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华玉专利>正文

三发生-三吸收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56047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三发生-三吸收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属热泵技术领域。第一发生器利用余热、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分别利用高温驱动热依次完成溶液的三次发生过程,第一发生器对外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向第二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向第三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外部向第一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三吸收器对外提供热负荷,形成三发生-三吸收系统;增加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剂液泵,第一发生器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器的冷剂液经冷剂液泵进入蒸发器,蒸发器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吸收器,形成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低温余热利用热泵

技术介绍
在余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场合,采用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余热利用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具有可观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将热量自余热温度提升到用户需求的水平之上是实现低温余热利用的前提,除此之外要考虑减小传热过程的温差,考虑不同品位的热能的综合利用,以提高吸收式热泵的热力学完善度。针对由高温发生器和相应吸收器来实现热传递的流程,特别是考虑到高温驱动热介质采用非相变介质和流量相对较小而导致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为了减小传热温差、降低不可逆传热程度,可采用两个高温发生器来实现溶液的分步发生,并结合两个对应的吸收器来完成热传递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三发生-三吸收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分项阐述如下1.三发生-三吸收系统,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三吸收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 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三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三发生-三吸收系统。2.三发生-三吸收系统,是在第1项所述的三发生-三吸收系统中,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三发生-三吸收系统。3.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三发生-三吸收系统中,增加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吸收式热泵。4.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三发生-三吸收系统中,增加冷凝器、蒸发器和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吸收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确定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三类吸收式热泵。5.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 节流阀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的浓溶液管路上增设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四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第三类吸收式热泵。6.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 节流阀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四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第三类吸收式热泵。7.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 节流阀、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四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第三类吸收式热泵。8.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 节流阀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之后分别直接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和再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四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第三类吸收式热泵。9.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项所述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 节流阀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玉
申请(专利权)人:李华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