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7015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5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包括前后两组立杆组,两组立杆组均连接有一根下横向连接杆一根上横向连接杆。两根下横向连接杆连接有横跨两根下横向连接杆的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上横向连接杆连接有横跨两根上横向连接杆的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的数量为两根。立杆组包括两根立杆,下横向连接杆和上横向连接杆均与两根立杆连接,两根第一限位杆之间设有两块前限位板,前限位板与前方立杆组连接的下横向连接杆和上横向连接杆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预应力钢绞线的线圈组进行固定时,能避免放线时线圈组随着钢绞线拖拉端移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
本技术涉及高速公路施工领域,具体是用于预应力钢铰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交通设施建设也取得迅猛发展,其中,高速公路的发展显得尤为迅速。在高速公路施工的过程中,为了加强高速公路的结构,常常在预应力混凝土中使用到钢绞线。生产出的钢绞线为了运输的方便,通常盘绕成线圈组,在施工过程中,盘绕成线圈组的钢绞线在放线时的拖拉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整个线圈组会随钢绞线的拖拉端移动,这就需要人工理线,然而通过人工理线施工效率低,从而会影响到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放线时对钢绞线的线圈组进行固定,从而避免线圈组随着钢绞线的拖拉端移动的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包括前后两组立杆组,两组立杆组均连接有一根下横向连接杆和一根上横向连接杆; 两组立杆组连接的两根下横向连接杆水平位置相同且相互平行,两根下横向连接杆连接有横跨两根下横向连接杆的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第一限位杆平行;两组立杆组连接的两根上横向连接杆水平位置相同且相互平行,两根上横向连接杆连接有横跨两根上横向连接杆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第二限位杆平行;所述立杆组包括两根立杆,所述下横向连接杆和上横向连接杆均与两根立杆连接;所述两根第一限位杆之间设有两块前限位板,所述前限位板与前方立杆组连接的下横向连接杆和上横向连接杆连接。所述两根第一限位杆上设置有与后方立杆组中的两根立杆连接的后限位板。所述立杆、下横向连接杆、上横向连接杆、第一限位杆及第二限位杆均为钢管。采用钢管,能降低本技术的设计成本。所述下横向连接杆和上横向连接杆与立杆、第一限位杆与下横向连接杆及第二限位杆与上横向连接杆均通过十字扣件连接。本技术杆与杆之间的连接通过十字扣件进行连接,从而便于本技术装卸,且便于根据钢绞线线圈组的大小来使本技术作适应性的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包括前后两组立杆组,两组立杆组均连接有一根下横向连接杆和一根上横向连接杆,而两根下横向连接杆连接有第一限位杆,两根上横向连接杆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本技术在应用时,盘绕的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的线圈组放置在地上,并位于两根下横向连接杆之间和两根上横向连接杆之间,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能防止线圈组在放线时发生左右偏移,而前限位板能避免线圈组放线时向前倾倒,放线时钢绞线从两块前限位板之间出线,能避免钢绞线放线时波动范围较大;通过本技术对钢绞线线圈组的固定,在拖拉钢绞线的过程中能避免线圈组随着钢绞线的拖拉端移动,从而提高钢绞线放线时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立杆,2、下横向连接杆,3、上横向连接杆,4、 第一限位杆,5、第二限位杆,6、前限位板,7、后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包括前后两组立杆组,前后两组立杆组均包括两根立杆1,在设置时,优选将前后两组立杆组的四根立杆1下端的固定位置之间的连线构成长方形。两组立杆组均连接有一根下横向连接杆2和一根上横向连接杆 3,前方立杆组连接的下横向连接杆2设置在其连接的上横向连接杆3的下方,后方立杆组连接的下横向连接杆2设置在其连接的上横向连接杆3的下方。前方立杆组的下横向连接杆2和上横向连接杆3均与前方立杆组的两根立杆1连接,后方立杆组的下横向连接杆2 和上横向连接杆3均与后方立杆组的两根立杆1连接。两组立杆组连接的两根下横向连接杆2水平位置相同且相互平行,两根下横向连接杆2连接有横跨两根下横向连接杆2的第一限位杆4,其中,第一限位杆4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第一限位杆4平行,两根第一限位杆 4上设置有与后方立杆组中的两根立杆1连接的后限位板7。两组立杆组连接的两根上横向连接杆3水平位置相同且相互平行,两根上横向连接杆3连接有横跨两根上横向连接杆 3的第二限位杆5,第二限位杆5的数量也为两根,且两根第二限位杆5平行。两根第一限位杆4之间设有两块前限位板6,两块前限位板6也位于两根第二限位杆5之间,前方立杆组连接的下横向连接杆2和上横向连接杆3与前限位板6连接。立杆1、下横向连接杆2、上横向连接杆3、第一限位杆4及第二限位杆5均为钢管, 下横向连接杆2和上横向连接杆3与立杆1之间通过十字扣件,第一限位杆4与下横向连接杆2通过十字扣件连接,第二限位杆5与上横向连接杆3也通过十字扣件连接。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工作时,盘绕的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的线圈组放置在地上,位于两根下横向连接杆2之间和两根上横向连接杆3之间,两根第一限位杆4对线圈组的下端进行左右限位,两根第二限位杆5对线圈组的上端进行左右限位,前限位板6对线圈组进行前端限位,后限位板7对线圈组进行后端限位,拖拉钢绞线时,钢绞线的出线端从两块前限位板6之间出线。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两组立杆组,两组立杆组均连接有一根下横向连接杆(2)和一根上横向连接杆(3);两组立杆组连接的两根下横向连接杆(2)水平位置相同且相互平行,两根下横向连接杆(2)连接有横跨两根下横向连接杆(2)的第一限位杆(4),所述第一限位杆(4)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第一限位杆(4)平行;两组立杆组连接的两根上横向连接杆(3)水平位置相同且相互平行,两根上横向连接杆(3)连接有横跨两根上横向连接杆(3)的第二限位杆(5),所述第二限位杆(5)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第二限位杆(5)平行;所述立杆组包括两根立杆(1 ),所述下横向连接杆(2)和上横向连接杆(3)均与两根立杆(1)连接;所述两根第一限位杆(4)之间设有两块前限位板(6),所述前限位板(6)与前方立杆组连接的下横向连接杆(2)和上横向连接杆(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第一限位杆(4)上设置有与后方立杆组中的两根立杆(1)连接的后限位板(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下横向连接杆(2)、上横向连接杆(3)、第一限位杆(4)及第二限位杆(5)均为钢管。4.根据权利要求1 3所述的任一种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向连接杆(2)和上横向连接杆(3)与立杆(1)、第一限位杆(4)与下横向连接杆(2 )及第二限位杆(5 )与上横向连接杆(3 )均通过十字扣件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放线时的固定机构,包括前后两组立杆组,两组立杆组均连接有一根下横向连接杆一根上横向连接杆。两根下横向连接杆连接有横跨两根下横向连接杆的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上横向连接杆连接有横跨两根上横向连接杆的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的数量为两根。立杆组包括两根立杆,下横向连接杆和上横向连接杆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强曾维亮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