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军专利>正文

背负式自动喷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38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背负式自动喷雾器。其特点是在贮气筒1上有压力表6、充气阀7、出气孔13,贮气筒1与贮药筒2由连接件11连接,连接胶管5一端与贮药筒2上的进气孔14连接,另一端与贮气筒1上的出气孔13连接。操作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效率高。(*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喷雾器,具体为一种带有贮气筒背负式自动喷雾器。目前市场上实用的喷雾器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极易泄漏,易农药中毒。第二种是背负式机械喷雾器,振动大噪音大,成本高,维修费高。第三种是化学能喷雾器,其原理是用碳酸氢铵与硫酸起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述到喷雾目的。其优点很多,但是缺点是,第一代产品操作繁琐,每喷一筒药要更换一次反应料,此种类型已被淘汰。第二代产品克服了第一代的一些缺点,加一次反应料能连续喷药14筒,但是太危险。若连续喷药14筒需98%的硫酸1190克。背在身上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操作繁琐,因每次打药要将碳、铵、水、硫酸按比例装入反应器内,打完药后,又要将反应料倒出并擦干。还要给反应开关反复冲洗上油,安全阀上油,这些工作干完也得半个小时。再者太重了,加入反应料一次是12斤,增加劳动强度。反应开关在硫酸作用下,每喷30筒药即腐蚀,必须更换反应开关,从而增加维修费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背负式自动喷雾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贮气筒1上有压力表6、充气阀7、出气孔13,贮气筒1与贮药筒2由连接件11连接,连接胶管5一端与贮药筒2上的进气孔14连接,另一端与贮气筒1上的出气孔13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原理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详本技术最佳实施例在贮气筒1上有压力表6、充气阀7、出气孔13,贮气筒1与贮药筒2由连接件11连接,连接胶管5一端与贮药筒2上的进气孔14连接,另一端与贮气筒1上的出气孔13连接。胶管12在贮药筒2中与贮药筒出气孔15连接,在喷雾连接胶管9上连接喷杆4,在喷杆4上有一喷雾开关8,背带10分别与贮气筒1、贮药筒2连接并固定。连接件11是分别将贮气筒1与贮药筒2连接在一起。本技术工作过程是,先将充气装置与充气阀7连接,使贮气筒1进行充气,当压力表6上的压力达到3个压力时,充气完毕。背带10背到操作人员的双肩上,打开喷雾开关8,连接胶管5中的压力使气体到达贮药筒2中,又经胶管12、喷雾连接胶管9、喷杆4、最后到达双喷头3,使药液最后在双喷头3雾化而喷到作物上。权利要求1.一种背负式自动喷雾器,它是由贮气筒1、贮药筒2、双喷头3、喷杆4、连接胶管5、压力表6、充气阀7、喷雾开关8、喷雾连接胶管9、背带10、连接件11、胶管12、出气孔13、贮药筒进气孔14、贮药筒出气孔15构成,其特征是在贮气筒1上有压力表6、充气阀7、出气孔13,贮气筒1与贮药筒2由连接件11连接,连接胶管5一端与贮药筒2上的进气孔14连接,另一端与贮气筒1上的出气孔13连接。专利摘要背负式自动喷雾器。其特点是在贮气筒1上有压力表6、充气阀7、出气孔13,贮气筒1与贮药筒2由连接件11连接,连接胶管5一端与贮药筒2上的进气孔14连接,另一端与贮气筒1上的出气孔13连接。操作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效率高。文档编号B05B9/08GK2410047SQ9925065公开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李军 申请人:李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负式自动喷雾器,它是由贮气筒1、贮药筒2、双喷头3、喷杆4、连接胶管5、压力表6、充气阀7、喷雾开关8、喷雾连接胶管9、背带10、连接件11、胶管12、出气孔13、贮药筒进气孔14、贮药筒出气孔15构成,其特征是:在贮气筒1上有压力表6、充气阀7、出气孔13,贮气筒1与贮药筒2由连接件11连接,连接胶管5一端与贮药筒2上的进气孔14连接,另一端与贮气筒1上的出气孔1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