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159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筛选装置,不会使重比重物的回收率降低,防止中轻比重物混入重比重物。其设有使水槽(2)内发生上升流的上升流发生管(8)、和把借助该上升流而浮置于水面下的中轻比重物(B)吸引到上方的吸引管(9),由此以上升流使沉积速度慢的中轻比重物(B)浮置于水面下,并吸引排除到吸引管(9)中,从而防止其混入沉下到水槽(2)的底部的重比重物(A)中,并且即使重比重物(A)由于上升流而进入吸引管(9)内,其也不会被吸引管(9)吸引到上方而是沉下到其外,不会使重比重物(A)的回收率降低,能够防止中轻比重物(B)混入重比重物(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水槽内利用比重差来筛选混合物的湿式的筛选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利用了比重差的混合物的筛选装置,在水槽内通过比重差使混合物浮起、沉下的湿式的筛选装置,被使用在各种领域中。这种湿式筛选装置会被使用在以下领域,例如在获得制纸原料的木屑时,从混杂有砂砾、铁片等的重比重物的混合物中,将该重比重物作为异物分离出来,为了也能有效地回收比重比1大的中轻比重物的木屑,而在水槽中设置打捞传送带(conveyor),从该传送带的背后部吸引水槽中的水,并供给到沉积有重比重物的水槽的垂直筒的下部,使垂直筒中产生上升流,通过上升流将沉积在垂直筒中的中轻比重物的木屑推回去,用传送带将其捞起(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开昭62-79858号公报另外,在废弃物的处理领域中,从作为建筑废料的混凝土(concrete)中,回收比重为2.5以上的重比重物的骨料而进行再利用。在该被回收的骨料中,混杂有塑料片、木片等。在这种混合物中的塑料片里,混杂有聚丙烯树脂(polypropylene resin)和聚乙烯树脂(polyethylene resin)等比重比1小的轻比重物,和氯乙烯树脂(vinyl chloride resin)等比重比1大的中轻比重物。另外,湿木片比重比1大,其作为中轻比重物混杂其中。若使用湿式筛选装置,从混杂有这种中轻比重物的混合物中筛选骨料,则会有沉下的中轻比重物混入骨料,使骨料的筛选精度变差的问题。此外,在飞靶射击场,要回收散落在土质场地上的铅散弹,从把土和散弹一并回收的混合物中,将散弹作为重比重物,将土作为中轻比重物,高精度地筛选散弹。在上述废弃物的处理领域和飞靶射击场等,采用湿式筛选装置从混合物筛选重比重物时,为了防止比重比1大的中轻比重物混入重比重物中,如专利文献1记载,考虑采用的方法是,用上升水流把沉下的中轻比重物推回来,并由传送带捞起,但是,由于用上升水流推回来的重比重物也有被传送带捞起来的可能性,一旦被传送带捞起来的重比重物不返回水槽中,便会有重比重物的回收率降低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不会使重比重物的回收率降低,防止中轻比重物混入重比重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吸引管吸引凭借上升流而浮起的中轻比重物而分离除去,同时利用自重使进入到吸引管的重比重物沉下而返回到水槽内。据此,因为重比重物没有被吸引而是返回到水槽内,所以将沉下在该水槽内的重比重物像以前一样回收即可。作为此专利技术的构成是一种筛选装置,把要筛选的混合物投入水槽内,利用其比重差来筛选沉下到槽底的所述混合物中的重比重物,其中,在所述水槽内,设有使上升流发光的上升流发生管、和把因该上升流而浮置于水中的浮置物从朝下开口吸引到上方的吸引管,设定该吸引管的吸引力,以使即使所述重比重物进入吸引管内也会使其由自重沉下。该吸引管的吸引力,因为会由吸引管的流通截面面积、吸引流速、吸引泵的能力等决定,所以要通过实验、实际作业等适当地设定它们,以使即使重比重物进入吸引管内,也会使其靠自重沉下。例如,如果让吸引管的吸引流速比上升流的流速慢,则通过上升流包含重比重物的混合物上升,该混合物即使被吸进吸引管,因为吸引管内的流速慢,所以混合物之内,重比重物由于自重沉下到吸引管的下方。即,因为吸引流速比上升流的流速慢,所以被强大的上升流扬起的重比重物不会被弱的吸引流吸进,而是凭借自重沉下到吸引管的下方,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筛选。作为让吸引流速比上升流的流速缓慢的方法,可以考虑例如,使所述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面积,比从所述吸引管的开口向所述上方吸引的吸引管的入口部分的流通截面面积小等。若如此让开口面积(流通截面面积)不同,则通常因为从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强势的上升流流出,所以会有含有重比重物的混合物与此上升流一起上升而进入吸引管内的情况,但是在此吸引途中,因为吸引流速比上升流速慢,所以重比重物不会进一步被吸进吸引管内,而是凭自重沉下到吸引管的下方。该流通截面面积差,在上升流发生管和吸引管中流动同样的流量时有效。根据诸如进入该入口部分的重比重物凭自重而顺利地沉下这样的实验等,来考虑流速等,从而适当地设定吸引管的入口部分的长度(参照图2的L)。如果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是在水槽内使上升流产生的位置,则水槽内的任何一处都可以,不过要根据实验、实际作业等,适宜地设定通过上升流使被投入水槽的混合物顺利浮置的位置。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和吸引管的开口的位置关系,根据实验、实际作业等设定,使两开口具有适当的距离、角度而相对,以使能够顺利地吸引因上升流而浮置于水中的浮置物。这种情况下,优选形成除去重比重物的混合物的全部和只有重比重物的一部分被吸引的位置关系。在此结构中,可以沿着所述混合物的流动方向,例如用垂直的分隔板把所述水槽内分隔成数列,在这些被分隔好的各列上分别设置所述吸引管。若是如此,因为通过分隔板上升流被整顿,能够使中轻比重物稳定浮置。这时,预先用筛子对投入到所述水槽内的混合物进行尺寸分类,将这些分好尺寸的混合物分别投入到所述分隔好的各列,由此能够提高以规定比重为分歧点的筛选精度。即,如果混合物的尺寸相同,则该混合物通过上升流承受的浮力大致相等,由于比重差导致的自重沉下力的差,中轻比重物容易上升,重比重物将容易沉下。还有,尺寸越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小,但因为自重带来的沉下力很大地降低,所以在不进行尺寸分类时,小尺寸的重比重物恐怕会和比它尺寸大但比重小的混合物一起被吸引管吸引而排出到外部。因此,如果进行尺寸分类,可以改变各列的上升流的强度,只根据比重的不同使各尺寸的重比重物和中轻比重物分离到沉下侧和上升侧,以减少上述尺寸的不同造成的影响,提高筛选精度。还有,上升流可以由一个上升流发生管产生,也可以在所述分隔的各列都设置上升流发生管,或者在2个以上的每列上设置上升流发生管。后者的情况,一个上升流发生管的开口要面临2个以上的列。吸引管可以朝向所述混合物的流动方向顺次设置多个。若是如此,吸引管的吸引力朝向混合物的流动方向而阶段性地提高(加强),即,使下游侧的吸引管的吸引力比混合物流动的上游侧高,由此,能够改变从各吸引管吸引(捕捉)到的物体的比重,能够筛选捕捉比重不同的物质。吸引管的数目根据捕捉的比重差的物体的数目而适当地设定。这时,针对所述各吸引管分别设置上升流发生管,其设定方式是朝向混合物的流动方向,使各上升流发生管造成的上升流顺次加强(使上升流速顺次变快),由此能够根据捕捉物的比重进行顺畅的浮置和吸引。例如,设有2个上升流发生管时,由前侧(混合物的流动的上游侧)的吸引管吸引比重比1大的塑料等的中轻比重物,接着,由后侧的吸引管吸引未被吸引到前侧的吸引管中的重比重物之内的骨料等的比重比较小的重比重物,由此能够筛选出如下3类未被前后的吸引管吸引的铁、铜、铅等的金属这种比重非常大的重比重物;被后侧的吸引管吸引的骨料等的比重比较小的重比重物;被前侧的吸引管吸引的中轻比重物。另外,即使不改变各吸引管的吸引力,由后侧的吸引管也能够吸引没有被前侧的吸引管吸引的浮置物,因此能够提高所述筛选精度。此外,如果相对于所述各吸引管分别设置上升流发生管,则能够顺利地使混合物浮置并送入各吸引管,能够进一步提高筛选精度。该情况下,上述流发生管的开口和吸引管的开口的位置关系,实验、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筛选装置(1),其将被筛选的混合物(D)投入水槽(2)内,利用其比重差筛选沉下到水槽底的所述混合物(D)中的重比重物(A),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2)内,设有使上升流发生的上升流发生管(8)、和把因该上升流而浮置于水中的浮置物从向下开口(9a)吸引到上方的吸引管(9),设定此吸引管(9)的吸引力,以使即使所述重比重物(A)进入吸引管(9)内也会靠自重沉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川和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栗本铁工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