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柔性单孔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8408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多通道柔性单孔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包括置于腹腔外部的多孔操作平台(3),与多孔操作平台相连、且可插入腹腔的柔性的腹腔通道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操作平台(3)上设有多个具有不同高度的手术器械通道(1)。所述的多孔操作平台(3)上设至少一进气管(2)和出气管(3)。所述的柔性腹腔通道管(8)的整体形状为一段近似圆形的柔性薄膜通道,其上端连接多孔操作平台(3),下端连接一个圆形的翻圈(7);并且在柔性薄膜构成的腹腔通道管外设有一可实现上下自由位移的带有提拉带(5)的内套圈(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腹腔手术辅助器械,尤其是一种多通道柔性单孔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
技术介绍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运用腹腔镜技术的微创外科手术在国内也日益得到推广使用。国内外的一些医院使用单孔或者多孔腹腔镜技术实施经脐单孔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肝内胆管囊腺瘤切除术等等。在手术过程中,这些开在在腹部不同部位、直径5 12毫米的小切口上必须安置一个腹腔通道,便于插入摄像镜头和各种特殊的手术器械,将插入腹腔内的摄像头所拍摄的腹腔内各种脏器的图像传输到电视屏幕上,外科医生通过观察图像,用各种手术器械在体外进行操作来完成手术。但是由于目前使用的腹腔通道往往复杂而且僵硬,不便于外科医生快速灵活地操作手术器械,尤其是不便于到达横向偏离切口较远的病灶部位。为此,本申请人于2011年04年22日提出了专利号为ZL 2011 20121759. 7的“一种多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仅仅是利用设置在多孔平台上具有一定柔软性的手术器械通道建立了腹腔通道。该专利产品虽有特点,但是在临床医生的实际试用过程中,离希望获得更大操作自由度的要求,即偏离切口距离更大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现有专利技术的多个手术器械通道具有相同的高度,在使用过程中,导致多个手术器械通道顶端相互碰撞、干扰,从而限制了转动自由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利技术人进行设计改进,把多个手术器械通道的高度设计成不同的高度,形成高低错落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在保持ZL 201120121759. 7专利已有特点的基础上、具有更大临床操作自由度的多通道柔性单孔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这种多通道柔性单孔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包括置于腹腔外部的多孔操作平台,与多孔操作平台相连、且可插入腹腔的柔性腹腔通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操作平台上设有多个具有不同高度的手术器械通道。所述的多孔操作平台上设至少一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的柔性腹腔通道管的整体形状为一段近似圆形的柔性薄膜通道,其上端连接多孔操作平台,下端连接一个圆形的翻圈;并且在柔性薄膜构成的腹腔通道管外设有一可实现上下自由位移的带有提拉带的内套圈。所述的手术器械通道位于多孔操作平台上表面或者位于多孔操作平台下表面。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多通道柔性单孔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不仅保持了前述专利的已有特点,列如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可快速有效塞入内套圈,经简单翻几次后(依据患者腹部壁厚而定),就能建立起一个手术通道,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体外的柔性操作平台给外科医生提供左右、前后和上下的全方位的自由运动,尤其是将设于操作平台上的手术器械通道设计成高低错落的布局设计,更能进一步增加手术时医生操作的自由度,拓展了医生手术时器械横向偏离切口的距离。手术结束时外科医生拉动拉环,轻易拉出内套圈。柔性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除可广泛应用于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胃造瘘术、脾切除术、完全经腹膜外补片植入术外、还可用于前列腺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睾丸固定术、睾丸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肾切除术、肾盂成形术等。 附图说明图I.为柔性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柔性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双层联动气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器械通道2-进气管3-多孔操作平台4-拉环5-提拉带6-内套圈7-翻圈8-腹腔通道管9-出气管111-预开孔密封帽112-套接内环113-套接外环114-单向阀。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并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这种多通道柔性单孔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包括置于腹腔外部的多孔操作平台3,与多孔操作平台相连、且可插入腹腔的腹腔通道管8,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操作平台3上设有多个具有不同高度的手术器械通道I。这种具有不同高度的手术器械通道I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形式布局A、以对角线形式成对分布,如在多孔操作平台3上设置4个或4个以上器械通道I时,同一对角线上的两个器械通道I或同是高位通道,或者是低位通道。这样的配对,不仅有利于插入对角线两端的手术器械在腔内相交时便于夹持,同时也能实现进一步扩大偏离切口的距离。B、以对角线形式成对分布时的器械通道呈高低相间的形式布局,如在多孔操作平台3上设置4个或4个以上器械通道I时,同一对角线上的两个器械通道I 一端为高位通道,另一端为低位通道。这种高低搭配的通道设计,使手术器械能够在腹腔内向一侧作更大的斜向伸展,更能满足手术向切口一侧偏离更大距离的要求。所述的多孔操作平台3上设至少一进气管2和出气管9 ;所述的腹腔通道管8为一段近似圆形的柔性薄膜通道,其上端连接多孔操作平台3,下端连接一个圆形的翻圈7 ;并且在柔性薄膜构成的腹腔通道管外设有一可实现上下自由位移的带有提拉带5的内套圈4。同时,所述的手术器械通道I位于多孔操作平台3上表面,即高度值为正值;或者位于多孔操作平台3下表面高度值为负值。使用时所述多孔操作平台3和多个单独的器械通道I构成柔性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的体外部分。该多孔操作平台3和多个单独的器械通道I都具有柔软的特性。外科医生操作内窥镜等手术器械时,柔软的多孔操作平台3和多个单独的且高度不同的器械通道1几乎不限制器械的全方位的运动。所述的多通道柔性单孔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的多孔操作平台3上还有一个进气管2,其上端安装一个鲁尔接口与外部气源连接;以及一个出气管9,其表面被切了一个排气口。依靠出气管材质自身的弹性特点,该排气口保持常闭合状态,具有常闭合特征。仅在手术需要时,由外科医生手动扳开切口,实现排气功能。所述的多通道柔性单孔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的多个单独的器械通道I具有双层联动气密结构,每个单独器械通道内的联动双层气密机构包含预开孔密封帽111、套接内环112、套接外环113和单向阀114。在初始状态,依靠单向阀114的自闭合结构特征,保持气腹压力;当器械插入预开孔密封帽111时,依靠预开孔密封帽111的材质本身弹性包裹住了器械,保持气腹压力,此时单向阀114也处于闭合状态,同时保持气腹压力;当器械进一步插入到单向阀114时,虽然单向阀114失去了闭合特征,但是依靠预开孔密封帽111的材质弹性包裹住了器械的特征,继续保持气腹压力。这里采用的单向阀114既可以采用单阀片结构,也可以采用多片阀片组成的多阀片结构。所述的多通道柔性单孔腹腔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的探入腹腔内部分的腹腔通道管8的管体外套置一个弹性的内套圈6,由于内套圈6具有良好的弹性特征。经挤压变形后,先塞入腹腔,然后依靠自身材质的弹性,内套圈恢复原先的形状,实现反扣功能。同时通过设计的固定在内套圈6上一根提拉带5,以及一个拉环4。当手术结束时,轻拉拉环4,拉力由提拉带5传递到内套圈6上,内套圈6受力变形,从切口中滑出体外。所述的柔性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道还包括一段近似圆桶形的柔性腹腔通道管8把体外部分和体内部分连接起来。该腹腔通道管8上端与柔性多孔操作平台3相连,下端连接一个圆形的翻圈7。该腹腔通道管8下部向外翻折一次,翻着部套入将要进入体内的内套圈6。建立气腹压力情况下,该柔性薄膜状腹腔通道管8被紧紧地压在腹部切口四周的组织上。实际应用时,所述柔性微创手术隐形内镜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春林浦峥峻严航王迎晖袁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英诺伟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