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晓雷专利>正文

内镜导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3894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镜导入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外管,外管的前端呈圆锥状;所述外管内还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前端也呈圆锥状;所述内管的外径与所述外管前端的开口内径相适应;所述内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管的长度。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镜导入装置,可以方便地将内镜或其它手术器械导入患者颅腔进行手术,不再需要进行大面积开颅,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和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后患者恢复快。另外,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镜导入装置,可以实施多种手术,例如切除肿瘤,清除脑内积水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特别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使用的内镜导入装置
技术介绍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为了减少手术创伤,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需要使用到内镜。手术时,只需在颅骨上开一个很小的孔,然后通过一个内镜导入装置将内镜导入颅腔实施手术。内镜的使用降低了大面积开颅带来的手术风险,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另外,在脑水肿等病症的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将一个吸液装置导入颅腔以吸取水肿液。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门的方便易用的内镜导入装置。目前的常用做法是,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注射器,将注射器前端用于安装针头的接头去掉,以此作为内镜导入装置使用。这种装置需要由医生自行制作,使用不方便。并且,这种装置在插入颅腔时,由于前端开口过大,很容易损伤脑组织,给患者造成额外的痛苦,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功能多样的内镜导入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镜导入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外管,外管的前端呈圆锥状;所述外管内还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前端也呈圆锥状;所述内管的外径与所述外管前端的开口内径相适应;所述内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管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两端开口,其中,内管后端的开口处设有注射器接头。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接头为设置在所述内管后端的锥形口。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中还设有内芯,内芯的前端呈弧形,所述内芯的外径与所述内管前端的开口内径相适应。进一步地,所述外管外侧还设有连接固定装置,用于将外管连接并固定在患者头部的手术切口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固定装置包括设有通孔的主体,所述外管穿设在该通孔中;所述主体周缘设有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内主体与外主体,内主体与外主体之间形成球形关节;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内主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外主体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内主体与外主体相对固定的固定栓。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半环形的弹性臂。进一步地,弹性臂的内侧设有夹持耳。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内镜导入装置,可以方便地将内镜或其它手术器械导入患者颅腔进行手术,不再需要进行大面积开颅,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和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后患者恢复快。另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内镜导入装置,可以实施多种手术,例如切除肿瘤,清除脑内积水等。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镜导入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纵部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镜导入装置实施例的横部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连接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外管,2.内管,3.内芯,4.锥形口,5.外主体,6.内主体,7.通孔,8.弹性臂,9.固定栓,10.夹持耳。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I和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中,内镜导入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外管1,外管I的前端呈圆锥状;外管I内还设有内管2,内管2的前端也呈圆锥状,并且内管2的外径与外管I前端的开口内径相适应,使内管2可以从外管I前端的开口穿过,而内管2的长度大于外管I的长度。在使用时,将外管I套在内管2的外侧,使外管I前端的圆锥状外表面与内管2前端的圆锥状外表面形成平滑过渡,然后将内管I、外管2 —同从患者头部的手术切口中插入患者的颅腔,此时,内管2的作用是堵住外管I前端的开口,防止开口的外管I损伤患者的脑组织。待到达预定深度后,将外管I固定,并将内管2取出,即可通过外管I导入内镜或其它手术器械进行手术了。内管2的长度大于外管I的长度,是为便于取出内管2。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可以将内管2的两端也开口,并且,在内管2后端的开口处设置注射器接头。如此,在使用时,可以先将内管2插入患者颅腔,将注射器接到内管2后端的注射器接头上,以利用注射器吸取一部分颅内水肿液,降低颅腔压力。然后再将外管I从内管2后端套在内管2上,慢慢将外管I插入颅腔,从而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并可以降低给患者造成的损伤和风险。其中,如图I所示,注射器接头优选为设置在内管2后端的一个锥形口 4。注射器接头还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一段软管等。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例如可以在内管2中设置一个内芯3,内芯3的外径与内管2前端的开口内径相适应,内芯3的前端呈弧形。内芯3的作用是在内管2插入颅腔时堵住内管2前端的开口,防止开口的内管2损伤患者的脑组织。在插入到预定位置后,将内芯3取出即可。因此,为了方便取出内芯3,内芯3的长度应大于内管2的长度。为了在手术时将外管2与患者头部相对固定,以便于手术,可以外管I外侧设置连接固定装置,用于将外管I连接并固定在患者头部的手术切口处。该连接固定装置可以有多种结构实现,较为优选的是连接固定装置包括设有通孔7的主体,外管I穿设在该通孔7中,在主体周缘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用于将连接固定装置固定在患者头部。作为连接件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该连接件为半环形的弹性臂8。使用时,挤压弹性臂8,使弹性臂8收缩,然后将该连接固定装置放入患者颅骨的开口处,松开弹性臂8,弹性臂8顶压在患者的颅骨上,利用弹性臂8弹力将连接固定装置固定在颅骨上。为了方便挤压弹性臂8,可以在弹性臂8的内侧设置夹持耳10。当然,连接件也可以是其它的结构形式,例如可活动的齿状,可以抓在患者头部的长爪状,或者采用医用胶布固定等。再请参见图3,作为对连接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可以将主体分成两个部分,SP内主体6与外主体5,内主体6与外主体5之间形成球形关节,而通孔7设置在内主体6上。如此,当连接固定装置固定在患者头部后,可以通过内、外主体形成的球形关节调整穿过内主体6上通孔的外管I的角度,从而在使用时更为灵活方便。为了方便手术进行,还可以在外主体5上设置用于将内主体6与外主体5相对固定的固定栓9。调整好外管I的角度后,通过固定栓9将内体体6与外主体5锁定,使其不能再相对活动,以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权利要求1.ー种内镜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ロ的外管,外管的前端呈圆锥状;所述外管内还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前端也呈圆锥状;所述内管的外径与所述外管前端的开ロ内径相适应;所述内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外管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镜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两端开ロ,其中,内管后端的开ロ处设有注射器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导入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注射器接头为设置在所述内管后端的锥形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镜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中还设有内芯,内芯的前端呈弧形,所述内芯的外径与所述内管前端的开ロ内径相适应。5.根据权利要求I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镜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外侧还设有连接固定装置,用于将外管连接并固定在患者头部的手术切ロ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镜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装置包括设有通孔的主体,所述外管穿设在该通孔中;所述主体周缘设有连接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镜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内主体与外主体,内主体与外主体之间形成球形关节;所述通孔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雷马薇涛
申请(专利权)人:陈晓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