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实测轨迹计算电力系统极限切除时间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511841 阅读:7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根据实测轨迹计算电力系统极限切除时间的方法,其特点是:首先推导出电力系统中功角轨迹相对于故障切除时间灵敏度与轨迹之间的关系,基于实测轨迹获取功角轨迹相对于故障切除时间的各阶灵敏度,然后根据计算出的轨迹灵敏度预测出其他故障切除时间下的功角轨迹,最后通过将预测出的各发电机功角轨迹之间做差,判断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从而确定极限切除时间。该方法首先根据实测轨迹获取轨迹灵敏度,并以轨迹灵敏度为工具,估计出电力系统的极限切除时间,避免了现有的极限切除时间计算方法对电力系统仿真模型的依赖。该方法计算简单,为基于轨迹的电力系统动态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具有灵敏度高、精度高、应用价值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极限切除时间是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与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参数,它表示电力系统遭受某一故障后在不失去稳定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最长故障持续时间。根据极限切除时间和当前的故障切除时间可计算出电力系统的稳定裕度,进而可以设计合理的暂态稳定控制措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水平。现有的极限切除时间求取方法均是依赖于电力系统的模型,其计算结果受系统模型的精度影响较大。而国内外多次电力系统事故后分析和大扰动试验结果均表明现有的电力系统模型存在一定的误差,使得基于现有模型的动态仿真结果与实测轨迹不相吻合。因此,寻找更为精确的电力系统极限切除时间方法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广域量测系统WAMS的不断发展为基于轨迹的电力系统动态分析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WAMS能够实时记录电力系统受扰后的动态过程,且精度较高。在现有技术中,研究人员利用广域量测系统,提出了基于轨迹与轨迹灵敏度之间的关系计算轨迹灵敏度的方法, 但是,这种轨迹灵敏度的计算方法只给出基于轨迹计算一阶轨迹灵敏度,而无法计算更高阶次的轨迹灵敏度。迄今未见根据轨迹计算高阶轨迹灵敏度的方法,特别是未见根据轨迹直接预测其他故障切除时间下的动态变量轨迹,从而确定故障极限切除时间方法的报道和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计算精度高, ,该方法可以避免极限切除时间及轨迹灵敏度计算对电力系统模型的依赖,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其特征是它包含有以下步骤1).基于实测轨迹计算故障切除时间灵敏度对于单机或多机系统,在、时刻发生三相短路,、时刻故障被切除,则整个过程中系统经历了短路前、短路中和短路切除后3个阶段;设在短路发生前发电机内电势点与无穷大点之间的阻抗为&,在短路期间变成了 X11'短路切除后又变为X1,则故障前后发电机内电势点至无穷大节点出的阻抗变化值Δχ 可表示为Δχ = Δ X1 (1)其中Δ X1 = X1-X11(2)将单机系统的动态响应看成是由发电机内电势点至无穷大节点之间的电抗变化这ー激励引发,利用线性系统的理论获得轨迹相对于故障切除时间灵敏度和轨迹之间的关系;设发电机为2阶模型,不考虑励磁系统模型和调速系统模型,其数学模型为权利要求1. 一种,其特征是它包含有以下步骤1).基于实测轨迹计算故障切除时间灵敏度对于单机或多机系统,在、时刻发生三相短路,ti时刻故障被切除,则整个过程中系统经历了短路前、短路中和短路切除后3个阶段;设在短路发生前发电机内电势点与无穷大点之间的阻抗为&,在短路期间变成了 x , 短路切除后又变为&,则故障前后发电机内电势点至无穷大节点出的阻抗变化值Δχ可表示为Δχ = ΔΧι(1)其中Ax1 = X1-X11(2)将单机系统的动态响应看成是由发电机内电势点至无穷大节点之间的电抗变化这一激励引发,利用线性系统的理论获得轨迹相对于故障切除时间灵敏度和轨迹之间的关系; 设发电机为2阶模型,不考虑励磁系统模型和调速系统模型,其数学模型为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其特点是首先推导出电力系统中功角轨迹相对于故障切除时间灵敏度与轨迹之间的关系,基于实测轨迹获取功角轨迹相对于故障切除时间的各阶灵敏度,然后根据计算出的轨迹灵敏度预测出其他故障切除时间下的功角轨迹,最后通过将预测出的各发电机功角轨迹之间做差,判断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从而确定极限切除时间。该方法首先根据实测轨迹获取轨迹灵敏度,并以轨迹灵敏度为工具,估计出电力系统的极限切除时间,避免了现有的极限切除时间计算方法对电力系统仿真模型的依赖。该方法计算简单,为基于轨迹的电力系统动态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具有灵敏度高、精度高、应用价值高等优点。文档编号H02H7/26GK102570422SQ201210002069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专利技术者严干贵, 冯治, 刘洪波, 安军, 穆钢, 邹建林 申请人:东北电力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军穆钢刘洪波严干贵冯治邹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