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治稻飞虱的辣根素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28033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1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防治稻飞虱的辣根素杀虫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将含有辣根素植粉碎,加入到萃取釜中,开动CO2加压器,进行CO2循环法连续萃取,分离釜I压力8-10MPa,分离釜I温度40-60℃,分离釜II压力5.6~6.0MPa,分离II釜温度30-50℃,CO2流量为1.0-2.0kg/h,萃取温度30-55℃,压力20-30MPa,萃取时间50-60min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得到辣根素,通过制备的辣根素制备辣根素乳油杀虫剂和辣根素毒土杀虫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以减少稻田化学农药用量、减少药剂对稻田环境的污染等优点,可以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公害植物源杀虫剂一辣根素防治稻飞虱,具体涉及辣根素乳油及辣根素毒土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亚洲稻区一种远距离迁飞性的害虫,也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20世纪60年代起,褐飞虱在亚洲许多国家爆发成灾,成为这些国家水稻首要害虫。我国自70年代以来,褐飞虱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其特点一是发生面积和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80年代发生和危害面积上升到2亿亩左右,1991年特大发生,发生和危害面积超过3. 4亿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60%,不仅全国主要稻区发生,严重危害,而且还扩展到过去很少发生的华北、东北和西北稻区;二是爆发频率明显增加。60年代以前,褐飞風仅在局部稻区发生危害,一般5 10年爆发一次,70年代一般5年爆发一次,1980 1993年13年中有9年爆发成灾,其爆发频率分别为10% 20%,50%和70%;三是危害程度显著加重。1991年褐飞虱在全国范围内大爆发,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亿人民币。近20年来褐飞虱的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的三大害虫之一,是药剂防治的主攻对象。我国化学杀虫剂防治褐飞虱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先后推广的杀虫剂有有机氯、有机磷杀虫剂及其复配制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90年代非杀生性杀虫剂噻嗪酮(扑虱灵)防治褐飞虱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我国褐飞虱的化学防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后开发的新型超高效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对合肥市速效、特效、用量少,迅速成为防治褐飞虱的当家农药品种。但由于大规模、长期、连续使用,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使吡虫啉的防治效果急剧下降,继续寻找新的替代农药品种。随着可持续农业理论的提出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的高度关注,植物源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及应用,日益受到科学家的广泛重视,利用杀虫植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环境相容性好的植物源农药已成为当今杀虫剂研究的热点、重点之一。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长期与害虫协同进化过程中抵御昆虫取食行为而产生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经过加工成为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天敌杀伤力小,在环境中易降解,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众多优点,符合可持续植保策略对农药性能的要求。辣根素是指从辣根Armoracia Iapathifolia等十字花科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在化学结构上都含有-N = C = S活性基团的化合物,其中,有效杀虫成分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含量最高。以往国内外对辣根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辣根素还对农田杂草、土壤中的农业病原菌、仓库害虫、线虫等农业有害生物具有很好的触杀和熏蒸活性。椐文献报导,辣根素防治的农业有害生物包括臭甘菊、绿穗苋、稗草、野燕麦、野苋菜等杂草;玉米象、杂拟谷盗、谷蠹、赤拟谷稻和书虱等仓储害虫;黄瓜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线虫病;小麦根疾病、豌豆根疾病等土传真菌病害。但辣根素乳油制备及用于防治水稻稻飞虱至今未见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杀虫剂,包括辣根素乳油及毒土的制备及使用方法。用于防治稻飞虱的辣根素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含有辣根素植粉碎,加入到萃取釜中,开动CO2加压器,进行CO2循环法连续萃取,分尚爸I压力8—IOMPa,分尚爸I温度40—60°C,分尚爸II压力5. 6 6. OMPa,分尚II釜温度30—50°C,C02流量为L 0-2. Okg/h,萃取温度30-55°C,压力20_30MPa,萃取时间50-60min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得到辣根素;(2)辣根素乳油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在20—25°C条件下原料配方按照体积计数取辣根素20-50份、乳化剂5_15份、溶剂40-70份,混合搅拌10-30分钟,即可得到20% —50%辣根素乳油杀虫剂;(3)辣根素毒土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在20—25°C密闭条件下,按照每亩500 800mL辣根素及10—20Kg过筛细土的用量,采用逐步扩大法将二者充分拌匀制成毒土杀虫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乳化剂为4103,溶剂为乙酸乙酯。本专利技术辣根素乳油或毒土防治稻飞虱施药适期为2 3龄若虫期。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应用辣根素防治水稻稻飞虱与化学农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I、兼治多种农作物病虫、虫、草。辣根素是一种广谱生物活性物质,现有研究表明,辣根素不但对仓储害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而且对多种农田杂草、土传病害、线虫亦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一次施药可以兼职多种农作物病虫害和杂草。2、高效低毒,对人畜安全,对天敌杀伤作用小。防治稻飞虱效果高于常规农药。3、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4、原料来源广泛。辣根等十字花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可人工栽培,生物量大,能确保提出辣根素的需要。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工作流程、使用方法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室内毒力测定,采用药膜法、点滴法和熏蒸法测定92%辣根素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药膜法表I辣根素对3龄褐飞虱若虫的触杀效果(药膜法)权利要求1.用于防治稻飞虱的辣根素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辣根素植粉碎,加入到萃取釜中,开动CO2加压器,进行CO2循环法连续萃取,分离釜I压力8—IOMPa,分离釜I温度40—60°C,分离釜II压力5. 6 6. OMPa,分离II釜温度30—50°C,CO2流量为I. 0-2. Okg/h,萃取温度30-55°C,压力20_30MPa,萃取时间50_60min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得到辣根素。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防治稻飞虱的辣根素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制备辣根素乳油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在20-25°C条件下原料配方按照体积计数取辣根素20-50份、乳化剂5-15份、溶剂40-70份,混合搅拌10-30分钟,即可得到20% —50%辣根素乳油。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防治稻飞虱的辣根素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制备辣根毒土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在20—25°C密闭条件下,按照每亩500 800mL辣根素,10—20Kg过筛细土的用量,采用逐步扩大法将二者充分拌匀制成毒土。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防治稻飞虱的辣根素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4103,溶剂为乙酸乙酯。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防治稻飞虱的辣根素杀虫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将含有辣根素植粉碎,加入到萃取釜中,开动CO2加压器,进行CO2循环法连续萃取,分离釜I压力8-10MPa,分离釜I温度40-60℃,分离釜II压力5.6~6.0MPa,分离II釜温度30-50℃,CO2流量为1.0-2.0kg/h,萃取温度30-55℃,压力20-30MPa,萃取时间50-60min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得到辣根素,通过制备的辣根素制备辣根素乳油杀虫剂和辣根素毒土杀虫剂。本专利技术具有可以减少稻田化学农药用量、减少药剂对稻田环境的污染等优点,可以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档编号A01P7/04GK102617429SQ20121001439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英娟华红霞徐雪亮杨长举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