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熟料冷却机用双活动阀片式无级风量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0356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0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泥熟料冷却机用双活动阀片式无级风量调节器,包括主通风区和气流调节区,其特征是设有基板,基板上并行设置矩形气流总量调节孔和矩形气流调节阀进风孔,环绕气流调节阀进风孔四边在基板下侧形成竖直长方筒状阀体,阀体两短边筒壁向上伸出基板,两短边筒壁内侧对称设置自然下垂的矩形弹性活动阀片,弹性活动阀片上敷设载荷钢板,弹性活动阀片及阀体构成气流调节阀,阀内形成气流调节区;基板的气流总量调节孔下方的阀体长边筒壁上设置主通风管,该长边筒壁与设置气流总量调节孔的基板部分之间形成主通风区;阀体设阀片限位柱;气流调节阀进风孔上设置可调开度的阻尼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水泥熟料均匀冷却,减少故障、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泥行业中水泥熟料冷却机中的气流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泥熟料冷却机用双活动阀片式无级风量调节器
技术介绍
在水泥生产线上,水泥熟料冷却机是关键的设备,从窑头卸下的水泥熟料温度接近1400°C,通过冷却机后,熟料的温度降到80-100°C,冷却介质就是风机吹入的冷空气。由于水泥熟料在沿篦床的逐个篦板运动过程中,厚薄不均,粗细颗粒料的分布不均,厚料层区域和细粒料区域风阻大需要较大的风量,较薄的水泥熟料区域及粗粒料区域风阻小,使大量的风在此不需要的地方流失,因此存在风机配置动力较大,水泥熟料冷却不均的缺憾,既浪费能源又不能达到均勻冷却的效果。为此,业内人士在冷却机中保证主通风的同时设置了可根据水泥熟料的厚薄进行风量调节的调节阀。但现有调节阀为柱塞式风量调节阀,其缺点是当阀内进入灰尘时易卡死,尤其轴、套类零件较多,使用时,卡涩机率高。总之,现有调节阀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故障率高,冷却均勻性差,直接影响水泥熟料冷却操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根据水泥熟料层的厚度及粗细颗粒料的变化,自动调节风量的水泥熟料冷却机用双活动阀片式无级风量调节器,实现水泥熟料均勻冷却,并达到减少故障、装置结构简化、节约能源、易于操作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泥熟料冷却机用双活动阀片式无级风量调节器,包括主通风区和气流调节区,其特征在于设有基板,所述基板上并行设置矩形气流总量调节孔和矩形气流调节阀进风孔,环绕所述气流调节阀进风孔四边在基板下侧形成竖直长方筒状阀体,阀体两短边筒壁向上伸出基板,在两短边筒壁内侧上端对称设置分别与阀体两长边筒壁保有间隙自然下垂的矩形弹性活动阀片,在所述弹性活动阀片上敷设载荷钢板,弹性活动阀片及阀体构成气流调节阀并在阀体内形成所述气流调节区;在基板的气流总量调节孔下方的阀体长边筒壁上与长边筒壁垂直设置主通风管,在该长边筒壁与设置气流总量调节孔的基板部分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风区;在阀体上与两弹性活动阀片对应分别设有保证阀体最低进风量的阀片限位柱;在气流调节阀进风孔上设置可调节开度的阻尼盖。在所述弹性活动阀片的正反两面均敷设载荷钢板,载荷钢板的宽度小于弹性活动阀片的宽度,形成由载荷钢板两侧伸出的条形刃。在所述矩形气流总量调节孔下部设有调节其开度的移动调节板。所述阻尼盖由上凸状扣盖和调节所述扣盖开合角度的螺杆/螺母调节机构构成, 所述扣盖铰接在所述基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开关控制装置,自身无需设置电力或其他动力驱动机构,可根据由水泥熟料层的厚度及粗细颗粒变化引发的风速变化并利用弹性活动阀片自身重力自动调节进风量的大小,同时在主通风区和气流调节区分别设有手动调节的气流总量调节孔及阻尼盖,通过综合调节,使篦床通风达到工艺设定要求,从而满足水泥熟料的均勻冷却需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结构简化,易于操作,两弹性活动阀片保有一定距离自然下垂固定在阀体上,灰渣不易堵塞,其结构上无轴、套类零件,使卡涩机率大大减少,且可调节进风面积的比例提高,有效利用和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泥熟料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中1阻尼盖,11扣盖,12调节螺栓,13螺母,14铰链,15限位螺母,2A、2B弹性活动阀片,3基板,4气流总量调节孔,41移动调节板,42螺钉,5阀体,51长边筒壁,52短边筒壁,5A、5B阀片限位柱,6主通风管,7条形刃,8载荷钢板,9气流调节阀进风孔。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 图4示出一种水泥熟料冷却机用双活动阀片式无级风量调节器,包括主通风区和气流调节区,其特征在于设有基板3,上述基板上并行设置矩形气流总量调节孔4和矩形气流调节阀进风孔9,环绕上述气流调节阀进风孔9的四边在基板3下侧形成竖直长方筒状阀体5,阀体两短边筒壁52向上伸出基板,在两短边筒壁内侧上端对称设置分别与阀体两长边筒壁51保有间隙自然下垂的矩形弹性活动阀片2A、2B,在弹性活动阀片2A、2B上分别敷设载荷钢板8。本实施例中,在弹性活动阀片2A、2B的正反两面均敷设载荷钢板8, 载荷钢板的形状也是矩形但其宽度小于弹性活动阀片的宽度,这样夹在两载荷钢板8之间的弹性活动阀片两侧边伸出,形成由载荷钢板两侧伸出的条形刃7。因弹性活动阀片2A、2B 两侧边与两长边筒壁的间隙很小仅为0. 5-lmm,弹性活动阀片为厚度0. 1-0. 3mm的弹簧钢片,载荷钢板为厚度5-10mm的不锈钢板,只有留出条形刃才能保证弹性活动阀片2A、2B在两长边筒壁间自由活动,否则易出现弹性活动阀片卡死故障,影响风量调节。条形刃的宽度为Imm左右。本例中,弹性活动阀片两侧边与两长边筒壁的间隙为1mm,弹性活动阀片厚度为0. 2mm,载荷钢板厚度为8mm,条形刃的宽度为1mm。弹性活动阀片2A、2B及阀体5构成气流调节阀并在阀体内形成气流调节区。如图所示,在上述阀体5上与两弹性活动阀片2A、2B对应分别设有保证阀体最低进风量的阀片限位柱5A、5B。当两弹性活动阀片2A、2B闭拢时分别止动在阀片限位柱5A、 5B位置,此时,两弹性活动阀片2A、2B与阀体两长边筒壁51形成阀体最低进风量进风口,该进风口是不可调节的固定进风口,用以保证水泥熟料冷却的基本需要。在上述矩形气流总量调节孔4下部设有调节其开度的移动调节板41。移动调节板41为一矩形条板,其上设有沿移动方向的长孔,定位螺钉42穿过长孔固定在基板3上, 移动调节板41调整后,将定位螺钉42紧固即可获得大小合适的矩形气流总量调节孔。在基板3的气流总量调节孔4下方的阀体5的长边筒壁51上与长边筒壁垂直设置主通风管6,在该长边筒壁与设置气流总量调节孔4的基板部分之间形成主通风区。在气流调节阀进风孔9上设置可调节开度的阻尼盖1,阻尼盖由上凸状扣盖11和调节扣盖11开合角度的螺杆/螺母调节机构构成,扣盖11铰接在基板3上。实际制作中, 螺杆/螺母调节机构的螺杆采用一调节螺栓12自下而上从基板3和扣盖11顶部开设的过孔中穿过,并通过套装其上的两限位螺母15定位在基板部位,在扣盖11顶部开设的过孔上固定设置螺母13,调节螺栓12从螺母13穿出,使用时,只须从基板3底侧旋转调节螺栓12, 即可调节扣盖11的开合角度。在实际应用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却风量与其进风面积有关,双活动阀片式无级风量调节器的总进风面积=气流总量调节孔面积+主通风管管孔面积+气流调节阀进风面积,其中气流调节阀进风面积=两自然下垂弹性活动阀片2A、2B与两长边筒壁51围拢的进风面积。在实际制造中,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及工艺配置,上述气流总量调节孔面积、主通风管管孔面积及气流调节阀进风面积均可变化调整。一般情况,气流总量调节孔4的面积占总进风面积的观-34%、主通风管6的管孔面积占总进风面积的23- %,气流调节阀进风面积占总进风面积的40-46 %。对于气流调节阀,最低进风量进风口为不可调节固定进风口,固定进风口与两阀片间的进风面积为可调进风面积。本实施例中总进风面积=8889mm2 ;其中主通风管管孔面积=2289mm2 ;气流总量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明华丁建峰赵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菲斯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