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尘单元及其制法、空气净化器、电除尘装置及废气微粒捕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3746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集尘单元,它备有在针尖周围引起电晕放电而使气体中的微粒带电用的针式电极、对应于针式电极设置成筒状且用静电力吸引捕集带电微粒用的收集单元(捕集电极)、以及插入配置在收集单元内而使上述带电微粒具有朝向上述收集单元的偏向力用的偏向电极,偏向电极呈由前板部和侧板部构成的中空柱结构,针式电极的针尖从偏向电极的前板部的表面突出,针体部紧紧地嵌合在安装孔内而固定在前板部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除尘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单元的空气净化器、电除尘装置及废气微粒捕集装置。近年来,伴随办公室、饭店、游艺场所、住宅等建筑物(以下,作为代表称办公室)的高气密结构化,含有香烟的烟雾、调色涂料、纸粉等尘埃(浮游微粒)、臭气及其它有害物质的污浊空气有害于办公室中的工作人员的健康、对设备或机器的污染概率增大。以往在这样的办公室中,在眼睛能看到尘埃的场所(例如吸烟室等)一般采取的处理方法是使换气扇工作,将污浊的空气排出到室外。可是这样一来,室内的温度会受室外温度的影响,致使致冷取暖效果极端恶化,很不理想。进行室内空气净化时,为了使室内温度保持一定,就要不断地一边使换气扇工作,还必须一边使空调器工作,进行致冷·取暖,如果这样做,由于空调器和换气扇的耗电量增大,所以很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只需进行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换气、也不需要空调器进行无用的工作、能大幅度节省消耗的电力的装置,即应用了电除尘装置的空气净化器(电子空气滤清器)已普及开来。作为这种空气净化器的一种,迄今已有图19及图20所示的空气净化器。该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壁挂式的,大致由从开口部1吸入室内的污浊空气2的吸引部3、预过滤器4、电除尘单元5、装有由活性碳纤维构成的脱臭过滤器6的对通过它的空气进行除尘和脱臭的集尘部7、将用该集尘部7清净过的空气8排出到室内的带有百叶窗的排出部9和未图示的电源部构成。在上述排出部9中装有电风扇10,利用该电风扇10从开口部1吸入污浊空气2,用集尘部7清净后变成清净的空气8,并从排出部9排出。该空气净化器的吸引部3沿天花板表面伸出,所以室内空气能高效地循环。因此,室内空气转眼之间便被净化。另外,集尘部7的前侧板构成拉倒式的开闭门11,可用于任意次数地洗掉被吸附到预过滤器4、电除尘单元5及脱臭过滤器6中的污垢,能适合于这些构件的出入。其次,参照图21至图25详细说明该空气净化器的主要部分即电除尘单元5的结构。图21是表示该电除尘单元的结构的纵剖面图,图22是表示将该电除尘单元分割成子单元的纵剖面图,图23是从正面一侧(空气吸引侧)所看到的该电除尘单元的斜视图,图24是将图23的一部分放大后表示的局部放大斜视图,图25是从背面一侧(空气排出侧)所看到的该电除尘单元的斜视图。上述电除尘单元5如这些图所示,形成离子化空间区域的唱针状的针式电极12和将该针式电极12呈突出状态支撑并固定在前端面上的端面各边约10mm、长为5~6cm的棱柱状的偏向电极13两者呈整体结构的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14、…被纵横配置成格子状,横截面各边约20mm、长为5~6cm的中空方筒状的收集单元(用静电力吸引捕集尘埃等微粒用的电极)15分别套在各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上,呈具有构成空气通道的宽约5mm的方环状的间隙的状态,为了清洗时容易操作,如图22所示,阳型子单元16和阴型子单元17能彼此分离开。阳型子单元16有箱形框(以下称外箱)18,在该外箱18的底面上支撑着多个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14、…,而且,互相连接着呈等电位的连结支撑构件19、19、…通过绝缘框20、20、…被结合在一起,多个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14、…呈格子状排列在外箱18的内侧。另外,阴型子单元17有可与阳型子单元16的外箱18套合的箱形框(以下称内箱)21,在该内箱21的内侧呈格子状地装有多个收集单元15、15、…。驱动时从未图示的高压直流电源向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和收集单元15之间施加高压(5~6kV),且两者之间呈这样的连线状态,即,使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一侧为正电位,收集单元15一侧为负电位。如上构成的阳型子单元16和阴型子单元17这样构成,如图22和图21所示,外箱18和内箱21组装成套合状态,如图23和图24所示,收集单元15、15、…和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14、…一一对应地配置,就是说,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14、…一个一个地以非接触状态分别插在各收集单元15、15、…中。图26是说明该空气净化器工作用的工作说明图。如该图所示,在上述结构中如果将直流高压加在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上,就会在针式电极12的针尖周围持续稳定地引起同样的电晕放电,形成离子化空间区域22。这时,利用电风扇10,使被吸引部3吸入的污浊空气2通过离子化空间区域22,离子化能量低的氧首先被电离而成为正离子,它们附着在香烟的烟雾等微粒23、23、…上,微粒23、23、…本身也就带上了正离子电荷。带有电荷的微粒23、23、…从下一个偏向电极13和收集单元15之间通过时,位于收集单元15附近的微粒被吸附在呈负电位的收集单元15中,离开收集单元15的极板的微粒23、23、…受偏向电极13的极板的正电位的作用而被反弹回收集单元15的极板的方向并被吸附,因此从0.01μm左右的微小的微粒到10μm左右的较大的微粒都被有效地收集起来。可是,如图27(a)所示,针式电极12由具有镀镍的针尖的不锈钢等针构件120构成,另外,偏向电极13这样形成,即将弯曲成コ字形槽的一对不锈钢等制成的弯曲电极板构件130、130使其开口面相对地合并起来且使对应的侧面边缘之间相贴合形成棱柱状。如图27(b)所示,以往制造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时,将一对弯曲电极板构件130、130重合成棱柱状之后,使针构件120的底面接触在上述棱柱的前端面的接缝处,用银焊料24围绕三个构件120、130、130的接点将其固定,在使偏向电极13和针式电极12一体化的同时制作偏向电极13。可是,通常在每一个电集尘单元5中要安装100个左右的针式偏向结合电极14、14、…,在采用使用银焊料24的上述现有的制造方法时,要花费相当大的劳力和时间,因此,在针放电方式的空气净化器中,一方面具有集尘能力强的技术优点,另一方面又有不能降低成本和批量化生产这样的经济上的难点。与此不同,如图28所示,格子状的收集单元15、15、…采用容易制作的结构,即将以等间隔设置了多个狭缝状切口(以下称切缝)25、25、…的一组不锈钢等制成的金属板(以下称单元用电极板)150、150、…在切缝25、25、…的位置沿上下方向以正交状态依次啮合,所以可批量生产,但是由于单元用电极板150、150、…较薄,所以制作时或运输时受意想不到的外力作用而容易变形,在发生变形的地方(该图中用符号A表示的地方)存在集尘能力极度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谋求低成本及批量生产、耐机械冲击及耐热冲击性能好的电集尘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单元的空气净化器、电除尘装置及废气微粒捕集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1种观点,提供一种电集尘单元,它备有在针尖周围引起电晕放电而使气体中的微粒带电用的针式电极、对应于针式电极设置成筒状且用静电力吸引捕集带电微粒用的捕集电极、以及插入配置在捕集电极内而使上述带电微粒具有朝向上述捕集电极的偏向力用的偏向包极,上述偏向电极由具有安装固定上述针式电极用的安装孔的前板部和相隔规定的空间面向上述捕集电极的侧板部构成中空柱结构,同时上述针式电极,其针尖从上述偏向电极的前板部的表面突出、其针体部紧密地嵌合在上述安装孔中,以此状态固定在上述前板部上。在上述第1种观点中,作为上述电集尘单元的制造方法,最好预先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集尘单元,它备有在针尖周围引起电晕放电而使气体中的微粒带电用的针式电极、对应于针式电极设置成筒状且用静电力吸引捕集带电微粒用的捕集电极、以及插入配置在捕集电极内而使上述带电微粒具有朝向上述捕集电极的偏向力用的偏向电极,该电集尘单元的特征在于: 上述偏向电极由具有安装固定上述针式电极用的安装孔的前板部和相隔规定的空间面向上述捕集电极的侧板部构成中空柱结构, 同时上述针式电极的针尖从上述偏向电极的前板部的表面突出、其针体部以紧密地嵌合在上述安装孔中的状态固定在上述前板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岛弘三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欧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