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寰椎椎弓根螺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608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0 07:20
一种寰椎椎弓根螺钉,包括钉体、钉帽和螺杆,钉体前端呈锥形,钉帽固定设置在钉体的尾端,钉帽内沿钉体轴向设置有内螺纹孔,内螺纹孔开口于钉帽的上端面中,钉帽中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和一个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开口在钉帽的上端面中,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垂直并相交于内螺纹孔内,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螺杆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孔中,螺杆的后端固定设置有驱动内腔,在钉帽的轴向截面中,钉帽下部在径向上向外呈鼓形凸出。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中可放入两个连接棒,分别连接寰椎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利用螺杆锁紧连接棒,在一个内固定系统中实现寰椎骨折复位和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颈椎手术的辅助装置,具体的是一种寰椎椎弓根螺钉
技术介绍
寰椎损伤约颈椎损伤的2 13%,占所有脊柱损伤的I. 3%。典型的寰椎爆裂性骨折即寰椎前、后弓分别有两条骨折线,呈现出四块骨折表象;不典型的爆裂性骨折可能还伴有寰椎侧块的骨折。此类骨折若伴有横韧带损伤即称之为不稳定性寰椎爆裂性骨折,一旦发生, 寰枢关节的力学稳定性将受到严重的破坏,由此带来的寰枢关节脱位对患者的生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尽管非手术治疗能够使部分患者获得治愈;但是一些作者提出非手术治疗并不能使寰枢关节获得有效的力学稳定性,寰枢椎不稳长期存在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寰枢关节复位后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才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有技术中,寰枢椎融合术的方式有(1)后路经关节突螺钉固定。该技术具有很好的抗旋转作用,而抗屈伸作较差,且无法固定结构植骨块。(2)经口侧块螺钉固定。该技术应用钢板链接并加压,使分离的侧块复位,无法重建寰枢椎的稳定,仅适用于稳定的寰椎骨折。(3)颈前路经口咽钢板寰枢椎固定。该技术可以与其它方法取得相似的稳定效果,但手术入路较后路困难。(4)枕颈融合内固定术。该技术对稳定性重建的作用确实,但融合后颈椎活动度丢失较大。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融合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后路融合技术,相比较以上手术技术, 寰枢椎弓根螺钉可贯穿寰椎前中后三柱,生物力学稳定性较好;而且,该系统可利用横联加压作用,完成侧块骨折分离的即时复位,并增加内固定结构的强度,尤其可增加旋转稳定性,可获得坚强的解剖复位和牢靠的稳定性维持。然而,在这种采用横联的内固定方法中, 横向加压力是通过连接棒传递至寰椎螺钉的钉尾,对于寰椎侧块分离的复位效果差;并且, 通过横联加压时,螺钉尾部与连接棒的连接结构处产生的微动可能将加压力转变为旋转力,进一步影响复位作用。如患者存在较大的寰椎骨折分离,通过横联横向加压可能导致骨折复位效果不佳,引起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情况的发生,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仍然存在寰枢椎不稳,轴向对位不良引起头颈部顽固疼痛及活动受限,影响手术疗效。另外,目前还有单独利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加连接棒、通过横向加压锁定螺钉后即刻复位寰椎骨折分离的治疗技术。但是,该技术仅能完成骨折复位,不能同时完成寰枢椎融合术,所以该项技术并不适合于伴有寰枢椎不稳的寰椎爆裂性骨折的救治。由此可见,目前尚无一种寰椎椎弓根螺钉,可以与枢椎椎弓根螺钉配合使用、并在一个内固定系统中实现寰椎骨折分离复位和寰枢椎融合内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寰椎椎弓根螺钉,所述的这种寰椎椎弓根螺钉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寰椎椎弓根螺钉不能同时实现寰椎骨折分离复位和寰枢椎融合内固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寰椎椎弓根螺钉,包括钉体、钉帽和螺杆,钉体的前端呈锥形,其中, 所述的钉帽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钉体的尾端,钉帽内沿钉体的轴向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的内螺纹孔开口于钉帽的上端面中,钉帽中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和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均呈U形,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开口在钉帽的上端面中, 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垂直并相交于内螺纹孔内,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所述的螺杆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孔中,螺杆的后端固定设置有驱动内腔,在钉帽的轴向截面中,钉帽下部在径向上向外呈鼓形凸出。进一步的,所述的钉帽通过螺纹与所述的钉体的尾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内螺纹孔中的螺纹长度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并小于第二凹槽的深度。进一步的,第一凹槽的深度为5. 5毫米,第二凹槽的深度为11毫米,内螺纹孔中的螺纹长度为9毫米,第一凹槽的宽度为3. 2毫米,第二凹槽的宽度为3. 2毫米。进一步的,螺杆后端的外径为13毫米。进一步的,第二凹槽的深度为第一凹槽深度的两倍。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杆后端的驱动内腔的径向截面呈六角形、或者三角形、或者矩形。进一步的,在钉帽的轴向截面中,钉帽下部凸出部的边缘与钉帽的径向呈50度夹角。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先将钉体植入双侧寰椎侧块,然后转动钉体以调节钉帽上端面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方向,然后在第二凹槽内横向置入连接棒,通过连接棒连接双侧寰椎螺钉,利用加压装置实现双侧寰椎螺钉间的横向加压,对侧方移位的寰椎侧块进行复位,然后在第一凹槽内置入纵向连接棒,通过纵向连接棒连接双侧的枢椎椎弓根螺钉,将螺杆放入钉帽的内螺纹孔锁紧连接棒和纵向连接棒,最终实现寰椎骨折复位和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连接棒、纵向连接棒、寰椎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均为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专利技术在钉帽中设置十字形交叉的两条凹槽,可放入两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棒,分别连接寰椎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并利用一个螺杆锁紧连接棒,在一个内固定系统中实现寰椎骨折复位和寰枢椎融合内固定。 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不稳定性寰椎爆裂性骨折的救治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固定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寰椎椎弓根螺钉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寰椎椎弓根螺钉中的螺杆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寰椎椎弓根螺钉,包括钉体I、钉帽2和螺杆(图中未示),钉体I的前端呈锥形,其中,钉帽2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钉体I的尾端,钉帽2内沿钉体I的轴向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的内螺纹孔开口于钉帽2的上端面中,钉帽2中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5和一个第二凹槽6,所述的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的截面形状均呈U形, 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均开口在钉帽2的上端面中,第一凹槽5与第二凹槽6垂直并相交于内螺纹孔内,第二凹槽6的深度hi大于第一凹槽5的深度h2,所述的螺杆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孔中,螺杆的后端固定设置有驱动内腔,在钉帽2的轴向截面中,钉帽2 下部4在径向上向外呈鼓形凸出。进一步的,所述的钉帽2通过螺纹与所述的钉体I的尾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内螺纹孔中的螺纹长度L大于第一凹槽5的深度h2并小于第二凹槽6的深度hi。进一步的,第一凹槽5的深度h2为5. 5毫米,第二凹槽6的深度hi为11毫米,内螺纹孔中的螺纹长度L为9毫米,第一凹槽5的宽度wl为3. 2毫米,第二凹槽6的宽度《2 为3. 2晕米。进一步的,螺杆后端的外径R为13毫米。进一步的,第二凹槽6的深度hi为第一凹槽5深度的两倍。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杆后端的驱动内腔的径向截面呈六角形、或者三角形、或者矩形。进一步的,在钉帽2的轴向截面中,钉帽2下部4凸出部的边缘与钉帽2的径向呈 50度夹角。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先将钉体I植入双侧寰椎侧块,然后转动钉体I以调节钉帽2上端面中的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的方向,然后在第二凹槽6内横向置入连接棒(图中未示),通过连接棒连接双侧寰椎螺钉(图中未示),利用加压装置实现双侧寰椎螺钉间的横向加压,对侧方移位的寰椎侧块进行复位,然后在第一凹槽5内置入纵向连接棒(图中未示),通过纵向连接棒连接双侧的枢椎椎弓根螺钉(图中未示),将螺杆放入钉帽2的内螺纹孔,用匹配的内六角螺刀或其他旋具旋紧于钉帽2内,锁紧连接棒和纵向连接棒,最终实现寰椎骨折复位和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本实施例中,将横向加压复位力直接传递到移位的寰椎侧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翔倪斌程晓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