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义雄专利>正文

可自动清洗的室内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9648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清洗的室内空调机,是在机壳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出风口及透孔,风扇设于机壳的风扇容置槽内,马达设于马达容置槽内,马达两端的转轴与风扇连接,在转轴上套设有防水轴套,过滤网设于风扇容置槽内,热交换器设于热交换器容置槽内,机壳的侧壁面上设有入水口、排水口及溢水口,上盖设于机壳的上方形成有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上盖的入风导板内面设有杀菌灯,上盖上设有一热交换器的冷媒、冰水、热水的注入口及排出口,并设有可注入清洁液的清洁液注入管,及一可连接于室外的外部空气导管;清洗时仅须将水由入水口注入机壳内,再启动马达带动风扇将机壳内部的水搅拌成水流,即可对室内空调机内部及内部构件进行自动清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机,特别指一种于机壳内部注入水及清洁液,再启动马达带动风扇搅拌成水流,即可对室内空调机内部及内部构件进行自动清洗,而清洗后的废水则由排水口排出,可迅速且方便的自动进行清洗,达到除菌、除尘、除臭的功效。
技术介绍
一般的室内空调机1凭借螺件A固定在天花板上,如图1所示,室内空调机1设有机体10、出风口 11、入风口 12、滤网13及风扇14......等,而室内空调机1经一段时间使用后,其内部及内部的构件(如风扇、滤网、热交换器......等)经年累月的堆积灰尘,易成为滋生细菌的温床,当室内空调机1运转时,其内部的细菌则会随着气体(冷气或暖气) 由出风口 11被送出,因而影响空气品质及危害人体健康;当欲清洗机体10时,由于螺组于天花板上的室内空调机1,不仅不易拆卸清洗,且重量极重,故须由多人合力将整部室内空调机1由天花板上拆卸下来进行清理,清洗完成后再组装回天花板,在拆卸清洗时极为困难且麻烦。因此,本技术设计人有鉴于现有室内空调机存在有如上述的缺失,乃潜心研究、改良,遂得以首创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可迅速且方便的自动进行室内空调机内部及内部构件的清洗,达到除菌、除尘、除臭功效的可自动清洗的室内空调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清洗的室内空调机,其包括有机壳,该机壳内设有隔板,该隔板上设有两个出风孔,在隔板上设有数个透孔,隔板的一侧形成有热交换器容置槽,另一侧形成有两个风扇容置槽,在两个风扇容置槽之间设有一马达容置槽,在机壳的侧壁面上设有入水口、排水口及溢水口 ;两个风扇,分别设于机壳内的两个风扇容置槽内,该风扇的出风口对正于隔板的出风孔;一马达,设于机壳的马达容置槽内,该马达的两端设有转轴,该转轴连接于风扇, 在转轴外部套设有防水轴套;两个过滤网,分别设于机壳的风扇容置槽内,并位于风扇的上方;热交换器,设于机壳的热交换器容置槽内;上盖,设于机壳的上方,该上盖的一侧设有入风导板,另一侧设有出风导板,入风导板盖设于机壳上形成有入风口,出风导板盖设于机壳上形成有出风口,在入风导板内壁面上设有杀菌灯,在上盖顶面的一侧边上设有热交换器的工作介质的注入口及排出口,并设有一根能够注入清洁液的清洁液注入管,以及一根能够连接于室外的外部空气导管。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可定时且方便快速的自动清洗室内空调机,达到除菌、除尘、除臭的功效,不须人工拆除清洗,可节省清洁人力及费用,并可随时保持室内空调机所吹送出的最佳空气品质。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现有室内空调机的设置示意图;图2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剖面图;图5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正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A螺件;1室内空调机;10机体;11出风口 ;12入风口 ;13滤网;14 风扇;2机壳;20隔板;21出风孔;22透孔;23热交换器容置槽;对风扇容置槽;25马达容置槽J6入水口 ;27排水口 ;观溢水口 ;3风扇;30出风口 ;4马达;40转轴;41防水轴套;5 过滤网;6热交换器;7上盖;70入风导板;71出风导板;72杀菌灯;73注入口 ;74排出口 ; 75清洁液注入管;76外部空气导管;80入风口;81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为达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兹举出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所示,详述如下本技术的实施例,请参阅图2 图5所示,主要设有一机壳2,该机壳2内设有一隔板20,该隔板20上设有两个出风孔21,在隔板20靠近顶面上设有数个透孔22,隔板 20的一侧形成有一热交换器容置槽23,另一侧形成有两个风扇容置槽对,在两个风扇容置槽M之间设有一马达容置槽25,在机壳2的侧壁面上设有一入水口 26、一排水口 27及一溢水口 28 ;两个风扇3,分别设于机壳2内的两个风扇容置槽M内,该风扇3的出风口 30 对正于隔板20的出风孔21 ;—马达4,设于机壳2的马达容置槽25内,该马达4的两端设有转轴40,该转轴40连接于风扇3,在转轴40外部套设有防水轴套41 ;两个过滤网5,分别设于机壳2内的风扇容置槽M内,并位于风扇3的上方;一热交换器6,斜向设于机壳2内的热交换器容置槽23内;一上盖7,设于机壳2的上方,该上盖7的一侧设有入风导板70, 另一侧设有出风导板71,在入风导板70内壁面上设有两个杀菌灯72,在上盖7顶面的一侧边上设有一热交换器6的工作介质(如冷媒、冰水或热水)的注入口 73及一排出口 74,并设有一清洁液注入管75及一外部空气导管76。组装时,请参阅图2 图5所示,将两个风扇3置入于机壳2的风扇容置槽M内, 使风扇3的出风口 30对正于隔板20的出风孔21并予以固定,再将马达4设于机壳2的马达容置槽25内,在转轴40上套设有防水轴套41,而马达4两端的转轴40及防水轴套41则分别穿设于机壳2的两个风扇容置槽M内,并与风扇3接设,再将两个过滤网5分别设于机壳2的两个风扇容置槽M内,并位于两个风扇3的上方,另将热交换器6斜向固设于机壳2的热交换器容置槽23内,再将上盖7盖设于机壳2的上方,上盖7上用来注入冷媒、冰水或热水的注入口 73及排出口 74与热交换器6连接,上盖7上的外部空气导管76则对正于机壳2的其中一风扇容置槽M上,而上盖7与机壳2组装后的一侧形成有入风口 80,另一侧则形成有出风口 81,而上盖7上的外部空气导管76连接于室外,如此,即可完成整体的组装。本技术的室内空调机使用时,凭借马达4的运转带动两个风扇3旋转,凭借风扇3的旋转将室内的空气及外部的空气由上盖7的入风口 80及外部空气导管76吸引入机壳2的风扇容置槽M内,外部空气导管76可供吸引外部空气于室内,可供室内空气保持清新,被吸引入的空气会先被上盖7的入风导板70内壁面的杀菌灯72进行杀菌,并由风扇3 上方的过滤网5进行过滤,再由风扇3的出风口 30及隔板20的出风孔21进入机壳2内的热交换器容置槽23中,再经由热交换器6将空气冷却或加热,经由热交换器6冷却或加热的空气再由出风口 81吹送出,如此,即可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功效。当欲清洗机壳2的内部及其内部构件(如风扇3、滤网5、热交换器6...等)时,请参阅图4、图5所示,将清水由机壳2侧壁面的入水口沈注入于机壳2内部,另将清洁液由上盖7的清洁液注入管75注入于机壳2内,而位于热交换器容置槽23内的水可由隔板20 上的出风孔21及透孔22流入另一侧的风扇容置槽M内,使机壳2内部及其内部构件都浸泡于具清洁液的水中(而注入机壳2内过多的水则会由溢水口观流出),再启动马达4带动风扇3旋转,凭借风扇3的旋转将机壳2内部的水搅拌成具强力冲击的水流,即可对室内空调机内部及内部构件进行自动清洗,而清洗后的废水可凭借机壳2侧壁面的排水口 27排出;如此,可定时且方便快速的自动清洗室内空调机,达到除菌、除尘、除臭的功效,不须人工拆除清洗,可节省清洁人力及费用,并可随时保持室内空调机所吹送出的最佳空气品质。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义雄
申请(专利权)人:林义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