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捷夫专利>正文

一种可保温和降温的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95826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1 18:58
一种可保温和降温的杯具。有杯体(1)和杯盖(2),杯体(1)包括内体(3)和壳体(4),内体(3)与壳体(4)之间有空腔(5);壳体(4)下部壁上有若干气流进孔(4a),上部壁上有若干气流出孔(4b);有可沿壳体(4)外壁面转动的外层壳体(6),外层壳体(6)的下部壁上设有可与壳体(4)下部气流进孔(4a)连通的进气孔(6a)和可截止气流进孔(4a)的下壁体(6b),上部壁上设有可与壳体(4)上部气流出孔(4b)连通的排气孔(6c)和可截止气流出孔(4b)的上壁体6d;气流进孔(4a)和气流出孔(4b)同时被截止时具有保温作用,同时连通时具有降温功能,具有“一杯多功能”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品保温杯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的保温杯中,有一种带夹层空腔的保温杯,其结构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包括一个具有容腔及杯口的内体和一个位于所述内体外部且与该内体连接的壳体,所述内体的壁与壳体的壁之间有一空腔,该空腔为保温腔,为沿圆周的密闭式结构,保温腔对杯内食物起保温作用;现有的保温杯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倒入杯内的高温食物不易冷却,杯内食物的温度可保持较长时间。现有保温杯存在的不足是,其一,只具有单一的保温功能;其二,当急需食用倒入杯内的高温食物时,由于只能通过杯口散发热量进行冷却,因此需等待较长时间方可食用,不能满足可尽快食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保温和降温的杯具,本专利技术既具有保温功能,需要时, 又具有加快杯内食物降温的功能,可缩短杯内高温食物降至可食用温度的时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参见图I、图2,包括杯体I和杯盖2,所述杯体I包括一个具有容腔及杯口的内体3和一个位于所述内体3外部且与该内体连接的壳体4,所述内体3的壁与壳体4的壁之间有空腔5 ;改进的结构包括所述壳体4的下部壁上设有若干气流进孔 4a,上部壁上设有若干气流出孔4b ;所述壳体4的外部设有可沿该壳体外壁面转动的外层壳体6,外层壳体6的下部壁上设有与壳体4下部壁上气流进孔4a相对应的且可连通的进气孔6a,以及可截止所述气流进孔4a的下壁体6b (参见图2),外层壳体6的上部壁上设有与壳体4上部壁上气流出孔4b相对应的且可连通的排气孔6c,以及可截止所述气流出孔 4b的上壁体6d ;转动所述的外层壳体6,壳体4下部壁上的气流进孔4a、上部壁上的气流出孔4b可分别与外层壳体6下部壁上的进气孔6a、上部壁上的排气孔6c同时连通,或者是气流进孔4a、气流出孔4b分别被所述的下壁体6b、上壁体6d同时截止。本专利技术实现保温和降温的过程是,当壳体4下部壁上的气流进孔4a和上部壁上的气流出孔4b同时处于所述的截止时(如图2、图5所示),空腔5则处于密闭状态,即为保温腔,以减少食物热量向外部散发,即实现保温功能;当壳体4下部壁上的气流进孔4a和上部壁上的气流出孔4b同时处于所述的连通时(如图I、图4所示),所述的进气孔6a、气流进孔 4a、空腔5、气流出孔4b及排气孔6c即形成由下至上的气流通道,空腔5内气体因受杯内食物热能的传导而形成热气流,热气流即自下向上流动,并由排气孔6c排出而带走食物的热量,热气流的连续排出使得空腔5内产生一定的负压,冷空气则由下部进气孔连续进入空腔5对所述的内体3进行冷却,此时的空腔5则为冷却腔,以加快对杯内食物的降温,即实现降温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由于壳体4的下部壁上设有若干气流进孔4a,上部壁上设有若干气流出孔4b,并设置外层壳体6,外层壳体6下部壁上设有与壳体4下部壁上气流进孔4a相对应的且可连通的进气孔6a,以及可截止所述气流进孔4a的下壁体6b,外层壳体6上部壁上设有与壳体4上部壁上气流出孔4b相对应的且可连通的排气孔6c,以及可截止所述气流出孔4b的上壁体 6d,当壳体4下部壁上的气流进孔4a和上部壁上的气流出孔4b同时处于所述的截止时,空腔5则处于密闭状态,即为保温腔,以减少食物热量向外部散发,即实现保温功能;当壳体4 下部壁上的气流进孔4a和上部壁上的气流出孔4b同时处于所述的连通时,空腔5则为冷却腔,可加快对杯内食物的降温,缩短杯内高温食物降至可食用温度的时间,即实现降温功能。与现有技术比,本专利技术在具有保温功能的同时,还具有降温的使用功能,可满足选择保温或降温的使用需求,具有“一杯多功能”和使用方便的特点,且转动外层壳体6的操作简便。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方案的一种结构视图,展示了处于降温功能的状态,确定为摘要附图2为图I所示结构在转动外层壳体6后的视图,展示了处于保温功能的状态;图3为图I的A-A视图4为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另一种结构视图,展示了处于降温功能的状态;图5为图4所示结构在转动外层壳体6后的视图,展示了处于保温功能的状态;图6为图4的B-B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至图3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结构。本专利技术包括杯体I和杯盖2,杯体I包括一个具有容腔及杯口的内体3和一个位于所述内体3外部且与该内体连接的壳体4,所述内体3的壁与壳体4的壁之间有空腔5 ;所述壳体4下部壁上设有若干气流进孔4a,为单排式沿圆周均布,且宜位于侧壁下部的底端, 壳体4上部壁上设有若干气流出孔4b ;所述壳体4的外部设有可沿该壳体外壁面转动的外层壳体6,外层壳体6的下部壁上设有与壳体4下部壁上气流进孔4a相对应的且可连通的进气孔6a,以及可截止所述气流进孔4a的下壁体6b (见图2),当壳体4下部壁上的若干气流进孔4a位于下部侧壁的底端时,所述外层壳体6的下部壁上的进气孔6a和可截止所述气流进孔4a的下壁体6b即随之位于相对应的外层壳体6侧壁底端;外层壳体6的上部壁上设有与壳体4上部壁上气流出孔4b相对应的且可连通的排气孔6c,以及可截止所述气流出孔4b的上壁体6d (见图2);转动所述的外层壳体6,壳体4下部壁上的气流进孔4a、上部壁上的气流出孔4b可分别与外层壳体6下部壁上的进气孔6a、上部壁上的排气孔6c同时连通,或者是气流进孔4a、气流出孔4b分别被所述的下壁体6b、上壁体6d同时截止;此外,所述外层壳体6下端连接一个可对杯体I限位的底座7。使用过程中,把住杯盖或杯体上端即可转动所述的外层壳体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壳体4上部壁上的若干气流出孔4b的设置形式有多种。如图I、图 2所示,所述的若干气流出孔4b位于壳体4侧壁的上端部,所述外层壳体6上部壁上的排气孔6c和可截止气流出孔4b的上壁体6d与所述气流出孔4b相对应的位于外层壳体6侧壁的上端部,所述气流出孔4b位于壳体4侧壁的上端部,可有效减少降温过程中的气流通道死角。图4至图6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结构。如图所示,所述壳体4下部壁上的若干气流进孔4a为双排式沿圆周均布结构,所述外层壳体6下部壁上的进气孔6a和可截止气流进孔4a的下壁体6b为相对应的两排;所述壳体4上部壁上的若干气流出孔4b位于壳体4的顶壁上,所述外层壳体6上部壁上的排气孔6c和可截止气流出孔4b的上壁体6d与所述气流出孔4b相对应的位于外层壳体6的顶壁上,位于顶壁上的所述排气孔6c及气流出孔4b宜为图6所示的长条孔结构;所述壳体 4上部壁上的若干气流出孔4b位于壳体4的顶壁上,可有效消除降温过程中的气流通道死角,有利于空腔5内的热气流可顺畅地排出,以提高对杯内高温食物的降温效果。其他同图 I所示及其描述。在使用本专利技术对杯内食物进行降温时,宜取下杯盖,同时利用杯口散发热量。本专利技术可采用金属材料或塑料材质制做。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有多种实施结构,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所有实施结构方案均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可保温和降温的杯具,包括杯体(I)和杯盖(2),所述杯体(I)包括一个具有容腔及杯口的内体(3 )和一个位于所述内体(3 )外部且与该内体连接的壳体(4),所述内体(3)的壁与壳体(4)的壁之间有空腔(5),其特征是所述壳体(4 )下部壁上设有若干气流进孔(4a),上部壁上设有若干气流出孔(4b );所述壳体(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捷夫
申请(专利权)人:黄捷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