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控制器的控制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3614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3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其结构包括基准稳压电路、电池电量检测电路、电池电量比较指示电路和5V稳压电路,基准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电量比较指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池电量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电量比较指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池电量比较指示电路的输出端与5V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元器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和功耗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控制器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太阳能工作的。而太阳能热电站的工作原理则是利用汇聚的太阳光,把水烧至沸腾变为水蒸气,然后用来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太阳光发电(亦称太阳能光发电),另一类是太阳热发电(亦称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光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 式。它包括光伏发电、光化学发电、光感应发电和光生物发电四种形式,在光化学发电中有电化学光伏电池、光电解电池和光催化电池。太阳能热发电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成电能,它有两种转化方式。一种方式是将太阳热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如半导体或金属材料的温差发电,真空器件中的热电子和热电离子发电,碱金属热电转换,以及磁流体发电等。另一种方式是将太阳热能通过热机(如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与常规热力发电类似,只不过是其热能不是来自燃料,而是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发电系统都需要有控制器,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对蓄电池起到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的作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太阳能光发电系统的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和功耗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控制器的控制电路,该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具有使用元器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和功耗小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包括基准稳压电路、电池电量检测电路、电池电量比较指示电路和5V稳压电路,基准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电量比较指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池电量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电量比较指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池电量比较指示电路的输出端与5V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基准稳压电路包括有压敏电阻Z1、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保险管FU0、电阻R35、电阻R22、电阻R21、电阻R20、电阻R12、电阻R11、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0、电容C4、电容C6、电容C7、芯片U3和插座J2 ; 压敏电阻一端与电阻R35 —端连接,压敏电阻另一端与二极管D6正极、电阻R35另一端、插座J2的4脚、二极管D7正极连接,二极管D6负极与保险管FUO —端、二极管D7负极、二极管D5正极、插座J2的2脚连接,二极管D5负极与电源VCC、电容ClO —端、电容C4 一端、电阻R22 —端连接,电阻R22另一端与电阻R21 —端、芯片U3的2脚、电阻R12 —端、电阻Rll —端、电容C7 —端连接,芯片U3的I脚与电阻R20 —端连接,电阻R12另一端与电容C6 —端、电阻R9 —端连接,电容ClO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电阻R20另一端、芯片U3的3脚、电容C6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电阻RlO另一端、电容C7另一端与电源地连接。 更优选的,电池电量检测电路包括有电阻R16、电阻R13、电阻R19、电阻R23、电阻R29、二极管D4、双运算放大器Ul和场效应管M2 ; 双运算放大器Ul的8脚与电源VCC连接,双运算放大器Ul的2脚与电阻R12另一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Ul的3脚与电阻R16 —端、电阻R19 —端、电阻R13 —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Ul的I脚与电阻R19另一端、电阻R23 —端连接,电阻R23另一端与二极管D4负极、电阻R29 —端、场效应管M2的I脚连接,电阻R13另一端、双运算放大器Ul的4脚、二极管D4正极、电阻R29另一端、场效应管R29的3脚与电源地连接。进一步的,电池电量比较指示电路包括电阻R15、电阻R14、电阻R18、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34、电阻R32、电阻R31、电阻R30、电阻R40、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容C5、电容C9、电容C11、电容C12、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LD0、发光二极管LD1、发光二极管LD2、发光二极管LD3、三极管Q1、运算放大器U2和双运算放大器U5 ; 电阻R15 —端与电阻R16连接、电阻R15另一端与电阻R14 —端、电容C5 —端、双运算放大器Ul的6脚连接,电阻R14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与电源地连接,双运算放大器Ul的7脚与电阻R18 —端、运算放大器U2的6脚连接,电阻R18另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Ul的5脚、电阻Rll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2脚与电阻R12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I脚与电阻R33 —端、电阻R25 —端连接,电阻R33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Dl负极连接,电阻R25另一端与电阻R26 —端、三极管Ql的I脚连接,电阻R26另一端与电容C9 一端、三极管Ql的2脚连接,电容C9另一端与二极管D3正极、电阻R28 —端、场效应管Ml的3脚、电阻R34 —端连接,二极管D3负极与电阻R27 —端、电阻R28 —端、场效应管Ml的I脚连接,电阻R27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3脚连接,场效应管Ml的2脚、电阻R34另一端与电源地连接; 电阻R34 —端与电容C12 —端、电容Cll 一端连接,电容C12另一端与电阻R40 —端、双运算放大器U5的2脚连接,电阻R40另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U5的I脚、电阻R39 —端、发光二极管LDl正极连接,电容Cll另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U5的8脚连接; 电阻R39另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U5的3脚、电阻R38 —端连接,电阻R38另一端与电阻R36 —端、电阻R37 —端连接,电阻R37另一端与双运算放大器U5的4脚、压敏电阻Zl一端连接; 电阻R36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D2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D2负极与电阻R32连接,电阻R32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2脚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3脚与电源VCC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4脚与运算放大器U2的8脚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12脚与电源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9脚与双运算放大器Ul的I脚、运算放大器U2的10脚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11脚与运算放大器U2的7脚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13脚与电阻R30 —端连接,电阻R30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D3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D3正极与电源VCC、发光二极管LDO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DO负极与电阻R31 —端连接,电阻R31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14脚连 接。进一步的,5V稳压电路包括插座J1、插座J3、插座J4、电阻R6、电阻R24、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容C3、电容Cl、电容C8、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LD4、发光二极管LD5、发光二极管LD6、保险管FUl、稳压芯片U4和电感LI ; 插座Jl的I脚与电容C3 —端、电容Cl 一端、电阻R5 —端、稳压芯片U4的I脚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D6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D6负极与电阻R7 —端、电阻R24一端、发光二极管LD4负极、插座J3的4脚连接; 电阻R24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D5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D5正极与插座Jl的4脚连接,发光二极管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水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星火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