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但修伍专利>正文

一种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41659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主要是通过选种、喂食、室内产茧、室内孵化和幼苗培育的工序,最终养殖出优质的水蛭,本发明专利技术养殖技术简单、先进,选择优质的品种和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养殖效率高,同时采用的“室内产茧、室内孵化”独特方法,大大加快了水蛭生长速度,同时也缩短了幼苗到成品蛭的生长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养殖

技术介绍
水蛭俗称蚂蟥,是我国中医中药宝库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自古至今被人们称之为祛病救人的良药,随着国内外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应用更为广泛。我国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不但药用价值较高,而且现代科技发现还能生产保健、化妆品,因此,水蛭其身价具有“软黄金”之称的“水中人参”。近年来野生水蛭因受农药、化肥、工业污染的影响,自然资源日益减少,野生水蛭面临灭绝,因此,水蛭人工养殖迫在眉睫,针对这一状况, 我们几经摸索和研究,就野生水蛭采取人工驯化,室内产茧与孵化独特技术,成功地在当地借鉴推广。这一创新,使很多养殖爱好者和广大养殖户一致反馈,效果良好。这不仅解决了水蛭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问题,而且为农村新的养殖产业发展开拓了新的之路。我国很多地区已从事水蛭养殖业的生产,但发展缓慢,成功先例极少,问题的根本,不论人工养殖或自然养殖,千篇一律大都采用了 “室外产茧与孵化”传统方法,但由于受外境阴雨、春寒、低温天气的影响,还有外境黄鼠狼、老鼠、青蛙、虫蚁等天敌所侵害,不仅产茧率低,而且伤亡极为严重。特别是自然生态养殖,更是无法产茧,一是繁殖期种蛭取不到足够的食料,导致营养不良,而少产茧或不产茧;二是在外界对水质、水温、水位的掌握难以调节,种蛭在外界没有稳定的求偶和交配有利环境;三是及使产出少量的卵茧也会被水浸泡后软化而死亡。同时,在室外河旁、池塘等有水源地段存活的少量幼苗几乎也被黄鳝、青蛙、蛇类等天敌所吸食;四是水蛭产孵期再遇上春寒低温等特殊气候,更是无法产茧孵化, 所以传统的室外产茧或自然界产茧孵化方法有时几乎为零。专利技术内容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养殖技术简单、先进,选择优质的品种和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养殖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种在三月下旬四月初,温度在15°c左右,选择重量为25g以上个体大、有活力的健康水蛭,然后放入经过石灰石消毒的驯化精养池中;(2)喂食在驯化精养池中投入螺蛳、河蛘食料,每平方0.4-0. 6kg,控制池内温度 18°C -25°C,驯养为10-15天,驯养期间昼夜温差不低于16°C,每晚11-12点定要观察水温情况;(3)室内产茧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为室内砌池法,第二种为泡膜箱产茧法;(4)室内孵化将幼蛭定量装箱,控制箱底土层厚2-3cm,空气湿度65%,土层湿度30%、 温度25°C,13-18天出苗;(5)幼苗培育首先将精养池用生石灰放入池内消毒,浸泡2-3天后换上新水,水位要保持38-42cm,池内必须装上增氧泵,并搭建备用保温大棚,池水面上方提前放入水葫芦、水浮莲等水草植物,后放入幼蛭,幼蛭入池前三天不摄食,三天后投入轧碎成肉糊状螺蛳、河蛘,经过2318天的精养管理,幼蛭可长到6-7厘米,最后将水蛭均勻地分到养殖池里饲养了。所述的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驯化精养池为选择南北向, 宽3米,长度因地制宜,池高120cm,水位控制60cm以上,同时搭建有保温大棚。所述的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灰石消毒的驯化精养池为驯化精养池每平方按1. 5kg生石灰全池泼洒,浸泡2-3天后,将池内打扫干净,然后放入新鲜水。所述的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砌池法为选择保温性能较好产池,产池四周可适当洒点生石灰防御,土层湿度为10-15°C,室内温度控制在 23-280C,每平方米按种蛭18-22kg入池,喷壶雾状补水,9_11天产茧;所述的泡膜箱产茧法为选择经过生石灰水消毒的泡膜箱,投入种蛭7-8kg。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产茧时卵茧泡沫状像弹子大小不等,每个茧内有15-50区间的小幼蛭胚胎;所述的室内孵化时每千克700个茧为标准,具体观察幼苗颜色而定,深红色为成型幼苗;所述的幼苗培育时从卵茧爬出后,长度约 l-2cm为深红色即可入池培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养殖技术简单、先进,选择优质的品种和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养殖效率高,同时采用的“室内产茧、室内孵化”独特方法,大大加快了水蛭生长速度,同时也缩短了幼苗到成品蛭的生长周期。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种在三月下旬四月初,温度在15°c左右,选择重量为8g以上的性成熟种蛭,然后放入经过石灰石消毒的驯化精养池中;(2)喂食在驯化精养池中投入螺蛳、河蛘食料,每平方0.4-0. 6kg,控制池内温度 18°C -25°C,驯养为10-15天,驯养期间昼夜温差不低于16°C,每晚11-12点定要观察水温情况;(3)室内产茧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为室内砌池法,第二种为泡膜箱产茧法;(4)室内孵化将幼蛭定量装箱,控制箱底土层厚2-3cm,空气湿度65%,土层湿度30%、 温度25°C,13-18天出苗;(5)幼苗培育首先将精养池用石灰化消毒,浸泡2-3天后换上新水,水位要保持 38-42cm,池内必须装上增氧泵,并搭建备用保温大棚,池水面上方提前放入水葫芦、水浮莲等水草植物,加入幼蛭,幼蛭入池前三天不摄食,三天后投入轧碎成肉糊状螺蛳、河蛘,经过 23-28天的精养管理,幼蛭可长到6-7厘米,最后将水蛭均勻地分到养殖池里饲养了。驯化精养池为选择南北向,宽3米,长度因地制宜,池高120cm,水位控制60cm以上,同时搭建有保温大棚;生石灰消毒的驯化精养池为驯化精养池每平方按1. 5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浸泡2-3天后,将池内打扫干净,然后放入新鲜水。所述的室内砌池法为选择保温性能较好产池,产池四周可适当洒点生石灰防御, 土层温度为10-15°C,室内温度控制在2348°C,每平方米按种蛭18-22kg入池,喷壶雾状补水,9-11天产茧;所述的泡膜箱产茧法为选择经过生石灰水消毒的泡膜箱,投入种蛭 7-8kgo实施例2 养殖的效果数据显示,及其幼蛭的数据显示采用此方法产下的卵茧、养殖省工、省力和高效,特别是加快了水蛭的生长速度,实现了由自然界养殖水蛭周期为180-200天左右,而我们只需要90-100天的生长期,平均每平方产量为7. 2kg,能加工干品1. 8kg,按市场平均价130元/kg计算,产值为234元,扣除成本(种苗、饲料、水电费等支出),效益为134. 5元。人工驯化孵化的卵茧每个产出数量最少 15尾,中间为25-30尾,最高40-50尾之间,平均每个茧幼苗为28尾左右,每条水蛭产茧率 90%以上,饲养成活率96%以上。权利要求1.,包括以下步骤(1)选种在三月下旬四月初,温度在15°c左右,选择重量为25g以上个体大、有活力健康的水蛭,然后放入经过石灰石消毒的驯化精养池中;(2)喂食在驯化精养池中投入新鲜活体螺蛳、河蛘食料,前10天每天投0.4-0. ^cg,控制池内温度18°C -25°C,驯养为10-15天,驯养期间昼夜温差不低于16°C,每晚11-12点定要观察水温情况;(3)室内产茧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为室内砌池法,第二种为泡膜箱产茧法;(4)室内孵化将幼蛭定量装箱,控制箱底土层厚2-3cm,空气湿度65%,土层湿度30%、 温度25°C,13-18天出苗;(5)幼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但修伍
申请(专利权)人:但修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