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文艳专利>正文

输液器点滴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936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0 23:41
输液器点滴斗,具有一管体,管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出液管,管体内搁置有一浮球,浮球的外径大于管体下端与出液管相通的通孔的孔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输液器点滴斗与输液管相接构成的输液器用于输液时,当输液临近结束,输液瓶内药液完全输完,且输液器内药液的液面低于管体下端与出液管相通的通孔时,浮球则会落在该通孔上,将出液管封住,进而可自动停止输液。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它可确保在输液临近结束时,不会有空气随药液进入人体血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液器,具体地说是用于输液器上的点滴斗。
技术介绍
现有输液器上所连接的点滴斗的基本结构为一管体。现有的这种点滴斗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当输液瓶内的药液输完,且整个输液管内的药液临近结束时,若不及时更换输液瓶或结束输液,则会有空气随药液进入人体血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器点滴斗,该点滴斗在输液临近结束时,能自动控制停止输液,从而确保不会有空气进入血液。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输液器点滴斗,具有一管体,管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出液管,管体内搁置有一浮球,浮球的外径大于管体下端与出液管相通的通孔的孔径。由上述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液器点滴斗与输液管相接构成的输液器用于输液时,当输液临近结束,输液瓶内药液完全输完,且输液器内药液的液面低于管体下端与出液管相通的通孔时,浮球则会落在该通孔上,将出液管封住,进而可自动停止输液。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它可确保在输液临近结束时,不会有空气随药液进入人体血管。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参见附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液器点滴斗具有一管体2,管体2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液管1、出液管4,管体2内搁置有一浮球3,浮球3的外径大于管体2下端与出液管4相通的通孔加的孔径。管体2下端所接的出液管4呈漏斗形。浮球3可为实心体或空心体,若浮球3为实心体,则要求浮球的比重小于药液的比重。权利要求1.输液器点滴斗,具有一管体,管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出液管,其特征在于管体内搁置有一浮球,浮球的外径大于管体下端与出液管相通的通孔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器点滴斗,其特征在于管体下端所接的出液管呈漏斗形。全文摘要输液器点滴斗,具有一管体,管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出液管,管体内搁置有一浮球,浮球的外径大于管体下端与出液管相通的通孔的孔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液器点滴斗与输液管相接构成的输液器用于输液时,当输液临近结束,输液瓶内药液完全输完,且输液器内药液的液面低于管体下端与出液管相通的通孔时,浮球则会落在该通孔上,将出液管封住,进而可自动停止输液。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性能可靠,它可确保在输液临近结束时,不会有空气随药液进入人体血管。文档编号A61M5/14GK102553034SQ20121006771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4日专利技术者周晓, 王文艳 申请人:周晓, 王文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艳周晓
申请(专利权)人:王文艳周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