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艳专利>正文

一种潜水艇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5510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潜水艇模型,属于教学模型领域。该模型的结构包括艇体,所述艇体中部设置有上部敞口的空腔,空腔上端设置有气罩并与其下端固定连接,空腔底部中间设置有气孔,空腔正下方即艇体底部设置有配重体,配重体中部设置有连通孔并与气孔相对应;气罩上端设置有导气管并与其一端相连接,导气管另一端连接有气体控制装置。该模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演示直观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模型,具体地说是一种潜水艇模型
技术介绍
潜水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入水中某一深度进行机动作战的舰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但是对于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许多同学则说不清楚,甚至有人误认为 潜水艇浸没水面后就下沉,直至沉底。其实潜水艇浸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控制它的下潜深度是靠改变水舱的水量(即改变重力)来实现的。 当水舱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但目前并没有很好的教具用来解释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潜水艇模型。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艇体,所述艇体中部设置有上部敞口的空腔,空腔上端设置有气罩并与其下端固定连接,空腔底部中间设置有气孔, 空腔正下方即艇体底部设置有配重体,配重体中部设置有连通孔并与气孔相对应;气罩上端设置有导气管并与其一端相连接,导气管另一端连接有气体控制装置。空腔和气罩大小相配合。连通孔与气孔直径大小相同。配重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本技术的一种潜水艇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优良、实用等特点,重量小、携带方便、操作较为简单,使用成本低,演示直观可以非常清晰的讲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有助于学生理解。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气控制装置,2、导气管,3、气罩,4、艇体,5、空腔,6、配重体,7、连通孔,8、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潜水艇模型,其结构包括艇体4,所述艇体4中部设置有上部敞口的空腔5,空腔5上端设置有气罩3并与其下端固定连接,空腔5底部中间设置有气孔8,空腔5正下方即艇体4底部设置有配重体6,配重体6中部设置有连通孔7并与气孔8相对应;气罩3上端设置有导气管2并与其一端相连接,导气管2另一端连接有气体控制装置1,气体控制装置1为注射器。空腔5和气罩3大小相配合。连通孔7与气孔 8直径大小相同。配重体6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实验时,把艇体放入到水槽中,在水槽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水,由于艇体的空腔中有空气,它会漂浮在水面上。用注射器不断的抽出空腔里的空气,水槽中的水便不断的进入空腔内,艇体开始下沉。本技术的一种潜水艇模型其加工制作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人员的已知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潜水艇模型,包括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艇体中部设置有上部敞口的空腔,空腔上端设置有气罩并与其下端固定连接,空腔底部中间设置有气孔,空腔正下方即艇体底部设置有配重体,配重体中部设置有连通孔并与气孔相对应;气罩上端设置有导气管并与其一端相连接,导气管另一端连接有气体控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艇模型,其特征在于空腔和气罩大小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艇模型,其特征在于连通孔与气孔直径大小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艇模型,其特征在于配重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潜水艇模型,属于教学模型领域。该模型的结构包括艇体,所述艇体中部设置有上部敞口的空腔,空腔上端设置有气罩并与其下端固定连接,空腔底部中间设置有气孔,空腔正下方即艇体底部设置有配重体,配重体中部设置有连通孔并与气孔相对应;气罩上端设置有导气管并与其一端相连接,导气管另一端连接有气体控制装置。该模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演示直观等特点。文档编号G09B25/02GK202332063SQ201120475389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专利技术者刘艳 申请人:刘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
申请(专利权)人:刘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