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药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25588 阅读:4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1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药瓶,瓶盖包含依次设置的内层瓶盖、中层瓶盖和外层瓶盖,内层瓶盖的上端与瓶身过渡衔接,其过渡衔接面为呈倾斜状,中层瓶盖的上端的圆周和下端的圆周均设有连续齿轮结构,中层瓶盖的上端通过其圆周连续齿轮结构与内层瓶盖的下端相旋接,中层瓶盖的下端通过其圆周连续齿轮结构与外层瓶盖的上端相旋接,内层瓶盖、中层瓶盖和外层瓶盖的瓶盖面分别开有四个规格大小相同的出药孔,四个规格大小相同的出药孔呈规则的间隔分布。取药过程中,中层瓶盖交替层旋转一周,实现同时取四副同剂量的药品,使自动取药的效率提高四倍;外层瓶盖和内层瓶盖的出药孔始终无法重合,避免瓶内的中药颗粒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实现对药品的密封保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药房发药系统,具体涉及医院药房单味浓缩中药颗粒的储存与发放的智能药瓶
技术介绍
近年来,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保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辩证论治,随证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成份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当前医院中药房药品摆放分散,占据了药房很大面积,增加了药师的劳动强度,造成药房可使用空间的巨大浪费。因此,针对医院中药房的中草药发放,完全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降低药剂师劳动强度,减小中草药药品的储存空间,并且可提高药品发放效率的中药浓缩颗粒储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药瓶,用以存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并且按一定的比例将药品发放出来。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智能药瓶,包括瓶身和瓶盖,特点是所述瓶盖包含依次设置的内层瓶盖、中层瓶盖和外层瓶盖,内层瓶盖的上端与瓶身过渡衔接,其过渡衔接面为呈倾斜状,中层瓶盖的上端的圆周和下端的圆周均设有连续齿轮结构,中层瓶盖的上端通过其圆周连续齿轮结构与内层瓶盖的下端相旋接,中层瓶盖的下端通过其圆周连续齿轮结构与外层瓶盖的上端相旋接,所述内层瓶盖、中层瓶盖和外层瓶盖的瓶盖面分别开有四个规格大小相同的出药孔,四个规格大小相同的出药孔呈规则的间隔分布。进一步地,上述的智能药瓶,其中,所述四个规格大小相同的出药孔呈规则的正方形四顶点式分布。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智能药瓶,其中,所述瓶身呈长方形状,所述内层瓶盖、中层瓶盖和外层瓶盖呈圆柱形状。本技术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①外层瓶盖和内层瓶盖相对固定,中层瓶盖可自由转动;内层瓶盖、中层瓶盖和外层瓶盖均设计四个出药孔,取药过程中,中层瓶盖交替层旋转一周,可以实现同时取四副同剂量的药品,这样使自动取药的效率提高四倍;此外,外层瓶盖和内层瓶盖的出药孔始终无法重合,这样避免了瓶内的中药颗粒与空气长时间接触,有效的实现了对药品的密封保存;②可保证储药瓶的卫生安全,当一瓶药取完以后,生产厂家可回收,清洗,消毒后再次封装中药颗粒,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反复使用同一储药瓶而导致药品质量、卫生不合格的情况;③药瓶整体在储药架中立体摆放,瓶盖密封朝下,这样的设计既有效利用储药架的空间,又可以保证智能药瓶使用完毕后几乎没有残留物,颗粒药品的下药定量简单精确, 下药高效流畅;④实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密集存储与管理和高效率发药,不仅提高了医院药品的存储密度和药品的发放效率,还弥补了医院药房中药药品自动化发放的空缺,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极为显著。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I :本技术智能药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 :内层瓶盖上出药孔的分布示意图;图3 :中层瓶盖上出药孔的分布示意图;图4 :外层瓶盖上出药孔的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设计一种智能药瓶,能按照医院需求储存一定量的中药浓缩颗粒,确保发药功能连续进行,并且能准确快速的发放中药浓缩颗粒,实现医院药房中药浓缩颗粒发放的整体流程自动化。如图I所示,智能药瓶,包括瓶身I和瓶盖,瓶盖包含依次设置的内层瓶盖2、中层瓶盖3和外层瓶盖4,瓶身I呈长方形状,内层瓶盖2、中层瓶盖3和外层瓶盖4呈圆柱形状, 内层瓶盖2的上端与瓶身I过渡衔接,其过渡衔接面为呈倾斜状,确保储药瓶中用后几乎没有残留的中药颗粒,中层瓶盖3的上端的圆周和下端的圆周均设有连续齿轮结构,中层瓶盖3的上端通过其圆周连续齿轮结构与内层瓶盖2的下端相旋接,中层瓶盖3的下端通过其圆周连续齿轮结构与外层瓶盖4的上端相旋接,内层瓶盖2、中层瓶盖3和外层瓶盖4的瓶盖面分别开有四个规格大小相同的出药孔5,如图2 4所示,四个规格大小相同的出药孔5呈规则的间隔分布,其径向尺寸相同,优选的是,四个规格大小相同的出药孔5的分布为规则的正方形四顶点式分布。外层瓶盖4和内层瓶盖2相对固定,中层瓶盖3的圆周外沿为精细的连续齿轮设计,中层瓶盖交替层可以自由转动。内层瓶盖的出药孔设计最中药,其厚度为中药浓缩颗粒的厚度,经过反复考察和论证确定设置整个小孔的有效容量为314立方毫米。开始取药时,旋转中层瓶盖上的齿轮结构,带动中层瓶盖交替层的转动,瓶盖的初始状态一般是外层瓶盖与中层瓶盖中间交替层的四个出药孔重合,当中层瓶盖交替层开始转动,并转动角度45度时,其四个出药孔就与内层瓶盖的四个出药孔重合一次,储药瓶内的中药颗粒流入中层瓶盖的出药孔中;中层瓶盖交替层继续转动,并在此转动角度45度时,其四个出药孔又与外层瓶盖的四个出药孔重合,中层瓶盖的中药颗粒就可以流入给患者的药杯中;以此类推,中层瓶盖交替层每转动45度时完成一次下药。瓶盖上之所以设计四个出药孔就在于取药过程中,中层瓶盖交替层旋转一周,可以实现同时取四副同剂量的药品,这样使自动取药的效率提高四倍,此外,外层瓶盖和内层瓶盖的出药孔始终无法重合,这样避免了瓶内的中药颗粒与空气长时间接触,有效的实现了对药品的密封保存。为了保证储药瓶的卫生安全,当一瓶药取完以后,生产厂家可回收,清洗,消毒后再次封装中药颗粒,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反复使用同一储药瓶而导致药品质量、卫生不合格的情况。智能药瓶采用熟料材质制成,符合国家药品卫生标准。药瓶整体在储药架中立体摆放,瓶盖密封朝下。这样的设计既有效利用储药架的空间,又可以保证智能药瓶使用完毕后几乎没有残留物,颗粒药品的下药定量简单精确,下药高效流畅。综上所述,本技术实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密集存储与管理和高效率发药, 不仅提高了医院药品的存储密度和药品的发放效率,还弥补了医院药房中药药品自动化发放的空缺,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极为显著。需要理解到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智能药瓶,包括瓶身和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包含依次设置的内层瓶盖、中层瓶盖和外层瓶盖,内层瓶盖的上端与瓶身过渡衔接,其过渡衔接面为呈倾斜状,中层瓶盖的上端的圆周和下端的圆周均设有连续齿轮结构,中层瓶盖的上端通过其圆周连续齿轮结构与内层瓶盖的下端相旋接,中层瓶盖的下端通过其圆周连续齿轮结构与外层瓶盖的上端相旋接,所述内层瓶盖、中层瓶盖和外层瓶盖的瓶盖面分别开有四个规格大小相同的出药孔, 四个规格大小相同的出药孔呈规则的间隔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规格大小相同的出药孔呈规则的正方形四顶点式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呈长方形状,所述内层瓶盖、中层瓶盖和外层瓶盖呈圆柱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智能药瓶,瓶盖包含依次设置的内层瓶盖、中层瓶盖和外层瓶盖,内层瓶盖的上端与瓶身过渡衔接,其过渡衔接面为呈倾斜状,中层瓶盖的上端的圆周和下端的圆周均设有连续齿轮结构,中层瓶盖的上端通过其圆周连续齿轮结构与内层瓶盖的下端相旋接,中层瓶盖的下端通过其圆周连续齿轮结构与外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尧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