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一宪专利>正文

一种燃料油稀释调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12652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6 20:19
一种燃料油稀释调和系统,包括燃料油与水预混合搅拌装置和空化装置,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空化装置相连接,所述空化装置包括空化腔、混合腔、空化动力装置、隔板和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的多个液体分子键爆裂装置,所述空化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空化腔中,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空化腔与所述混合腔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燃料油稀释调和系统的有益效果为:空化发生时会打断液体分子键,使得不同液体分子长度趋近,无需添加任何剂助,可在瞬间完成液体的聚合,缩短了聚合时间、增强了聚合强度、减少了装备设施投资,节约了生产成本,是一种全新高效稀释燃料油的物理技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料油稀释调和系统,特别是利用空化反应的燃料油与水混合稀释均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燃料油稀释调和方式主要是利用化学混合方式,通过向燃料油中添加乳化剂、稳定剂及其他助剂,实现将燃料油与水混合,达到降低燃料油粘度促进燃料效果,提高燃料效率,降低排放,有效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目的。但化学混合方式反应时间长,系统投资大,助剂成本高,并且化学混合方式目前在全球范围均存在混合稳定性差,久置易分层;抗水性差,遇水即发生二次反应等未解难题,致使燃料油降粘问题一直未有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长期以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方式仍然集中在研制各类更有效助剂的化学方式领域,直到空化技术的出现,才为这些难题找到了新的解决途径。空化技术是利用改变流经液体的速度和压力这一纯物理方式,打断液体分子键,使油与水的分子键长度趋近相同, 增大了分子间接触面积,从而使不相溶的异相液体充分融合,实现油水到达稳定的混合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利用物理空化的全新空化燃料油稀释调和系统。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燃料油稀释调和系统,包括燃料油与水预混合搅拌装置和空化装置,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空化装置相连接,所述空化装置包括空化腔、混合腔、空化动力装置、隔板和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的多个液体分子键爆裂装置,所述空化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空化腔中,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空化腔与所述混合腔之间。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燃料油稀释调和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层式搅拌叶片和驱动所述搅拌叶片的驱动装置,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挡板。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上还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包裹在所述壳体外的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冷却液。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通过循环管路与所述空化装置相连接,所述循环管路包括进料管和回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的底部相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空化腔连通,所述回料管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相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的上部相连通。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的顶部设置有与原油连接的油料管和与水源相连接的水管,所述油料管和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流量控制器。所述液体分子键爆裂装置为具有锥型通孔的喷嘴,其宽口端正对所述空化腔,窄口端正对所述混合腔。所述喷嘴的窄口端与宽口端的面积比为1.01:1.095 - 1.01:9. 89,所述喷嘴宽口端的直径与通孔的长度比为1.01:1.495 - I. 01:49. 5,所述喷嘴等距离呈圆周形排列。所述空化动力装置为叶轮、涡轮、螺杆、活塞或注塞,并至少设置一组空化动力装置,所述空化动力装置由外部动力装置驱动。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燃料油稀释调和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空化发生时会打断液体分子键,使得不同液体分子键长度趋近,无需添加任何剂助, 可在瞬间完成液体的聚合,缩短了聚合时间、增强了聚合强度、减少了装备设施投资,节约了生产成本,是一种全新高效稀释燃料油的物理技术。其次,本技术可解决现有化学方式所有的难题,稀释后的油水混合液极其稳定,长期静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并且抗水性极好,再次遇水不会出现二次反应而影响油品质量,使得混合后的油品可长期保存,有利于运输。再次,本技术所稀释的燃料油,可在达到同样燃烧热值的前提下,直接减少燃料油的消耗量,燃烧更加充分稳定,降低了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同时经稀释后的燃料油, 可降低原有油料输送泵的工作压力,减少耗电量,并且杂质少,减少了杂质对燃烧系统的影响,节约运行成本。最后,本技术占用场地小,设备投资少,可与其他装置、设备连接使用,匹配性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燃料油稀释调和系统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燃料油稀释调和系统中空化装置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燃料油稀释调和系统中空化装置的左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2中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至图3,在本技术给出的一种燃料油稀释调和系统的实施例,包括燃料油与水预混合搅拌装置I和空化装置2,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I通过管路与所述空化装置2相连接,所述空化装置2包括空化腔21、混合腔22、空化动力装置23、隔板24和设置在所述隔板24上的多个液体分子键爆裂装置25,所述空化动力装置23设置在所述空化腔 21中,所述隔板24位于所述空化腔21与所述混合腔22之间。所述空化动力装置23为叶轮、涡轮、螺杆、活塞或注塞,并至少设置一组空化动力装置23,所述空化动力装置由外部动力装置驱动。本空化装置在空化发生时会打断液体分子键,使得不同液体分子长度趋近,无需添加任何剂助,可在瞬间完成液体的聚合,缩短了聚合时间、增强了聚合强度、减少了装备设施投资,节约了生产成本,是一种全新高效稀释燃料油的物理技术。参加图1,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I包括壳体 11、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的多层式搅拌叶片13和驱动所述搅拌叶片13的驱动装置14,所述壳体1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挡板15。挡板15的设置使得混合原料在搅拌过程中,能够更加充分的融合,保证燃料油和水在空化前的比例。参加图I,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上还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包裹在所述壳体11外的外壳161和位于所述外壳161内的冷却液162。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循环管路163,所述冷却循环管路163与所述外壳161内腔相通。所述冷却循环管路163上还设置有循环泵,能够有效提高冷却液162的循环速度, 防止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过热而损坏,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参加图I至图2,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I通过循环管路与所述空化装置2相连接,所述循环管路包括进料管3和回料管4,所述进料管3 的一端与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I的底部相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空化腔21连通,所述回料管4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22相连通,另外一端与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I的上部相连通。燃料油和水混合物在循环管路的作用下,不多经过预混合搅拌装置I和空化装置2,使得燃料油和水完全聚合形成油水混合液,该工艺生产的油水混合液极其稳定,长期静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并且抗水性极好,再次遇水不会出现二次反应而影响油品质量,使得混合后的油品可长期保存,有利于运输。参加图1,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管3上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31 ;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I上设置有出料管5,所述出料管5上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51。 所述出料管5上还设置有出油泵52,在循环管路及出料管路内设置多道过滤装置,使得油水混合液在制备过程中,不断过滤,能够有效去掉燃料油和水中的杂质,提高燃料油分子和水分子的聚合,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油水混合液为粘稠状液体,故出料时需出油泵52 辅助抽出。参加图1,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预混合搅拌装置I的顶部设置有与原油连接的油料管17和与水源相连接的水管18,所述油料管17和水管18上分别设置有流量控制器12。将燃料油和水按预定的比例混合搅拌,防止燃料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一宪霍万鹏
申请(专利权)人:黄一宪霍万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