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弃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4974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22:04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是雨水过流箱体由滑动配合的内外带底箱体套合组成,进出水口高低设置于外箱体侧面;外箱体下部侧面上有初雨外弃流口;内箱体高度矮于外箱体,且由弹性件悬吊于外箱体内,内箱体下部侧面对应初雨外弃流口有雨水内弃流口。巧妙利用收集雨水重量实现内外箱体弃流口开启/关闭切换,从而实现无动力对降雨初期初雨自动弃流。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雨水弃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作安装方便,基本不需维护修理,特别是采用多边形截面配合,弃流口开启/关闭切换准确、可靠,适用于新建或现有雨水口改造,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弃流装置
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口弃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集无动力、免维护自动弃流功能的雨水弃流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污染,清洁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人们对雨水收集利用也逐渐增加,用于占生活用水很大比重的生活杂用水。现有技术有收集屋顶、高架等雨水作为杂用水,并修建储水池用来收集雨水。然而初期雨水径流存在较强的冲刷作用,会将屋面、地表的杂物、灰尘一起冲刷下来,汇入雨水中,加上初期雨水还夹带空气中尘埃,以及植物枯叶带入,因此往往污染较为严重。现有技术人们往往采取收集初雨弃流方式,提高收集雨水的洁净度。中国专利CN201334685自动旋盖式初雨弃流设备,由固定轴、挡板、分流槽、重物、 取水管、集水桶、集水管等组成,以集水管、集水桶、分流槽和重物构成杠杆装置,作为初雨弃流设备的动力装置。该装置实现初雨弃流构件较多、装置复杂,并且初雨的排放任要求人工操作。中国专利CN101956420A用于场地雨水收集回用的雨水弃流井装置,是由进水槽、 弃流槽和收集槽组成,进水槽上设有进水管、格栅、出水口,弃流槽上设有弃流装置、弃流管,收集槽上设有雨水收集阀、雨水排放阀、雨水收集管、雨水排放管,并在进水槽、弃流槽和收集槽上分别设置检修人孔。雨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进水槽,通过格栅隔除树叶等漂浮物后从出水口进入收集槽,初期雨水水质较差通过弃流装置弃流排放,当雨水排放一段时间后,水质较为干净时,弃流装置关闭,打开雨水收集阀,收集槽内的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进入雨水收集水箱,雨水收集水箱内的雨水即可用于回用,当雨水收集水箱注满雨水后,打开雨水排放阀,收集槽内的雨水通过雨水排放管排出。弃流装置采用流量、时间、浊度控制,实现自控运行。此弃流装置结构复杂,并需在各弃流井布设电源,实用性值得商榷,实际难以得到推广。中国专利CN1880233A雨水杂质分离装置,由连通的高出水管、低进水管,下方带缩口及自动排空小孔的污水收集罐,及内置直径大于缩口的浮球组成。雨水由进水管进入后先进入下方的污水收集罐,盛满初雨后浮球封闭下方污水收集罐,雨水改由高于进水管的出水管排出。此通过收集初雨方式达到弃流,一是需要足够大的存放初雨的污水收集罐, 二是收集污水通过雨停后底部小孔排空,使得雨水中夹杂的例如树叶等相对大杂物以及沉淀泥砂,不能排出而积留,时间长后会使得污水收集罐容积缩小,失去积留初雨功能。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集无动力、免维护自动弃流功能的雨水弃流装置。技术目的实现,主要巧妙利用雨水自重切换对初雨弃流,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技术目的。具体说,技术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带进出水口的雨水过流箱体,其特征在于雨水过流箱体由滑动配合的内外带底箱体套合组成,进出水口高低设置于外箱体侧面;外箱体下部侧面上有初雨外弃流口 ;内箱体高度矮于外箱体,且由弹性件悬吊于外箱体内,内箱体下部侧面对应初雨外弃流口有雨水内弃流口。技术雨水口装置,工作原理地表径流雨水经过收集后进入雨水弃流装置,初期污染较为严重的初期雨水直接通过内外弃流口对位弃流,从而达到初雨弃流。随着收集雨水的逐渐增加,内箱体中雨水重量增加,雨水自重使弹性件变形拉伸使内箱体下沉,使得内外弃流口错开关闭,同时露出外箱体上出水管,后续雨水从出水管流出。雨后套合滑动内箱体水量不增加,悬吊弹性件依弹性回复内箱体上伸,使得内外弃流口对位泄流排空内箱体雨水,同时外箱体出水管关闭,从而防止雨水管污水倒流进入雨水弃流装置。外箱体底面还为内箱体下降量提供支托,不使过渡拉伸下降,有利于保持弹性件弹力。内外带底箱体滑动配合的雨水过流箱体,内外箱体可以采用任意同形状截面,其中一种较好截面采用多边形箱体,多边形箱体,可以简便实现内外箱体滑动防转,以省略为使内外弃流口对位而需设置定位导向装置,从而确保弃流口开启和关闭的准确性。 外箱体侧面进、出水口,主要用于供雨水进、出,只要存在上下高差即可,避免初期进入雨水直接短流流出,影响弃流口关闭切换。其中一种更好为出水口设置在内箱体下移后略高于其上平面,这样可以确保初雨弃流后稳定排雨。此外,上下可滑动的内箱体底面,一种较好为呈向弃流口倾斜的斜面,这样有利于底面沉淀泥砂的排出。技术雨水弃流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采用内外带底箱体滑动配合套合组成雨水过流箱体,内箱体通过弹性件悬吊于外箱体内,并在内外箱体下部侧面开有雨水弃流口,巧妙利用收集雨水重量实现内外箱体弃流口开启/关闭切换,从而实现无动力对降雨初期初雨自动弃流。技术雨水弃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作安装方便, 基本不需维护修理,特别是采用多边形截面配合,弃流口开启/关闭切换准确、可靠,适用于新建或现有雨水口改造,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前景。特别是通过弹性件悬吊内箱体及与外箱体滑动配合,利用收集初雨重量,实现增重下降关闭弃流口,无雨水则打开弃流口, 实现无动力切换,为本专利技术一大创新。以下结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技术实质,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技术,并不代表技术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技术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技术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技术保护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雨水弃流装置结构及弃流状态示意图。图2为技术雨水弃流装置结构及关闭启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附图,技术雨水弃流装置1,包括矩形带底、顶面封闭(有利于防止外部杂物进入)的外箱体4,外箱体内有弹性件6 (例如弹簧)悬吊有高度矮于外箱体及两者呈滑动配合的同形套插带底矩形内箱体5(可升降)。外箱体一侧面最上部径向有进水口 2,下部径向有初雨外弃流口 7,对侧或另一侧面中上部有低于进水口 2、且略高于内箱体下移后上平面的径向出水口 3(图2、。滑动升降的内箱体在外弃流口 7同侧面,正常无雨水时对应外弃流口 7有内弃流口 8(无雨水时两口对应呈打开状态),底面为向弃流口倾斜的斜面(图中为平面)。雨水弃流装置由不锈钢或塑料制作。工作过程收集雨水经进水口 2进入悬吊滑动配合的内箱体5,此时内外初雨弃流口 8、7相对呈打开状态,收集的污染较重的初期雨水,直接由弃流口 8、7外排(图1)。随着收集雨水的逐渐增加,收集雨水水位高过内箱体5 (或是内箱体上部有开口),内箱体5装满雨水,自重使弹性件6拉伸形变,内箱体5下降(由外箱体底托住),使内外初雨弃流口 8、 7错开而封闭,同时露出外箱体中上部出水口 3(或与内箱体上部开口对应),初雨一段时间后的雨水直接通过外箱体出水口 3排出(图幻,进入后面的净水装置(也可直接进入集水池,视雨水净化要求而定)。雨停,没有雨水继续进入,弹性件6依靠自身弹性回缩,使内箱体5上升回复至初始状态,同时内外弃流口相对重新打开,内箱体5中积雨水排出等待下次下雨,出水口 3被封住,可以防止爬虫、臭气从排雨管经排水口 3进入,因而起到隔离作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专利构思及具体实施例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开内容及常识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也可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晓铃李大成张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