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学菊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阳虚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81218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9 08:20
一种治疗阳虚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目前治疗慢性盆腔炎除了结核性盆腔炎和盆腔放线菌病外,其他病原菌引起的盆腔炎病实际上并不存在,而是急性炎症的后遗症,其组织中已没有病原菌感染,所以临床上西医用抗菌素治疗一般无效。该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取鹿角片12g、炮姜5g、小茴香3g、桂枝10g、杜仲10g、熟地10g、党参10g、当归9g、蒲黄5g、五灵脂9g、延胡索9g、三棱9g、莪术9g、乌药9g、炙黄芪10g、甘草6g,将以上16味药放入1000ml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煎制出药液用纱布过滤,瓶装密封,制成治疗阳虚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它的优点是: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该药口服后,疗效持久、稳定,效果满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备方法
,更具体的讲是。
技术介绍
目前治疗慢性盆腔炎一般采用抗菌素和清热解毒等药物,这些药物长期应用容易产生耐药性,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不明显。一些苦寒的药长期应用,伤胃、阴损及阳,造成脾肾阳虚,常伴有恶心、呕吐、口干苦、腹泻,下腹痛加重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专利技术。它的技术方案为取鹿角片12g、炮姜5g、小茴香3g、桂枝10g、杜仲10g、熟地10g、 党参log、当归9g、蒲黄5g、五灵脂9g、延胡索9g、三棱9g、莪术9g、乌药9g、炙黄芪10g、甘草6g,将以上16味药放入1000ml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煎制出药液用纱布过滤,瓶装密封,制成治疗阳虚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该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制造工艺简单,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该药口服后,疗效持久、 稳定,效果满意;药物在消化道内吸收好,缓解阳虚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症状或者临床治愈盆腔炎。鹿角片、炮姜、小茴香、桂枝、乌药、杜仲前6味药辛温,归心肝肾膀胱经,能够温肾、补阳、益气、散寒、止痛。在治疗肾阳虚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过程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故为君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三棱、莪术性温或平或苦,入肝、心脾经,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这5味药治疗肾阳虚、气滞血瘀慢性盆腔炎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故为臣药。 当归、熟地、炙黄芪、党参性温补血活血、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为佐药。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在治疗肾阳虚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过程中调和药性,纠正药物之偏性,故为使药。鹿角片味咸性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肾助阳兼能活血散瘀消肿,可治腰肌筋骨痛疼, 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痛疼,宫冷不孕,白带清稀,夜尿增多,苔白脉沉,具有补肾阳、益精髓、强筋骨、调理冲任、固摄带脉,用于妇女冲任虚寒症。炮姜性味苦涩温,归脾、肝经,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软,长于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如吐血、便血、崩漏等见血色暗淡, 手足欠温,舌淡脉细者。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功效祛寒、止痛、理气和胃。桂枝性辛温, 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温经通阳。桂枝能祛风寒湿邪、温经通络而缓解痛疼。用于经寒瘀滞经闭、痛经及癥瘕等症。能温通血脉,散寒逐瘀,与当归同用以通经活血。乌药辛温,归脾肺肾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五灵脂苦甘温,归肝经,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是治疗血滞诸痛的要药。蒲黄甘平, 归肝心包经,功效收涩止血、行血祛瘀。用于产后瘀通、痛经等症,生用、活血祛瘀常配五灵脂,即为失效散。三棱性苦平,归肝脾经,功效破血祛瘀、行气止痛。莪术功效同三棱,辛苦温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经闭腹痛及癥瘕积聚等症。辛散苦泄、温通行滞,即能破血祛瘀又能行气止痛。延胡索,辛苦温,归肝心脾经,功效,活血行气、止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广泛用于身体各部位痛疼。《开宝本草》主破血,产后诸痛因血所致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琳露,产后血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黄芪,甘润微温,归脾肺经,补中生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为补气要药。配当归补气生血,治气虚血亏。当归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止痛润肠。应用1、用血虚诸症,常配伍补气药。如当归补血汤,即为当归黄芪二药。2、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为妇科调经要药,如四物汤,补血活血、止痛。 3、用于虚寒性腹疼、瘀血作痛。善治血虚血瘀之痛,且有散寒功效。熟地性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养血滋阴、补精益髓,常用于血虚诸症及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等症。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用于血虚、萎黄、头晕、心慌,本品有补气、养血的功效。配熟地、当归同用如八珍汤。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如《用药法象》中甘草阳不足者,补治以甘,甘温,能除大热……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宜倍用之。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具体实施例方式取鹿角片12g、炮姜5g、小茴香3g、桂枝10g、杜仲10g、熟地10g、党参10g、当归9g、 蒲黄5g、五灵脂9g、延胡索9g、三棱9g、莪术9g、乌药9g、炙黄芪10g、甘草6g,将以上16味药放入1000ml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500ml药液。用纱布滤去渣,把500ml药液注入瓶中备用。将上述药加温到35°C,口服每次30ml,一日三次,一月为一疗程,若症状仍存,再行第二疗程。经期不停药,直至达到痊愈。少腹逐瘀汤来源于《医林改错》一书,药物组成小茴香3g,干姜5g,延胡索9g, 蒲黄5g,五灵脂9g,没药10g,川芎5g,官桂10g,赤芍10g。生化汤来源于《傅青主女科》 药物组成,全当归Mg,川芎9g,桃仁6g,干姜2g,甘草2g。本专利技术将少腹逐瘀汤、生化汤合成去没药、川芎、赤芍、桃仁。官桂改桂枝,干姜改炮姜,再加鹿角片、党参、黄芪、乌药、熟地组成。慢性盆腔炎祖国医学属于癥瘕之范畴,认为余邪未尽,瘀积胞中,以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受阻,从而引起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不孕。本专利技术治疗的是阳虚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症状下腹部坠胀、冷痛,得热则舒,腰骶部酸胀痛,月经量少,色暗红挟块,月经延长、经行腰腹痛明显,带下量多,色白、苔薄白、脉沉细。有关癥瘕。如《妇人良方大全》云“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后余血未尽,或风寒凝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癥瘕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凡治诸癥积,宜先审身形之壮弱,病势之缓急而治之。如人虚,则气血衰弱,不在攻伐,病势虽盛,当先扶正,而后治其病,若形证俱实, 宜先攻其病也,经云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盖恐过于攻伐,伤其气血也。”《景岳全书妇人规》“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有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患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患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静,而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慢性盆腔炎归纳为虚实两大类作为辩证纲领,有邪者为实,无邪者为虚。(1)阳虚血瘀气滞型,病机主要为急性盆腔炎用清热解毒的药,因其性苦寒,久病阴损及阳或者外加感受寒邪,阳气受阻,经脉不能温通,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任脉不能滋养,胞宫有寒,极易形成癥瘕积聚,血液受阻,形成癥积,气运行不畅形成瘕聚。(2)湿热型,湿热邪毒蕴结于下焦,气血瘀阻,成为癥瘕,冲任气血失调,为月经不调,带脉失与约束为带下,损及肝脾肾等脏阴阳气血,可有腰酸痛、时有低热胸闷、纳少、口干不欲引,月经先期量多、色红,有块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大便密结或稀薄,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则清热利湿,活血理气。辩证求因,以治本,针对病因不同,辩证用药及调理机体整体机能,药力专攻,直达病所,共奏奇效,以尽祛除病邪,恢复正气,气血调和,冲任通盛,病除痊愈。慢性盆腔炎病因病机,由于湿热在妇女月经期,产后,流产后,手术,邻近器官炎症,阴损及阳,阳本于阴,或者阴阳俱虚,冲任血海受损,肾又系胞宫,造成肝肾阳虚。因肝藏血,肝脉络阴器,巡少腹上行,造成肝肾阴虚形成虚实夹杂,形成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病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菊韩小敏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学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