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防胃内容物返流气囊的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82969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18:27
一种带有防胃内容物返流气囊的胃管,胃管内有输注食糜、药物和水分的主通道,主通道上端口连接胃管头部的主腔;在胃管头部还设置有输注气体的副腔,副腔一端通过位于胃管管壁中的气囊通道与一个环绕在胃管中部外壁上的防返流气囊连通、另一端配置有紧闭的充气嘴;胃管尾部有主通道的开口端。在胃管留置到位后通过体外的副腔、经气囊通道注入气体使防返流气囊膨涨打开与食道壁紧密结合,在胃内的食糜及胃酸等消化性液体返流时,起到物理阻止作用,有效防止返流,避免和减少因为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吸入性肺炎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返流效果好,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宜临床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对胃管结构的改进,具体是一种带有防胃内容物返流气囊的胃管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医疗需求明显提高。临床上不能够自主进食的患者,包括很多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导致昏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以及老年衰竭患者等等。临床治疗上将留置胃管注入食糜等营养物质作为维持机体基本营养的一个重要方法,用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疾病康复。另外,胃管可作为给药通道注入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还有大量胃肠道手术患者,以及肠道梗阻患者,也需要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减轻梗阻症状。留置胃管患者都面临一个难题,就是隔肌痉挛、胃痉挛导致胃内容物返流。在普通胃管与食道之间存在一个潜在间隙,在患者发生隔肌痉挛、胃痉挛时,胃内的食糜及胃酸等消化性液体可通过胃管与食道周围间隙返流,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因为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入气管导致患者窒息死亡等严重后果的病例并不鲜见,更多的是返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治疗时间,增加医疗成本费用。临床上防止胃内容物返流主要靠一些治疗呕吐、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或者抬高患者患者身体上部位置,减轻胃内容物返流,这些都不是根本性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目前使用的普通胃管缺乏有效防返流装置,虽然也有带气囊的胃管方面的专利申请,但气囊是设置在胃管的尾部,主要是起防止胃管脱落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防胃内容物返流气囊的胃管,在胃管上设有一个防返流气囊,在发生胃内容物返流时,气囊起到阻止作用,可有效解决胃内容物返流吸入气管误吸导致的窒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临床问题,该胃管结构简单,既保持了注入食糜、药物、水分等成分的通道,又有防返流作用,操作方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有防胃内容物返流气囊的胃管,胃管主要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三部分,其特征在于胃管内贯穿于头部、中部和尾部之间有一条输注食糜、药物和水分的主通道,主通道上端口连接胃管头部的主腔;在胃管头部还设置有输注气体的副腔,副腔一端通过位于胃管管壁中的气囊通道与一个环绕在胃管中部外壁上的防返流气囊连通、另一端配置有一紧闭的充气嘴;胃管尾部有主通道的下端开口。上述的胃管尾部为钝头形,该钝头形尾部端面开有直径3_4mm圆形的主通道的下端开口,在开口端至防返流气囊之间的胃管壁上有4-5个与主通道相通的导物孔。导物孔及主通道的下开口端均为食糜、药物和水分等的出口。上述的防返流气囊位于胃管中下部并环绕在胃管外壁上与胃管形成一个整体,长2-6cm、充气膨胀后直径大约2-5cm。上述的防返流气囊由硅胶胶膜制成紧贴主通道外壁的中空囊袋,留置到位后位于人体食道段,通过气囊通道注入气体使防返流气囊膨涨打开与食道紧密结合,起到防止胃内容物返流的作用。上述的居中主通道与胃管管壁中的气囊通道是相互平行、互不相通的。胃管中的气囊通道在头部与副腔连接,下端有一开口连接在中空的防返流气囊囊袋胶膜间。上述的主通道外直径2-6mm、内直径1. 8-5. 8mm ;气囊通道直径0. 2-0. 4_。上述的主腔和副腔两腔并列在胃管头部,主腔较大并配置有一个相匹配的封闭塞,该封闭塞用软质绳带连在胃管的外管壁上。上述副腔的顶端装配一个带单向阀的充气嘴,底端通过气囊通道与防返流气囊连ο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带有防胃内容物返流气囊的胃管,其主通道的原理类似普通胃管,即保持了注入食物、药物、液体等的主腔及主通道,使用方法和普通胃管基本一致。其改进之处是还设置有副腔和通过气囊通道与副腔相通的防返流气囊,在胃管留置到位后通过体外的副腔、经气囊通道注入气体使防返流气囊膨涨并与食道壁紧密结合,在胃内的食糜及胃酸等消化性液体返流时,起到物理阻止作用,有效防止返流,避免和减少因为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吸入性肺炎等,有效缓解病情,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费用,本技术提出的这种防止胃内容物返流效果好,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宜临床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防返流气囊充气后膨涨示意图。图中的标号为1-胃管,2-导物孔,3-防返流气囊,4-主通道,5-绳带,6-封闭塞,7-主腔,8-充气嘴,9-副腔,10-气囊通道,11-气囊通道在防返流气囊囊袋胶膜间的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这种带有防胃内容物返流气囊的胃管,总长度为100-150cm,在距胃管尾部钝头端约25cm处开始标注长度标示,每间隔5cm标注长度数值,一直到90cm处,材料主要由符合医用卫生标准的硅胶等制成。胃管中央的主通道贯穿整根胃管,胃管分为头部、中部、尾部三部分,头部是露在人体外面的部分,中部是从鼻腔至食道段的部分,尾部是伸到胃里的部分。位于胃管头部有连接主通道的主腔,主腔的开口上配有一个封闭塞,封闭塞通过绳带连在胃管头部的管壁上。胃管头部还有一个与主腔并列设置的副腔,副腔的上端开口处配置有一个充气嘴、下端通过直径0. 2-0. 4mm的气囊通道与设置在胃管中部外壁上的防返流气囊连通。气囊通道可以是附在胃管的外管壁上与胃管形成一个整体,也可以在胃管的管壁内形成充气管路。主通道与气囊通道是相互平行、互不相通的,主通道居中。用于充气的副腔与充气嘴相连,充气嘴是一个内设有单向阀的标准部件,通过充气嘴能很方便地充注或抽出气体,使防返流气囊膨涨撑开或者瘪下去。防返流气囊环绕在胃管中部外壁上与胃管形成一体,长约2-6cm,充气膨胀后直径大约2-5cm。胃管尾部为钝头端,其上开有主通道的下端孔口,直径3-4mm ;胃管尾部至防返流气囊之间的管壁上开有4_5个导物孔,导物孔螺旋形分布在胃管圆周上,每个直径3-5mm、相互间距大约5cm。 使用时,将胃管尾部钝头端从患者鼻腔插入食道进入人体胃内,用注射器插入副腔上的充气嘴内,向附在胃管中部的防返流气囊注入20-25mL空气,根据人的食管直径的不同,加注的空气量不同。然后打开主腔上的封闭塞可将药物、食糜、水分等从主通道送入胃内,盖上封闭塞。在食道内撑开的防返流气囊起到固定胃管并防止胃内容物返流的作用。需要取出胃管时,将注射器插入副腔上的充气嘴开口内,抽去空气后防返流气囊即瘪下去,拔出。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防胃内容物返流气囊的胃管,主要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三部分,其特征在于胃管内贯穿于头部、中部和尾部之间有一条输注食糜、药物和水分的主通道,主通道上端口连接胃管头部的主腔;在胃管头部还设置有输注气体的副腔,副腔一端通过位于胃管管壁中的气囊通道与一个环绕在胃管中部外壁上的防返流气囊连通、另一端配置有易紧闭的充气嘴;胃管尾部有主通道的开口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防胃内容物返流气囊的胃管,其特征在于胃管尾部为钝头形,该钝头形尾部端面开有直径3-4mm圆形的主通道下端开口,在开口端至防返流气囊之间的胃管壁上有4-5个与主通道相通的导物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防胃内容物返流气囊的胃管,其特征在于防返流气囊位于胃管中下部并环绕在胃管外壁上与胃管形成一个整体,长2-6cm、充气膨胀后直径2_5cm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防胃内容物返流气囊的胃管,其特征在于主通道外直径2-6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勇毛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