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嘉陵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的丝光机酸中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71169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5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丝光机酸中和装置,它包括有三组大压力的轧车,间隔并列排布的第一酸槽、第二酸槽、第三酸槽,两个透风架,其中,所述的每个酸槽内均设有多个导布辊,该三组轧车顺着坯布的方向经各自弯辊分别设在第一酸槽的两侧以及第二酸槽和第三酸槽之间,同时该两个透风架对应设在两两相邻的酸槽的上方,并且每个透风架内均设有多个导布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大压力轧车,尽可能去除坯布上的碱液,以便尽量降低带入酸槽内烧碱的量,同时也减少了中和酸的用量;采用三个酸槽对坯布进行中和,以保证中和的彻底性;增设安装有多个导布辊的两个透风架,增加了酸往坯布纤维内部渗透中和的时间,大大提高了中和效果和内外一致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的
,尤其是指一种高效的丝光机酸中和装置
技术介绍
业内习知,酸槽是染整丝光机设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中和布内外未洗净的烧碱,使布面内外PH —致并保持在7 8之间;同时中和完后水洗程度又决定着布面所带盐分的多少,盐分越多染色过程中不稳定因素越大,所以酸槽所在位置又制约着染色好坏。目前所用酸槽都是单槽中和并且距烘筒最多两个水洗槽,存在以下缺点1、单槽中和,中和时间少。2、单纯在水中交换,不利于渗透,必然导致布内外PH不一致。3、由于中和后只有两个槽子水洗,必然导致布面含盐分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靠、生产效率高、使用性能优良的高效的丝光机酸中和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的丝光机酸中和装置,它包括有三组大压力的轧车,间隔并列排布的第一酸槽、第二酸槽、第三酸槽,两个透风架,其中,所述的每个酸槽内均设有多个导布辊,该三组轧车顺着坯布的方向经各自弯辊分别设在第一酸槽的两侧以及第二酸槽和第三酸槽之间,同时该两个透风架对应设在两两相邻的酸槽的上方,并且每个透风架内均设有多个导布辊。所述的第一酸槽、第二酸槽、第三酸槽内的多个导布辊均上下两排交错排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大压力轧车,尽可能去除坯布上的碱液,以便尽量降低带入酸槽内烧碱的量,降低酸中和负荷,同时也减少了中和酸的用量;2、采用三个酸槽对坯布进行中和,以保证中和的彻底性;3、增设安装有多个导布辊的两个透风架,坯布绕过透风架上的多个导布辊时,增加了酸往坯布纤维内部渗透中和的时间,在保证万米单耗未提高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中和效果和内外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根据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高效的丝光机酸中和装置,它包括有三组大压力的轧车1,间隔并列排布的第一酸槽2、第二酸槽3、第三酸槽4,两个透风架5,其中,所述的每个酸槽内均设有上下交错排列的两排导布辊8,该三组轧车1顺着坯布6的方向经各自弯辊7分别设在第一酸槽2的两侧以及第二酸槽3和第三酸槽4间,同时该两个透风架 5对应设在两两相邻的酸槽的上方,并且每个透风架5内均设有多个导布辊8。采用以上设计后,本技术采用大压力轧车1,尽可能去除坯布6上的碱液,以便尽量降低带入酸槽内烧碱的量,降低酸中和负荷,同时也减少了中和酸的用量;采用三个酸槽对坯布6进行中和,以保证中和的彻底性;增设安装有多个导布辊8的两个透风架5,坯布6依次绕过透风架5上的多个导布辊8时,增加了酸往坯布6纤维内部渗透中和的时间,在保证万米单耗未提高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中和效果和内外一致性。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的丝光机酸中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三组大压力的轧车(1),间隔并列排布的第一酸槽(2)、第二酸槽(3)、第三酸槽(4),两个透风架(5),其中,所述的每个酸槽内均设有多个导布辊(8),该三组轧车(1)顺着坯布(6)的方向经各自弯辊(7)分别设在第一酸槽(2 )的两侧以及第二酸槽(3 )和第三酸槽(4 )之间,同时该两个透风架(5 )对应设在两两相邻的酸槽的上方,并且每个透风架(5)内均设有多个导布辊(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丝光机酸中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酸槽(2)、第二酸槽(3)、第三酸槽(4)内的多个导布辊(8)均上下两排交错排列。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丝光机酸中和装置,它包括有三组大压力的轧车,间隔并列排布的第一酸槽、第二酸槽、第三酸槽,两个透风架,其中,所述的每个酸槽内均设有多个导布辊,该三组轧车顺着坯布的方向经各自弯辊分别设在第一酸槽的两侧以及第二酸槽和第三酸槽之间,同时该两个透风架对应设在两两相邻的酸槽的上方,并且每个透风架内均设有多个导布辊。本技术采用大压力轧车,尽可能去除坯布上的碱液,以便尽量降低带入酸槽内烧碱的量,同时也减少了中和酸的用量;采用三个酸槽对坯布进行中和,以保证中和的彻底性;增设安装有多个导布辊的两个透风架,增加了酸往坯布纤维内部渗透中和的时间,大大提高了中和效果和内外一致性。文档编号D06B7/08GK202323406SQ20112048907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曹嘉陵 申请人:曹嘉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嘉陵
申请(专利权)人:曹嘉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