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智华专利>正文

高性能节能型砂带碾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52711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0:59
一种高性能节能型砂带碾米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进料装置、出料装置和碾白室,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外壁上置有砂带的滚筒,所述碾白室为多个且互为独立的单元体,每个碾白室均通过一侧的开口面轴向紧贴式安装在所述滚筒砂带的外围;每个碾白室的两端具有碾白室入口和碾白室出口,它们分别与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砂带式滚筒、多个相互独立且成整体的碾白室、自由落体式输料加工和触摸屏数控等技术后,使本机兼有了结构紧凑、智能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单道或两道碾磨即可完成不同粒型糙米的加工碾磨作业,既可以加工精米又可以用于活性营养留胚米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性能节能型砂带碾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碾米机,尤其属于一种高性能节能型砂带碾米机。技术背景稻谷脱壳变成糙米,糙米去皮即成食用白米,而脱壳去皮设备就是本申请所要涉及的碾米机。传统碾米机的种类繁多,但其结构通常由进料装置、碾白室、出料装置等构成,其中碾白室是核心部件,它的结构包括砂辊或铁辊、推进器、米筛及米刀等。作业时,糙米由进料装置的料斗被送入碾白室内,通过砂辊内压力和机械力的推动,使糙米在碾白室内得到挤压,经过糙米间自相磨擦、与砂辊的互相磨擦之后去掉皮层即成白米,完成碾米作业。但传统结构的碾米机存在如下问题碾米力来自砂辊的高压力推进和强力碾磨,不但需要耗费很大的电机功率,而且增碎率非常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很多企业为降低增碎率和达到相应的加工精度,不得不采用多台设备(一般为3 - 5台)串联进行多道碾米,即使如此还是存在能耗高的问题,吨料电耗一般在20kwh以上,而且还只能适应一种粒型(籼米型或粳型)糙米的加工碾磨;另外,还存在出机米温升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高性能节能型砂带碾米机,该机具有电耗低、适碾粒型多、增碎率低和出机米温升小的优点,它既可以加工精米又可用于活性营养留胚米的处理,一般单道或两道碾磨后即能完成碾米作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这种高性能节能型砂带碾米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进料装置、出料装置和碾白室,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外壁上置有砂带的滚筒,所述碾白室为多个且互为独立的单元体,每个碾白室均通过一侧的开口面轴向紧贴式安装在所述滚筒砂带的外围;每个碾白室的两端具有碾白室入口和碾白室出口,它们分别与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相连接。所述的砂带碾米机,其特征是所述滚筒垂直向安装在进料装置的下部,所述进料装置由进料管、分料筒和分料支管构成,每根分料支管对应于一个碾白室,分料支管的出口与碾白室入口密封对接。所述的砂带碾米机,其特征是所述出料装置为一个双层圆筒形的出料室,在该出料室的层间腔室的顶壁上开有数量与所述碾白室个数相一致的接纳孔,每一个接纳孔与一个碾白室出口密封对接;所述出料室的内层腔室与所述碾白室下部具有通道;所述内层腔室为负压腔室;层间腔室和内层腔室分别设有输出口。所述的砂带碾米机,其特征是所述滚筒砂带的外围具有12个肩并肩排列的碾白室,每个碾白室与碾白室之间由密封件相互隔离,12个碾白室与所述砂带之间形成12个相互独立的碾米腔;在游离的两个碾白室侧壁外轴向设有排刷。所述的砂带碾米机,其特征是所述滚筒由无级变速装置控制转动。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最大创新在于采用了砂带式滚筒及其设置在滚筒外围、具有多个相互独立且成整体的碾白室结构,从而彻底改变了目前所有碾米机只有一个碾白室的传统结构,使现有碾米机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而迎刃而解首先,用砂带磨米工艺替代挤压米工艺后,不但能省略砂辊(或铁辊)、推进器、米筛、米刀和压力门等构件,而且有利于大幅度降低能耗,实践证明本机的吨料电耗一般在SkWh以下,能降低电耗44% — 55% ;根据要求,酌情调整砂带、砂号、滚筒转速等因素后,就可适应各种粒型(籼米型或粳型)糙米的碾磨,既可以加工精米又可以用于活性营养留胚米的加工。再者,碾白室由多个相互独立,且又连接成整体的碾白小室构成,不但出机米温升小,而且十分有利于降低破碎率,实践证明破碎率能降低5%左右。最后,由于采用自由落体式输料、无级变速滚筒及触摸屏数控等技术,使本机兼有了结构紧凑、智能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经相关部门测定采用单道或两道碾磨即可完成不同粒型糙米的加工碾磨作业。为加深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图的视角是从产品的后侧往前观察。图2为图1中一个碾白室13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侧面结构透视图。图中进料管1,阀板2,气缸21,分料筒3,分料支管4,进料室5,机架6,出米管7, 糠粞输出口 71,垫足8,底架9,出料室10,出料室顶壁11,接纳孔111,滚筒12,裙边121,电机122,传动轴123,摆轴124,传动轮125,张紧轮126,传动带127,托臂128,滚筒轴129,碾白室13,碾米腔131,碾米腔入口 132,碾米腔出口 133,间隙14,砂带15,挡板16,坡板161, 密封片162,排刷17。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最大创新在于采用了砂带式滚筒12及其设置在滚筒12砂带15的外围、具有多个相互独立且成整体单元体的碾白室13的结构,本实施例以滚筒12外围设置 12个碾白室13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实施时,碾白室13的数量可视滚筒12的筒径大小,以及碾白室I3本身的规格大小酌情而定。该碾米机由机架6,以及从上至下设置在机架6上的进料装置、滚筒12、出料装置和12个碾白室13等部件构成。机架6从图1的K向观察大体呈“]”形。“]”形的底部一横为底架9,四只可调式垫足8设置在该底架9的四角底部;上部一横成为进料装置的一部分;一竖即为机架6的主体,除起到支撑作用外,电机122、传动机构和控制仪表等均设置在该主体上。机架6的上部一横即为进料室5,该进料室5与其顶部的进料管1、阀板2,分料筒 3和分料支管4构成本碾米机的进料装置。进料室5的内腔被分成12个隔室。12个隔室中每个隔室上部分别与一根分料支管4相通(分料室5的隔室也可以看成是分料支管4的变形部分),使进料管1输入的原料能经分料筒3、分料支管4溜至每一个隔室内。阀板2 径向设置在进料管1和分料筒3的分界面上,由气缸控制开合。参见图1,并结合图3。滚筒12垂直向设置在进料室5的下部,裙边121间隙式外包在滚筒12的上沿。安装时,滚筒12竖直向固定在滚筒轴1 上,滚筒轴129由托臂1 支撑,其两端设置轴承,由传动机构的电机122的输出轴经传动轴123、同步轮125、张紧轮 126,传动带127驱动旋转。摆轴IM用于安装砂带15,摆轴124的位置变化由气缸控制, 其松紧可调整砂带15的张紧度,并达到拆卸、安装方便的目的。砂带15张紧式设置在滚筒 12和摆轴124的外围,随滚筒12 —起转动。在摆轴124的外侧设有安全门。进料室5的12个隔室的底部均开有一个出口,该出口与碾白室13的碾米腔入口 132 (请结合图2)密封对接。在图1中只画了一个碾白室13,而露出了滚筒12上的砂带 15,实际上,在滚筒12的外围设有12个碾白室13,它们肩并肩、轴向排列在滚筒12的外围。 每个碾白室13与碾白室之间由密封片162相互隔离,S卩12个碾白室13与所述滚筒12的外壁之间形成了 12个相互独立,但又连成整体单元体的碾米腔131。连成整体的12个碾白室13类似一个C形断面环置在滚筒12的外围,在C形断面的端口处,即游离的两个碾白室 13侧壁外轴向分别设有排刷17,设置排刷17的目的是阻挡碾白室13内的粉状物外溢和清除附着在砂带15上的粉状物。结合图2。每个碾白室13的高度相一致,且与滚筒12的高度相匹配,但碾米室13 的碾米腔131的底壁应稍低于滚筒12的底面,以确保出料室10的内层腔室与所述碾白室 13下部具有通道。每个碾白室13由碾米腔131和挡板16围成的内腔构成,其中碾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斌
申请(专利权)人:戴智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