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车辆的座椅垫联锁的靠背后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1509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车辆的座椅垫联锁的靠背后倚装置,可以包括:靠背支架,其包括主支架和后倚支架,该主支架固定到车身,该后倚支架可以绕后倚铰链而选择性地在所述主支架的内表面上后倚;后倚锁定单元,其与主支架和后倚支架连接以选择性地释放所述主支架和所述后倚支架的锁定;坐垫锁定单元,其选择性地释放坐垫支架和所述后倚支架的锁定;和坐垫滑动单元,其连接在所述坐垫支架和车厢地板之间以与所述后倚支架联锁,且在所述后倚锁定单元的锁定可以被释放且所述后倚支架可以绕后倚铰链后倚时,该坐垫滑动单元使所述坐垫支架移动以向前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车辆的座椅,且特别地涉及一种与车辆的座椅垫联锁的靠背后倚装置,该装置在座椅靠背后倚时使座椅垫与座椅靠背联锁且使座椅垫移动,从而向前滑动。
技术介绍
一般地,与前排座椅不同的是,中等尺寸车辆或较大尺寸车辆的后排座椅不具有座椅靠背后倚装置,乘客不能将座椅靠背调整到所需角度,从而在使用中导致不便。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大尺寸车辆的情况下,当座椅靠背后倚时,需要使座椅垫与座椅靠背联锁且座椅垫前移以改进乘客的舒适度。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与大尺寸车辆的坐垫联锁的靠背后倚装置的情况下,该靠背后倚装置由高成本的电机驱动系统驱动,因此难以将这种靠背后倚装置应用到中等尺寸和较大尺寸的车辆中。本专利技术背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来增加对本专利技术总体背景的理解,其不应作为该信息构成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已经公知的现有技术的确认和任何形式的暗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涉及提供一种与车辆的座椅垫联锁的靠背后倚装置,当座椅靠背后倚时,该装置通过应用机械联锁机构,使座椅垫与座椅靠背联锁且使座椅垫移动从而向前滑动,因此与电机驱动的靠背后倚装置相比降低了制造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所述的与车辆的座椅垫联锁的靠背后倚装置可以包括 靠背支架,其包括主支架和后倚支架,该主支架固定到车身,该后倚支架可以绕后倚铰链而选择性地在所述主支架的内表面上后倚;后倚锁定单元,其与主支架和后倚支架连接以选择性地释放所述主支架和所述后倚支架的锁定;坐垫锁定单元,其选择性地释放坐垫支架和所述后倚支架的锁定;和坐垫滑动单元,其连接在所述坐垫支架和车厢地板之间以与所述后倚支架联锁,且在所述后倚锁定单元的锁定可以被释放且所述后倚支架可以绕后倚铰链后倚时,该坐垫滑动单元使所述坐垫支架移动以向前滑动。所述后倚锁定单元可以包括后倚杆,其设置在所述靠背支架的侧面;后倚缆线杆,其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后倚支架上,且该后倚缆线杆通过第一后倚缆线而与所述后倚杆连接;和锁定销,其通过第二后倚缆线而与所述后倚缆线杆连接,且该锁定销插入到第一导向托架和第二导向托架中,以保持或释放该第一导向托架和该第二导向托架的锁定, 该第一导向托架可以与所述主支架构成一个整体,该第二导向托架可以与所述后倚支架构成一个整体,其中当所述后倚杆可以被操纵时,所述第一后倚缆线使所述后倚缆线杆旋转,且可以与所述后倚缆线杆连接的所述第二后倚缆线拉动所述锁定销,使得所述第一导向托架和所述第二导向托架的锁定可以被保持或释放。所述锁定销根据所述后倚杆的操纵而在轴线方向移动,且所述锁定销可以包括 锁定突起部,其在所述锁定销的外圆周上构成,且该锁定突起部插入分别在所述第一导向托架和所述第二导向托架上形成的多个锁定孔中,以保持所述第一导向托架和所述第二导向托架的锁定;和销主体,其直径可以小于所述锁定突起部和所述多个锁定孔的直径,且当所述锁定销向锁定释放方向移动以释放所述第一导向托架和所述第二导向托架的锁定时, 该销主体位于所述多个锁定孔中。所述第一导向托架的锁定孔可以由狭槽形成。所述坐垫滑动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滑动部分,其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动件,该第一导轨一体安装在车厢地板的上表面上,该第一滑动件一体安装在坐垫支架的下表面上, 从而该第一滑动件沿着所述第一导轨在向前/向后的方向直线移动;和第二滑动部分,其包括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动件,该第二导轨布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分的后方且一体安装在车厢地板的上表面上,且该第二导轨具有向上倾斜的狭槽,该狭槽在向前的方向上在该第二导轨上形成,所述第二滑动件一体安装在所述坐垫支架的下表面上,且在该第二滑动件上具有突出部,从而该突出部与所述狭槽联接且沿所述狭槽而被导向。所述坐垫滑动单元还可以包括回复弹簧,该回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件连接,其中当所述后倚锁定单元可以被操纵而使所述靠背支架回位时,所述第一滑动件在该回复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导轨在向后的方向上直线移动,因此所述坐垫支架可以被回位。所述坐垫锁定单元可以包括坐垫锁定杆,其在所述坐垫支架的后端形成;和坐垫锁定托架,其设置在所述后倚支架的下端,以选择性地与该坐垫锁定杆锁定。所述坐垫锁定单元还可以包括折叠操纵部分,该折叠操纵部分通过对所述坐垫锁定托架的操纵而释放所述坐垫锁定托架从所述坐垫锁定杆中的锁定,从而使所述靠背支架绕靠背折叠铰链折叠。所述折叠操纵部分可以包括弹簧释放件,其在折叠杆可以被操纵时可以被向后拉动;折叠释放托架,其通过托架轴而与该弹簧释放件枢转地连接,从而当该弹簧释放件可以被向后拉动时,该折叠释放托架与该托架轴一起向上转动;和折叠金属线,其一端与该折叠释放托架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坐垫锁定托架连接。如上文所述,按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与车辆的座椅垫联锁的靠背后倚装置, 当座椅靠背后倚时,该装置通过应用机械联锁机构,使座椅垫与座椅靠背联锁且使座椅垫移动以向前滑动,因此与电机驱动的靠背后倚装置相比降低了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可以从结合在本申请文件中的附图以及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变得显而易见,并在其中进行更加详细的阐述, 其中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原理。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后倚的状态下的该车辆座椅的侧视图,与座椅垫联锁的靠背后倚装置安装在该车辆座椅上。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与座椅垫联锁的靠背后倚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后倚锁定单元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图2中的坐垫锁定单元和坐垫滑动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示出图3中的后倚锁定单元的锁定被释放且后倚支架被后倚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和图7是示出坐垫支架通过第一滑动部分和第二滑动部分而向前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此时后倚支架如图5中所示那样后倚。图8是示出座椅靠背在图5至图7所示的过程中后倚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示出图2中的折叠操纵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示出图8中的折叠操纵部分被操纵以使座椅靠背折叠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图13是示出坐垫锁定托架通过图11中的折叠金属线而旋转且与坐垫锁定杆的锁定被释放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图8中的座椅靠背被折叠的状态的立体图。应当了解,附图并不必须是按比例绘制的,其示出了某种程度上经过简化了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在此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的尺寸、定向、定位和外形,将部分地由特定目的的应用和使用环境所确定。在这些图形中,在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中,附图标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附图中的各构件的附图标记10靠背支架11:主支架12后倚支架15:坐垫支架20后倚锁定单元21:后倚杆V22、23后倚缆线杆 25:锁定销 26第一导向托架27:第二导向托架31坐垫锁定杆32:坐垫锁定托架35折叠操纵部分40:坐垫滑动单元50第一滑动部分70:第二滑动部分80回复弹簧90:坐垫锁定单元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进行描述。虽然本专利技术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但应了解该描述不是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那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地,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仅仅覆盖示例性实施例,还覆盖可以包括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灿浩李秉宰俞相旭权美善罗善彩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