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鼓及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89902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感光鼓及处理盒。该感光鼓包括感光体,设置在感光体一端的鼓齿轮,从鼓齿轮端部沿感光体的轴向伸出的旋转地支撑感光体的鼓轴以及从鼓轴的端面沿感光体的长度方向突伸出的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上对应的三角形的扭曲凹槽相结合的凸起,还包括一弹性元件,所述的凸起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沿该感光体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该感光体可伸缩的设置于该感光体的一端。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感光鼓不仅能够保证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进行动力传递时不会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中脱出,而且还能够有效地保证感光鼓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驱动力的平稳传递。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感光鼓的处理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光鼓及处理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的感光鼓及带有该感光鼓的处理盒。
技术介绍
处理盒是一种能够可拆卸地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主机中的盒体,且该盒体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包括有一个电子照相感光组件和诸如充电器、显影器、清洁器等等之类的处理器的至少一个。由于处理盒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机是可拆卸地安装的,因此便于设备的保养。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是这样工作的: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光对充电器均匀充电,使电子照相感光组件进行有选择的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象由显影器用调色剂显影成调色剂象,所形成的调色剂象由转印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与感光鼓的驱动头之间的分解立体图。其显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位于处理盒上的感光鼓的驱动头17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18之间的动力传递方式。其中,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18的端部设置有一个三角形的扭曲凹槽18a,而感光鼓的驱动头17的端部对应的设置有一个三角形的非扭曲凸起17a,该三角形的非扭曲凸起17a与上述的三角形的扭曲凹槽18a相互配合进行传动,这种结合方式虽然能够实现驱动力的传递,但是在传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三角形的非扭曲凸起17a从三角形的扭曲凹槽18a中脱出的现象,从而严重地影响感光鼓的驱动头17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18之间的传动效率。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感光鼓及处理盒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感光鼓及处理盒,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感光鼓及处理盒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感光鼓及处理盒,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在感光鼓鼓轴的端面上设置可沿感光体的长度方向伸缩的凸起,使得感光鼓的驱动头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实现良好的配合,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感光鼓的驱动头容易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三角形的扭曲凹槽中脱出的问题,非常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感光鼓,包括一圆柱形的感光体,设置在该感光体一端的鼓齿轮,从该鼓齿轮的端部沿该感光体的轴向伸出的旋转地支撑该感光体的鼓轴,以及从该鼓轴的端面沿该感光体的长度方向突伸出的与一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上对应的三角形的扭曲凹槽相结合的凸起,还包括一弹性元件,所述的凸起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沿该感光体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该感光体可伸缩的设置于该感光体的一端,在所述的鼓轴的端面上对应于所述的凸起设置有开口槽,所述的凸起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沿该感光体的长度方向可伸缩的设置于该鼓轴的所述开口槽内,所述的鼓轴是固定地设置于该鼓齿轮端部的凸台上,并且在该凸台的端面与该鼓轴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设置于该鼓轴端面上的所述开口槽是贯通该鼓轴的端面而连通该容置空间与该鼓轴的外部;而位于所述开口槽内的所述凸起是一端伸入该容置空间内,而另一端则突伸出该鼓轴的端面;并且在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所述凸起上还设置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是由所述凸起的侧壁突伸出并抵挡限位于该鼓轴上对应的所述开口槽的周围;所述的弹性元件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套设于所述的凸起的导向柱上,并且该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于该鼓齿轮的该凸台的端面,而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凸起的限位块上。前述的感光鼓及处理盒,其中所述的弹性元件为一压缩弹簧。前述的感光鼓及处理盒,其中所述的凸起为三个从该鼓轴的端面沿该感光体的长度方向突伸出的竖直凸起。前述的感光鼓及处理盒,其中在位于该鼓轴的端面上的所述的凸起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斜面,并且在所述的凸起的侧壁还设置有与对应的所述扭曲面结合的导向面。前述的感光鼓及处理盒,其中在所述的鼓轴的端面上的所述的竖直凸起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凸台,所述的竖直凸起是设置于该凸台的侧壁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处理盒,其包括以上所述的感光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感光鼓及处理盒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感光鼓鼓轴的端面上设置可沿感光体的长度方向伸缩的凸起,使得在图像形成装置与感光鼓之间进行驱动力传递的过程中感光鼓的凸起会受到设置于其一端的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从而使感光鼓可以始终保持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之间的结合,而不会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中脱出,有效的保证了驱动力的正常传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感光鼓的驱动头容易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中脱出的问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感光鼓及处理盒。该感光鼓包括感光体,设置在感光体一端的鼓齿轮,从鼓齿轮端部沿感光体的轴向伸出的旋转地支撑感光体的鼓轴以及从鼓轴的端面沿感光体的长度方向突伸出的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上对应的三角形的扭曲凹槽的扭曲面相结合的凸起,其中凸起是沿感光体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感光体可伸缩的设置于感光体的一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感光鼓不仅能够保证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进行动力传递时不会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中脱出,而且还能够有效地保证感光鼓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驱动力的平稳传递。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感光鼓的处理盒。本专利技术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与感光鼓的驱动头之间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感光鼓的驱动头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感光体端部的驱动头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感光体端部的驱动头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感光鼓的驱动头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之间结合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感光鼓的驱动头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之间结合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感光鼓的驱动头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感光体端部的驱动头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感光鼓驱动头上的凸起设置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感光鼓的驱动头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感光鼓的驱动头的立体图。1:感光体1a:导向槽1a1:开口端1a2:底面1b:动力接受部2:鼓齿轮2a:动力接受部2a1:容置槽2b、2e:鼓齿轮限位面2c:导向槽2d:端面2f:导向柱2g:动力传递部2i:轴向限位槽2h:齿轮部3:鼓轴3a:端面3b:动力传递部3b1:缺口槽3c:导向柱3d:轴向限位槽3e:鼓轴限位面3f:开口槽4:凸起4a:导向斜面4b:导向面4c:限位块4d:导向柱5:凸台5a:导向柱5b:限位面6、6a、6b、6c:弹性元件7:鼓轴轴向限位元件7a:鼓齿轮轴向限位元件11:扭曲凹槽12:扭曲面13:弹性元件17:驱动头17a:非扭曲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感光鼓及处理盒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13 CN 201120255926.71.一种感光鼓,包括一圆柱形的感光体,设置在该感光体一端的鼓齿轮,从该鼓齿轮的端部沿该感光体的轴向伸出的旋转地支撑该感光体的鼓轴,以及从该鼓轴的端面沿该感光体的长度方向突伸出的与一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上对应的三角形扭曲凹槽相结合的凸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元件,所述的凸起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沿该感光体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该感光体可伸缩的设置于该感光体的一端,在所述的鼓轴的端面上对应于所述的凸起设置有开口槽,所述的凸起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沿该感光体的长度方向可伸缩的设置于该鼓轴的所述开口槽内,所述的鼓轴是固定地设置于该鼓齿轮端部的凸台上,并且在该凸台的端面与该鼓轴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设置于该鼓轴端面上的所述开口槽是贯通该鼓轴的端面而连通该容置空间与该鼓轴的外部;而位于所述开口槽内的所述凸起是一端伸入该容置空间内,而另一端则突伸出该鼓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