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艾成专利>正文

林木注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801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喷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林木注喷器。该注喷器有一药壶,药壶的口上连接有壶盖,壶盖上连接有输药管和打气筒。输药管内有输药孔,输药孔前端通出于输药管,后端通入药壶内,输药管后端下方与药壶固定连接,输药管后端、药壶上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支架内装有打气筒,打气筒由气筒、活塞、活塞杆、弹簧构成,气筒通过活塞杆及活塞杆后部的弹簧与支架上的前后把柄连接,药壶上装有输气孔,输气孔上端通入气筒内,下端通入药壶内。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实用性强,能够实现对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治标又治本,一物多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喷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林木注喷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林木病虫害防治施用农药时都是使用农药喷壶,这种农药喷壶一般体积较大,需要人们背在身上,通过可以手持的喷嘴喷放农药于林木上。这种农药喷壶喷射农药面积大,便于对林木整体上的病虫害防治,但是对于林木树杆内虫孔的防治,疗效甚微,因为药液很难进入树杆内的虫孔通道,对于虫孔通道内的成虫及虫卵没有杀伤力。所以整体上喷射农药对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往往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林木的虫害病灶,形成林木病虫害防治治标不治本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就是上述对于林木病虫害的防治,现有农药喷壶对于树杆内虫孔通道里的成虫及虫卵没有杀伤力,导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虫害病灶的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该注喷器有一药壶,药壶的口上连接有壶盖,壶盖上连接有输药管和打气筒。输药管内有输药孔,输药孔前端通出于输药管,后端通入药壶内,输药管后端下方与药壶固定连接,输药管后端、药壶上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支架内装有打气筒,打气筒由气筒、活塞、活塞杆、弹簧构成,气筒通过活塞杆及活塞杆后部的弹簧与支架上的前后把柄连接,药壶上装有输气孔,输气孔上端通入气筒内,下端通入药壶内。输药管前端装有螺旋节,通过螺丝固定,可拆卸装上喷头。喷头中心有喷孔,喷头前端装有盖口片,喷孔通过盖口片,喷头中有输药孔,一端通向丝母内与输药管相接,另一端斜通过于盖口片喷孔内,喷头通过丝母固定在输药管上。输药管上装有开关管,开关管向下穿过输药孔,与输药孔相通处有孔,旋转后通过阻塞输药孔,可以开关。气筒内装有活塞,活塞通过活塞杆与前后把杆活动连结,活塞杆后部绕有弹簧。输气管下端在壶盖下,输气管下端有珠子、弹簧,通过螺丝帽与出气孔相通。活塞内活塞杆中引出有输气管的回气孔,横穿在回气孔前端内两侧边上有挡条,回气孔、挡条之间有珠子。有益效果该林木注喷器能把药物深入到树杆内的虫孔通道,彻底的消灭树杆虫孔内的成虫及虫卵,以绝后患。更可以换上喷头,从整体上对林木进行病虫害防治,达到了对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治标又治本的问题。同时可根据需要,制造出不同大小规格林木注喷器,小的注喷器还可以对花卉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该技术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林木注喷器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林木注喷器药壶内出气孔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林木注喷器气筒内出气孔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林木注喷器喷头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该林木注喷器除了弹簧、螺丝,其余部件均可用塑料制成。输药管1后端下方与药壶7固定连接,输药管1内有输药孔3,输药孔3前端通出于输药管1,后端通入药壶7内,输药管1后端、药壶7上端与支架6固定连接,支架6内装有气筒9,气筒9通过活塞杆11及活塞杆11后部的弹簧13与支架6上的前把柄12、后把柄14连接,药壶7上装有输气管5,输气管5上端通入气筒9内,下端通入药壶7内。输气管5下端在壶盖下,输气管下端20有珠子21、弹簧22,通过螺丝帽23与出气孔24相通。活塞10内活塞杆11中引出有输气管5的回气孔30,横穿在回气孔30前端内两侧边上有挡条31,回气孔30、挡条31之间有珠子32。输药管1用塑料制成圆锥形,长150毫米,前端直径3毫米,后端直径16毫米,后端与支架6的前端固定,后端的下面于壶盖的上面相固定。螺旋节2在输药管1的前半部,在它的两口交接处之内成凹凸形,是螺旋丝母和丝杆连接固定,内直径9毫米,丝杆直径8.9毫米,便于取开更换喷头。输药孔3呈圆孔形,在输药管1内,前端直径2毫米,另一端是4毫米,前端通出于输药管1,后端通入药壶7内。开关管4呈圆弯体,成95°角,全长46毫米,直径6毫米,定位于输药管1上面的后半部,并向下穿过输药孔3,开关管4的下半部与输药孔3相通过处有孔,可以开和闭。输气管5呈圆形,外圆直径6毫米,内孔直径3毫米,无规定角度,上端通入气筒9前端内,下端通入壶盖内底面。支架6是连结和固定每一个部件,并起到支撑作用,呈扁长体,长160毫米,宽25毫米,厚18毫米,它的前端向下弯折55毫米,宽33毫米,厚12毫米。药壶7呈圆形、内空,高100毫米,中部直径120毫米,壶口与壶盖之间由螺丝纹固定连接。气筒9为圆柱形、内空,连结在支架6的下面,长95毫米、直径30毫米,内空直径26毫米,气筒9的上面于支架6的下面相距16毫米。气筒9内有活塞10、活塞杆11,活塞杆11长130毫米,直径8毫米,前端固定在活塞10的圆心上,后端与后把柄14的中部活动连结。它的后半部的外围绕有弹簧13。支架6上后部有前把柄12、后把柄14,前把柄12高155毫米,上半部分宽40毫米,厚17毫米,下半部分宽22毫米,厚17毫米,上端与支架6相固定,中上部与气筒9的后端相连结。后把柄14的前面从上至下成凹槽形,高160毫米,上半部分宽25毫米,厚20毫米,下关部分与前把柄12的下半部分数据相同。后把柄14的上端是与支架6的后端通过螺丝活动连接,中部是与活塞杆11的后端活动连接。本技术林木注喷器的喷头40呈圆柱形,前后相固定,全长20毫米,前半部分直径16毫米,后半部分丝母直径13毫米,丝母内孔直径9毫米。喷头40中的输药孔41,直径2毫米,一端通向丝母内,另一端则斜通于盖口片42内。盖口片42呈圆片形,固定于喷头40的前端口内,直径13毫米,厚1毫米,盖口片42的内平面与喷头40内的外平面之间相距1毫米的空隙。盖口片42中心有喷孔43,直径0.9毫米。喷头40通过丝母44固定于输药管1上。实施例2本技术还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出不同大小规格的注喷器,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制成。具体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同,此处略。权利要求1.一种林木注喷器,其特征是该注喷器有一药壶,药壶的口上连接有壶盖,壶盖上连接有输药管和打气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注喷器,其特征是输药管内有输药孔,输药孔前端通出于输药管,后端通入药壶内,输药管后端下方与药壶固定连接,输药管后端、药壶上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支架内装有打气筒,打气筒由气筒、活塞、活塞杆、弹簧构成,气筒通过活塞杆及活塞杆后部的弹簧与支架上的前后把柄连接,药壶上装有输气孔,输气孔上端通入气筒内,下端通入药壶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注喷器,其特征是输药管前端装有螺旋节,通过螺丝固定,可拆卸装上喷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林木注喷器喷头,其特征是喷头中心有喷孔,喷头前端装有盖口片,喷孔通过盖口片,喷头中有输药孔,一端通向丝母内与输药管相接,另一端斜通过于盖口片喷孔内,喷头通过丝母固定在输药管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注喷器,其特征是输药管上装有开关管,开关管向下穿过输药孔,与输药孔相通处有孔,旋转后通过阻塞输药孔,可以开关。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林木注喷器,其特征是气筒内装有活塞,活塞通过活塞杆与前后把柄活动连结,活塞杆后部绕有弹簧。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注喷器,其特征是输气管下端在壶盖下,输气管下端有珠子、弹簧,通过螺丝帽与出气孔相通。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注喷器,其特征是活塞内活塞杆中引出有输气管的回气孔,横穿在回气孔前端内两侧边上有挡条,回气孔、挡条之间有珠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喷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林木注喷器。该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林木注喷器,其特征是:该注喷器有一药壶,药壶的口上连接有壶盖,壶盖上连接有输药管和打气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艾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艾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