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5658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原料包括艾叶、大黄、川芎、鸡血藤、香附、党参、龙眼肉、瞿麦、山药、枳壳、玉竹、熟地黄和甘草。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制剂遵循君、臣、佐、使的方剂配伍原则,配伍严谨,主次分明,用药适宜,相互增益,具有化瘀消斑,理气活血的功效。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方协同作用强,适用性广,疗程较短,治愈有效率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制剂所用药材都是中国药典所列,此外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申请人烟台市蓝洋之草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药物中的用途,申请号为:2016101474343,申请日为:2016年3月16日)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黄褐斑又名肝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后天性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发生于日晒部位,并于日晒后加重。中青年女性多见,病程慢性,无明显自觉症状。黄褐斑主要发生在面部,以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为主,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多为对称性。引起黄褐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内分泌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炎症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等。长期的精神紧张、慢性肝功能不良、结核病、癌瘤、慢性酒精中毒等,均可诱发黄褐斑。目前西医对黄褐斑无特殊治疗方法,只能通过外用去色素或脱色素制剂延缓或使表皮中黑色素不再增加,但只能控制,不能对黄褐斑进行根除,且副作用较大。中医称黄褐斑为“面上杂病”、“黧黑斑”、“面尘”、“蝴蝶斑”等。其机制为邪犯肌肤,气血不和,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中医认为,肝失条达,气机郁结,郁久化火,灼伤阴血,血行不畅,可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脾气虚弱,运化失健,不能化生精微,则气血不能润泽于颜面;肾阳不足,肾精亏虚等病理变化均可导致颜面发生黄褐斑。中医对黄褐斑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较为确切,且副作用小,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医中药治疗此病。目前也有公开的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中药制剂的专利技术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510118295.7公开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墨旱莲、大血藤、秦艽、绞股蓝、枳壳、蕤仁、海狗肾、马蔺、海马、当归、三棱、莪术、红萆薢、牡丹皮、泽泻、知母、黄花紫堇、黄柏、地骨皮、地菍、散血莲、陈皮、苤蓝、香附、毛稔、赤芍、朴消、箭叶蓼、斑地锦、夜交藤、蓬蘽、肉桂和斑叶堇菜。该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药物成分复杂,制备原料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女性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治愈率较高等优点。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中药制剂,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原料包括艾叶、大黄、川芎、鸡血藤、香附、党参、龙眼肉、瞿麦、山药、枳壳、玉竹、熟地黄、甘草。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艾叶20-28份、大黄18-25份、川芎15-21份、鸡血藤13-20份、香附11-18份、党参14-20份、龙眼肉11-16份、瞿麦7-12份、山药6-13份、枳壳9-15份、玉竹5-11份、熟地黄8-17份、甘草6-13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艾叶20份、大黄18份、川芎15份、鸡血藤13份、香附11份、党参14份、龙眼肉11份、瞿麦7份、山药6份、枳壳9份、玉竹5份、熟地黄8份、甘草6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艾叶28份、大黄25份、川芎21份、鸡血藤20份、香附18份、党参20份、龙眼肉16份、瞿麦12份、山药13份、枳壳15份、玉竹11份、熟地黄17份、甘草13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制备原料:艾叶25份、大黄22份、川芎18份、鸡血藤15份、香附14份、党参17份、龙眼肉14份、瞿麦9份、山药11份、枳壳12份、玉竹7份、熟地黄13份、甘草9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中药制剂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艾叶、大黄、川芎和鸡血藤,干燥,粉碎,过100-200目筛,得细粉,备用;2)称取香附、党参、龙眼肉、瞿麦、山药、枳壳、玉竹、熟地黄和甘草,干燥,粉碎成粗粉;3)将步骤2)制备的粗粉,加入粗粉重量5-8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煎煮1-3小时,过滤;滤渣加入原粗粉重量2-5倍量的水,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浓缩至60-65℃下相对密度为1.20-1.30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后过100-200目筛,得到均匀的细粉;4)将步骤1)和步骤3)制成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制备成常用的中药制剂。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制剂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或口服液。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药物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中各中药材成分的药理作用如下:艾叶: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性味辛、苦,温;归肝、脾、胃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大黄: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川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鸡血藤: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的干燥藤茎;性味苦、甘、温;归肝、肾经;补血,活血,通络。香附: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性味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党参: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西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性味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龙眼肉:本品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性味甘,温;归心、脾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瞿麦:本品为石竹科石竹属植物瞿麦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苦,寒;归心、小肠经;利尿通淋,破血通经。山药: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枳壳: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玉竹: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性味甘,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熟地黄: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性味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上述诸药中,艾叶为君药,散寒祛斑,温经止血,对气滞血瘀型黄褐斑起到主要治疗作用;大黄、川芎、鸡血藤、香附、党参、龙眼肉为臣药,其中,大黄、川芎、鸡血藤辅助君药祛斑活血,香附、党参、龙眼肉药性温和,归脾、肾,辅助君药行气解郁、养血安神;瞿麦、山药、枳壳、玉竹、熟地黄为佐药,其中,瞿麦、山药协助君、臣药起生津益肺、理气宽中之功效,枳壳、玉竹、熟地黄起滋阴补血养阴润燥之功效;甘草为使药,在于调和诸药药效。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中各组方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挥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药理作用,具有行气解郁,祛斑活血,理气宽中,养血安神等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疗效显著。经过临床实验验证,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与现有药物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能够延缓女性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发展,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症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制备原料:艾叶、大黄、川芎、鸡血藤、香附、党参、龙眼肉、瞿麦、山药、枳壳、玉竹、熟地黄、甘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制备原料:艾叶、大黄、川芎、鸡血藤、香附、党参、龙眼肉、瞿麦、山药、枳壳、玉竹、熟地黄、甘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艾叶20-28份、大黄18-25份、川芎15-21份、鸡血藤13-20份、香附11-18份、党参14-20份、龙眼肉11-16份、瞿麦7-12份、山药6-13份、枳壳9-15份、玉竹5-11份、熟地黄8-17份、甘草6-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艾叶20份、大黄18份、川芎15份、鸡血藤13份、香附11份、党参14份、龙眼肉11份、瞿麦7份、山药6份、枳壳9份、玉竹5份、熟地黄8份、甘草6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艾叶28份、大黄25份、川芎21份、鸡血藤20份、香附18份、党参20份、龙眼肉16份、瞿麦12份、山药13份、枳壳15份、玉竹11份、熟地黄17份、甘草13份。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键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蓝洋之草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