漆,清洗掉表面的石蜡脱模剂后,不必再进行修补、喷漆和打磨等工序,直接喷涂一层面漆成为工件成品。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氨酯发泡制品生产方法通过在模具内表面喷涂一层聚酯底漆,在出模后不用再对成型工件进行修补,不用在工件上喷涂多遍聚酯底漆和多次打磨,简化了工序,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生产实践证明,生产同样一批聚氨酯发泡制品,本生产方法能够节约油漆成本50%,减少人工成本近七成,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而且加入的金属支架还能增强成型工件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lO,在模具内表面喷涂一层脱模剂; A20,在所述脱模剂上再喷涂一层油漆; A30,在所述模具内放入金属支架; A40,向所述模具内注入黑料、白料和发泡剂,三者的质量配比为10 10 1,所述黑料为多异氰酸酯,所述白料为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 A5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完成后进行一段时间的熟化; A60,出模,将成型工件和所述模具分离; A70,清洗所述成型工件表面的所述脱模剂; A80,在所述成型工件表面喷涂一层面漆成为工件成品。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lO中,所述脱模剂为石蜡。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20中,所述油漆为聚酯底漆。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40中,所述发泡剂为环戊烷。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40中,所述发泡剂为氟利昂。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40中,还加入泡沫稳定剂。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发泡制品为豕具构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家具构件为雕刻床头、雕刻镜框和柜帽。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以下步骤在模具内表面喷涂一层脱模剂;在所述脱模剂上再喷涂一层油漆;在所述模具内放入金属支架;向所述模具内注入黑料、白料和发泡剂,三者的质量配比为10∶10∶1,所述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杨国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