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及其触控感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3611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3 23:50
一种触控装置及其触控感测方法。藉由将驱动线与其对应的感测线交替排列,以将感测线间的距离拉开,避免其相互干扰而影响到触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降低相邻电极走线间的相互干扰的。
技术介绍
随着多点触控(multi-touch)技术的需求增加,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已成为触控面板技术的主流之一。由于人体是良好导体,故若人体靠近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时,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透明电极(ITO)与人体间的静电结合所产生的电容会增加。藉由检测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上的感应线的静电容量变化,就可得知被触碰点的位置。一般传统的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为藉由垂直交错排列的多条X轴线、Y轴线的透明电极来形成坐标矩阵,其中Y轴线被驱动时,可透过感测X轴线上的电容值变化来判别触碰的位置。在习知的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架构中,由于相邻的电极为同属性电极,因此相邻电极间将可能出现耦合干扰的情形,进而导致触碰位置的判断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降低相邻电极走线间的相互干扰,进而提闻触控质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一驱动单元、一感测单元以及一处理单元。其中触控面板包括多条第一驱动线、多条第二驱动线、多条第一感测线以及多条第二感测线。第一感测线与第一驱动线沿一第一方向交替排列,第二感测线与第二驱动线沿一第二方向交替排列。驱动单元耦接上述多条第一驱动线与上述多条第二驱动线,依序驱动上述多条第一驱动线与上述多条第二驱动线。感测单元耦接上述多条第一感测线与上述多条第二感测线,感测与被驱动的第一驱动线相邻的两条第一感测线至少的其一的电压变化,以及感测与被驱动的第二驱动线相邻的两条第二感测线至少的其一的电压变化。处理单元耦接感测单元,依据感测单元的感测结果判断触控面板上的触碰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具有相邻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驱动单元配置于第一侧与第二侧,感测单元配置于第一侧与第二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具有一第一侧至一第三侧,其中第二侧与第三侧相对,第一侧分别与第二侧与第三侧相邻,驱动单元配置于第一侧与第二侧,感测单元配置于第一侧与第三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具有相对的第二侧与第三侧以及相对的第一侧与第四侧,其中驱动单元配置于第一侧与第二侧,感测单元配置于第三侧与第四侧,其中第一侧至第四侧分别具有相邻的感测线与驱动线交替排列。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触控装置的触控感测方法,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其具有多条第一驱动线、多条第二驱动线、多条第一感测线以及多条第二感测线,其中第一感测线与第一驱动线沿一第一方向交替排列,第二感测线与第二驱动线沿一第二方向交替排列,触控装置的触控感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依序驱动上述多条第一驱动线,并同时感测与被驱动的第一驱动线相邻的两条第一感测线至少的其一的电压变化。依序驱动上述多条第二驱动线,并同时感测与被驱动的第二驱动线相邻的两条第二感测线至少的其一的电压变化。依据感测单元的感测结果判断触控面板上的触碰位置。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藉由将驱动线与其对应的感测线交替排列,以将感测线间的距离拉开,避免其相互干扰而影响到触控质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2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示意图。图3绘示为图2实施例的驱动线与感测在线的电压变化示意图。图4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5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6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触控感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I,触控装置100包括一触控面板102、一感测单元104、一驱动单元106以及一处理单元112。其中触控面板102包括多条第一驱动线D1-DM、多条第二驱动线D01-D0N、多条第一感测线Sl-SM以及多条第二感测线S01-S0N,其中M、N为正整数。多条第一驱动线Dl-DM与多条第一感测线Sl-SM沿一第一方向交替排列,而多条第二驱动线D01-D0N与多条第二感测线S01-S0N则沿一第二方向交替排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此外,驱动单元106耦接第一驱动线Dl-DM以及第二驱动线D01-D0N,感测单元104耦接第一感测线Sl-SM以及第二感测线S01-S0N。驱动单元106配置于触控面板102的第一侧SDl与第二侧SD2,感测单元104亦配置于触控面板102的第一侧SDl与第二侧SD2,其中第一侧SDl相邻于第二侧SD2。在部分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04与感测单元106可整合于一芯片中。另外,处理单元112耦接感测单元104。如图I所示,驱动单元106可依序驱动第一驱动线D1-DM,而当驱动单元106驱动第一驱动线Dl-DM的同时,感测单元104将感测对应被驱动的第一驱动线相邻的两条第一感测线的电压变化。举例来说,图2绘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示意图,图3绘示为图2实施例的驱动线与感测在线的电压变化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当第一驱动线Dl被驱动时,感测单元104会感测第一感测线SI与S2上的电压变化,当第一驱动线D2被驱动时,感测单元104会感测第一感测线S2与S3上的电压变化,依此类推,第一驱动线D2-DM亦以相同的方式被驱动。如图3所示,触控点Tl将会造成第一感测线SI上的电压变化,亦即第一感测线SI上的电压准位将较其未被触碰时为低。类似地,在第一驱动线Dl-DM皆被驱动过后,驱动单元106便开始依序驱动第二驱动线D01-D0N,而当驱动单元106驱动第二驱动线D01-D0N的同时,感测单元104将感测对应被驱动的第二驱动线相邻的两条第二感测线的电压变化。举例来说,当第二驱动线D0N-1被驱动时,感测单元104会感测第二感测线S0N-1与SON上的电压变化,当第二驱动线D02被驱动时,感测单元104会感测第二感测线S2与S3上的电压变化。依此类推,第二驱动线D01-D0N亦以相同的方式被驱动。例如图3所示,当第二驱动线D0N-1被驱动时,感测单元104会感测第二感测线S0N-1与SON上的电压变化,其中触控点T2将会造成第二感测线S0N-1上的电压变化,亦即第二感测线S0N-1上的电压准位将较其未被触碰时为低。另外,处理单元112则依据感测单元104的感测结果,来判断触控面板102被触碰位置。由于相邻感测线间的距离已藉由将驱动线与感测线交替排列的方式拉开,因此相邻感测线间的干扰将大幅减少,触控装置100的触控质量也随之提升。在部分实施例中,若透过将驱动线与感测线交替排列而使原本的感测线数目减半,可降低电极走线的阻抗、增加触控装置100的感测能力与传输速度,另外报点率也将随之上升。而若不改变原本的感测线数目,亦即电极走线的数目将变为两倍,则可提高触控感测的分辨率。另外,由于触控面板102上的每一触控点皆会经过第一方向的扫描感测与第二方向的扫描感测,藉由两次扫描感测的确认即可准确取得触控点的坐标,而不会有鬼点的情形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实施例中,当驱动单元106驱动第一驱动线Dl-DM的同时,感测单元104亦可仅感测对应被驱动的第一驱动线相邻的两条第一感测线其中之一的电压变化。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应可依据上述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珩张珈华彭信渊蓝柏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