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更换的防滑肩带的女性内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3944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4:01
一种具有可更换的防滑肩带的女性内衣,其包括罩杯、由该罩杯向后延伸形成的背带及肩带,该肩带的前端和后端各设有一第一连接部,该罩杯及该背带与该肩带前端和后端的连接位置处各设有一第二连接部,该女性内衣还具有第一环片本体,其固设于该肩带后端的第一连接部中;在该第一环片本体两侧缘向内一定距离处分别设有第一长形孔与第二长形孔,该第一长形孔与第二长形孔的纵向长轴延伸交叉而形成一锐角;该第一环片本体的第二长形孔在对应于穿设该背带之处设有一开口,该开口的大小仅能够使该背带的第二连接部穿入;在该第二长形孔的中间设有一凸部,使得该第二长形孔中间的通道比两边窄,该背带的第二连接部能够夹固于该第二长形孔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女性内衣,特别涉及一种防止肩带沿肩膀向外侧滑脱与易于更换肩带的女性内衣。
技术介绍
根据本案申请人之前获得的中国台湾核准公告,申请案号第89202038号、公告编号第414019号“女性内衣的防滑结构”新型专利案的内容得知该女性内衣的防滑结构,主要是在每一罩杯与肩带相连处设一环片本体,该环片本体大略形成为三角形,且在其环片两侧缘向内一定距离处,分别设两长形孔,该两长形孔的纵向长轴延伸交叉而形成一锐角,使上肩带与罩杯连接部分别穿固于该两长形孔内,则在穿戴内衣时,因具一定的松紧度(拉力),可使上肩带依孔的角度向颈部偏斜,而达到防止肩带向外滑脱为目的。然而,上述“女性内衣的防滑结构”的新型专利案,虽然可以克服肩带在举手投足或不注意间的动作中有沿肩斜渐渐向外侧滑移,所造成不舒适的感觉,与需将肩带再往内推移的麻烦,以及动作较为不雅观且有失礼等问题,但是由于环片本体所设的两长形孔为封闭结构,导致肩带无法更换,为其既存尚待克服解决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女性内衣,不仅具有防止肩带向外滑脱的功能, 还能达到方便更换肩带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可更换的防滑肩带的女性内衣,其包括罩杯、由该罩杯向后延伸形成的背带及肩带,该罩杯与该背带之间通过该肩带连接,该肩带的前端和后端各设有一第一连接部,该罩杯及该背带与该肩带前端和后端的连接位置处各设有一第二连接部,该女性内衣还具有第一环片本体,其固设于该肩带后端的第一连接部中;该第一环片本体为三角形,且在该第一环片本体两侧缘向内一定距离处分别设有第一长形孔与第二长形孔,该第一长形孔与第二长形孔的纵向长轴延伸交叉而形成一锐角;该第一环片本体的第二长形孔在对应于穿设该背带之处设有一开口,该开口的大小仅能够使该背带的第二连接部穿入;在该第二长形孔的中间设有一凸部,使得该第二长形孔中间的通道比两边窄,该背带的第二连接部能够夹固于该第二长形孔内。其中,该第一环片本体的第二长形孔对应于该开口下方处设有倒勾部。其中,该肩带后端的第一连接部穿固于该第一环片本体的第一长形孔内。其中,该女性内衣还包含第二环片本体,该第二环片本体为长方形,且在其第二环片本体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一长形孔与第二长形孔,该第二环片本体的第一长形孔与第二长形孔的纵向长轴成一平行,该肩带前端的第一连接部穿固于第二环片本体的第一长形孔内,而该罩杯的第二连接部则穿固于该第二环片本体的第二长形孔内。其中,该肩带前端的第一连接部中也设有该第一环片本体,该罩杯的第二连接部夹固于该第二长形孔内。其中,该肩带前端的第一连接部穿固于该第一环片本体的第一长形孔内。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该开口使得罩杯与背带的连接部穿入,因而方便更换肩带,并于该第二长形孔中间设有一凸部,让第二长形孔中间的通道较两边为窄小,能够将背带的连接部紧紧夹固,能避免环片本体脱落。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A 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平面组合。图2B:为沿图2A的A-A剖面示意图。图3 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A 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平面组合。图4B:为沿图4A的B-B剖面示意图。图5 为本技术第一环片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6 为本技术第一环片本体的平面示意图。图7 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穿戴时的正面状态示意图。图8 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穿戴时的正面状态示意图。图9 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穿戴时的背面状态示意图。图10 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更换肩带时的动作示意图。图11 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固定肩带时的动作示意图。图12 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更换肩带时的动作示意图。图13 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固定肩带时的动作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肩带11.........连接部12.........连接部20.........胸罩21.........罩杯22.........背带23.........连接部24.........连接部30.........第一环片本体31.........第一长形孔32.........第二长形孔33.........开口34.........倒勾部35.........凸部40.........第二环片本体41.........第一长形孔42.........第二长形孔43.........开口44.........倒勾部45.........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专精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易于深入了解本技术的构造内容以及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兹列举一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介绍说明如下。一种具有可更换的防滑肩带的女性内衣,敬请参阅图1、图2A、图2B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及平面组合及A-A剖面示意图,图3、图4A、图4B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及平面组合与B-B剖面示意图,以及图5、6所示的本技术第一环片本体的立体与平面示意图。主要在于肩带10的前端与后端各设有一连接部11、12, 肩带10前端的连接部11固设第二环片本体40,肩带10后端的连接部12固设第一环片本体30(如图1、2中实施例一所示);或者,肩带10前端与后端的连接部11、12均固设第一环片本体30 (如图3、4中实施例二所示)。 胸罩20的罩杯21与背带22连接该肩带10前端第二环片本体40与第一环片本体 30的位置处亦各设有连接部23、24(如图1、2A中实施例一所示);或者,胸罩20的罩杯21 与背带22连接该肩带10前端与后端第一环片本体30的位置处亦各设有连接部23、M (如图3、4A中实施例二所示);第一环片本体30大略形成为三角形(如图5、6所示),且在其第一环片本体30两侧缘向内一定距离处,分别设第一长形孔31与第二长形孔32,该第一长形孔31与第二长形孔32的纵向长轴延伸交叉而形成一锐角,经实验该角度又以三十九度为最佳的舒适度及具安全止滑效果,使得肩带10前、后两端的连接部11、12分别穿固于第一环片本体30的第一长形孔31内(如图3、4A、4B中实施例二所示),而罩杯21与背带22 的连接部23J4则分别穿固于第一环片本体30的第二长形孔内(如图3、4A、4B实施例二所示);第二环片本体40大略形成为长方形,且在其第二环片本体40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一长形孔41与第二长形孔42,该第一长形孔41与第二长形孔42的纵向长轴成一平行,使得肩带10前端的连接部11穿固于第二环片本体40的第一长形孔41内(如图1、2A、2B实施例一所示),而罩杯21的连接部23则穿固于第二环片本体40的第二长形孔42内(如图 1、2A、2B实施例一所示)。其特征在于第一环片本体30与第二环片本体40底边对应于穿设罩杯21、背带22的第二长形孔32、42处设有一开口 33、43,该开口 33、43的大小仅供罩杯21与背带22的连接部23、24穿入,该第二长形孔32、42对应于开口 33、43下方处设有倒勾部34、44 ;同时,在该第二长形孔32、42的中间设有一凸部35、45,让第二长形孔32、42 中间的通道比两边窄小,用于夹固罩杯21与背带22的连接部23、24。通过上述各组件结构所组合而成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可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宗雅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奥黛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