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投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4832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射式投影装置,该反射式投影装置包括,投射图像的投影光学部;设置在上述投影光学部的投影镜头前,对上述投影光学部投射的图像进行反射的反射部;及连接于上述投影光学部的底面,使上述投影光学部产生仰角的支架。上述反射式投影装置中,上述投影光学部与反射部是卡勾式连接,投影光学部与上述支架是旋转卡锁式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可以在较短的距离投影出较大的图像,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射式投影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射式光学投影装置,尤其涉及短距的反射式光学投影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投影技术的快速发展,超短距投影逐渐成为主流,目前市场上主要是通过大视场角的镜头和应用自由曲面的镜头来实现超短距投影。但镜头视场角太大会带来严重的畸变,严重影响投影画面质量,而应用自由曲面的镜头由于自由曲面的加工成本高,模具加工难度大,不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不影响投影画质而且易于加工的能实现超短距投影的装置。根据本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包括投射图像的投影光学部;设置在上述投影光学部的投影镜头前,对上述投影光学部投射的图像进行反射的反射部;及连接于上述投影光学部的底面,使上述投影光学部产生仰角的支架。上述反射式投影装置中,投影光学部是采用偏轴系统。上述反射式投影装置中,反射部的反射镜为前表面反射的平面反射镜。上述反射式投影装置中,上述投影光学部与反射部是卡勾式连接。上述反射式投影装置中,投影光学部与上述支架是通过旋转卡锁式连接。上述反射式投影装置中,当投影光学部的投影镜头光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反射部与垂直的投影屏的夹角β,当满足β <= α/2时,可以使投影画面的梯形失真到最小, 或完全没有梯形失真。上述反射式投影装置中,投影光学部的投影镜头与反射部的反射镜在镜头光轴方向上的距离L,投影光学部的投影镜头最下面的出光点到投影光学部的最高点的距离d,在满足L*tan α >=d时,反射的图像不会被投影光学部所遮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的投影光学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的反射部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的投影光学部与反射部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的投影光学部的底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的支架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各附图对本技术提出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反射式投影装置,包括,投射图像的投影光学部1 ;设置在上述投影光学部1的投影镜头14前方,把上述投影光学部1投射出的图像,按特定的角度进行反射的反射部2;及连接于上述投影光学部1的底面,使上述投影光学部1产生仰角投影光轴的支架3。图2为本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的投影光学部1示意图。上述投影光学部1 包括光束照明整形系统、光调制器件、投影镜头等,可以当作独立的光学投影设备使用。在没有连接反射部2和支架3的条件下,其实用方法与常规投影仪相同。在上述投影光学部1的投影镜头14前,设有插入反射部2的反射部槽10,在反射部槽10内分别设有上位卡口 11和下位卡口 12,并且在两侧壁内分别设有引导柱13。图3为本技术的反射部2侧视图。反射部2包括用于反射图像的平面反射镜,反射部2的两侧设有引导凹槽20,对应投影光学部1的反射部槽10两侧内壁上的引导柱13,反射部2的下方设有以弹性材质构成的上定位卡勾21和下定位卡勾22,上定位卡勾 21和下定位卡勾22分别对应光学部1的反射部槽10内的上位卡口 11和下位卡口 12,为了使反射部2在投影光学部1的反射部槽10内更加稳固,上述上位定位卡勾21和下位定位卡勾22卡勾方向相反。图4为本技术的投影光学部1与反射部2的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将反射部2的引导凹槽20对准投影光学部1的反射部槽10内两侧的引导柱13,并向下推入,这时反射部2的定位卡勾也会插入到反射部槽10内的定位卡口中,反射部槽10内的定位卡口大小刚好能使反射部2的卡勾插入,当定位卡勾插入到定位卡口后,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卡勾回复原状,并以卡勾的方式把反射部2固定在投影光学部1的反射部槽10内。图5为本技术的投影光学部1的底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投影光学部1的底面设有支架槽17。上述支架槽17的形状与支架托盘33的形状相吻合。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支架3和投影光学部1以旋转卡锁连接,托盘为圆盘33结构,支架槽17为凹入的圆盘结构。在上述支架槽内设有若干个旋转卡口 16,并在支架槽周围形成有向外凸起的定位壁 15,上述定位壁15是方便支架3连接投影光学部1时定位的。图6为本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的支架3结构。如图所示,支架3的顶部为圆盘形状的支架托盘33,在托盘33周围设有旋转卡扣34,上述旋转卡扣34对应于上述投影光学部1底面支架槽内的旋转卡口 16,将旋转卡扣34对准支架槽内的转旋转卡口 16放入以后顺时针旋转,使支架3固定于投影光学部1得底面。上述旋转卡扣34和支架槽内的旋转卡口 16的数量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增加或减少。本技术是采用三个旋转卡扣34。图7为本技术的反射式投影装置的实用状态图。如图所示,支架3撑起投影光学部1,使投影光学部1的镜头光轴与水平面4的夹角为α,反射部2的反射镜与投影屏幕5的夹角为β (投影屏幕与水平面相互垂直)。光束通过投影光学部1投射后产生放大的图像,并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投射到反射部2的反射镜23上,反射镜23将投影图像反射到投影屏幕5上。由于光反射部2中的反射镜23采用平面反射镜,所以不会引入像差,采用前表面反射的反射镜则会避免产生“鬼影”现象,图像不会出现拖影,所以图像经反射部2反射后4并不会劣化图像质量。并且相比于没有反射部2时,在投射相同大小的画面的前提下,缩短了投影机与屏幕的距离,从而达到超短距投影的目的。投影光学部1的镜头的投影光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反射部2的反射镜23与投影屏的夹角为β,当满足β <=α/2时,可以使投影画面的梯形失真到最小,或完全没有梯形失真。投影光学部1的投影镜头14与反射部2的反射镜23在投影镜头14的光轴方向上的距离为L,投影镜头14最下面的出光点到投影光学部1的最高点的距离为d,当满足 L^tan α >=d,则投影画面不会被投影光学部1所遮挡。本实施例中的投影光学部1采用偏轴系统,偏轴率大于等于100%为佳。虽然通过参照本技术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反射式投影装置包括具有光束照明整形系统、光调制器件及投影镜头的投影光学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述投影光学部的投影镜头前面,对上述投影光学部投射的图像进行反射的反射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上述投影光学部的底面,使上述投影光学部产生仰角的支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式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部的反射镜为前表面反射的平面反射镜。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式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投影光学部采用偏轴系统。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式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投影光学部的投影镜头光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反射部与垂直于水平面的投影屏的夹角β,满足β<=α/2。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射式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投影光学部的投影镜头与反射部的反射镜在镜头光轴方向上的距离L,投影镜头最下面的出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光刘治新李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