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田增专利>正文

一种全自动太阳灶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70582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1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全自动太阳灶控制器,可有效解决太阳灶的自动控制,有效利用太阳能,保证使用效果的问题,结构是,包括控制箱体及控制电路,箱体上分别设置有光接收头接线孔、第一伺服电机接线孔、第二伺服电机接线孔和太阳能电池板接线孔,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太阳能灶体水平位置调整电路和上下位置调整电路,水平位置调整电路包括第一双时基集成块、三端稳压器和二极管、三极管,上下位置调整电路包括第二双时基集成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独特,使用效果好,可有效用于太阳灶的全自动控制,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设备,特别是一种全自动太阳灶控制器。技术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生活中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如利用太阳能烧水、洗澡、采暖、做饭等作炊事使用,还有用太阳能发电供家用电器使用,但目前的太阳能灶控制设备由于结构上的问题,不能够实现全自动控制,为太阳灶的使用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而且太阳能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使用效果差,因此,如何实现太阳灶自动化控制,保证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太阳灶控制器,可有效解决太阳灶的自动控制,有效利用太阳能,保证使用效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控制箱体及控制电路,箱体1上分别设置有光接收头接线孔2、第一伺服电机接线孔3、第二伺服电机接线孔4和太阳能电池板接线孔5(图1 中给出光接收头接线孔2、第一伺服电机接线孔3、第二伺服电机接线孔4设置有箱体前部, 太阳能电池板接线孔5设置在箱体的一侧上),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太阳能灶体水平位置调整电路和上下位置调整电路,所述的水平位置调整电路包括第一双时基集成块(电路)、三端稳压器和二极管、三极管,第一双时基集成块ICl的1脚接电阻R5、R6的一端,2脚接电阻R6的另一端、6脚和电容Cl的一端,4脚与接地电阻R9和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5脚接二极管D5的负极,7脚接电容Cl的另一端和地线,8脚经电容C2接地线,并同电阻R3的一端和12脚相连,9脚接电阻R4,10脚接二极管D3、D4的负极,13脚接电阻Rl的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14脚接三端稳压器IC2的3脚,二极管D3正极接二极管Dl的正极和接地的可调电阻R2,二极管Dl的负极与接地的电解电容C3相连,二极管Dl的负极和电阻R1、 R5、R7、R18相连,接三端稳压器IC2的3脚,三端稳压器的3脚输出端输出直流电源6V,二极管D4的正极经电阻R12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4经串联的限位开关T2、电阻R13 接三极管Q6的基极,二极管D5经串联的限位开关Tl、电阻R14接三极管Q7的基极,电阻 R7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l的基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与接地的可调电阻 R8相连,R1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三端稳压器IC2的2脚接地,三端稳压器IC2 的1脚接光电二极管D6、D7的负极,并与电阻R17的一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5 的发射极、电阻R16的一端、电池El的正极及继电器Jl的常开触头Jl-I相连,光电二级管 D6的正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接地电阻R10,光电二极管D7的正极经电阻R13接三极管 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和接地的可调电阻R11,三极管Q4的基极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5的基极, 三极管Q6、Q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之间接有第一伺服电机M1,电池El的负极接地,电池El的正极经电阻R16接继电器J1、稳压二极管D8的负3极,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接三极管Q8的基极,继电器Jl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 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Jl的常开触头Jl-I接太阳能电池板E2的负极,太阳能电池板E2的正极接地;所述的上下位置调整电路包括第二双时基集成块(电路)IC3,第二双时基集成块IC3的 1脚经电阻R20接三端稳压器IC2的3脚(输出6V端),1脚经电阻RM接2脚和6脚,2脚和6脚经电容C5接地,4脚接光电二极管DlO的正极,并与接地的可调电阻R23相连,光电二极管DlO的负极接6V电源,5脚经限位开关T3、电阻R25接三极管Q12的基极,7脚接地, 8脚和12脚相连,经电阻R21接13脚,并经电容C4接地,9脚经限位开关T4、电阻似6接三极管QlO的基极,10脚接光电二极管D9的正极,并与接地的可调电阻R22相连,13脚经电阻R19接6V电源,14脚接6V电源,三极管QlO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相连,并接伺服电机M2的一端,三极管QlO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ll的集电极相连,并接伺服电机M2的另一端,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基极接三极管Q12 的集电极,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6V电源,三极管Qll的基极接三极管QlO的集电极,三极管Qll的发射极接6V电源。本专利技术结构独特,使用效果好,可有效用于太阳灶的全自动控制,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灶体水平位置调整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灶体上下位置调整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光接收头结构剖面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由图1-3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的第一双时基集成块IC1、第二双时基集成块IC3均采用双时基NE556集成电路,三端稳压器IC2可采用 7806稳压集成块(电路),其电路连接关系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节中已经详细给出,这里不再重复。所述的二极管Dl、D2、D6、D9、DlO为光电二极管,置于光接收头壳体6内,其中光电二级管Dl、D9、DlO呈等腰三角形置于光接收头壳体内的暗影区7,光电二极管D2、D6置于光接收头壳体底部的绝缘片的光斑区8上(图4所示),与前部的接收罩(图中未显示)构成光接收头。所述的电池El为直流12V蓄电池或电池组。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情况是,伺服电机有第一伺服电机Ml和第二伺服电机M2,分别装在太阳灶的下部和上部,用于控制太阳灶的水平方向和上下位置的调整。图1给出了水平方向调整位置的伺服电机工作原理图,图2给出了上下位置调整的伺服电机工作原理图,上下位置调整的伺服电机工作原理图与水平方向的相同。由于本专利技术第一双时基集成块ICl采用双时基NE556集成电路,4脚和10脚为复位脚,作为控制脚连接在光接收头里的光电二极管Dl上,光斑照不到时,二极管Dl的阻值变大,4脚和10脚为低电平(小于1伏)时,集成电路处于复位状态,输出脚5和9输出低电平伺服电路不工作,伺服电机则不工作,随着太阳的行走,光斑照在光电二极管Dl上,阻值变小,加在4脚和10脚的电压超过1伏,电路解除复位状态,输出脚高电平电机工作,自动跟踪,伺服电机有上下两个,用于调整灶体上下位置和水平位置,保证太阳灶聚焦,充分利用太阳能。阴天光接收头里的光电二极管Dl、D6和外边的光电二极管D7均没直射光线照射电机不工作,变晴后,因太阳不断行走,光接收头和太阳错位,光电二极管D1、D6均照不到, 光电二极管D6因光斑照不到阻值变大,三极管Q2没有偏置电压截止,而外边的光电二极管 D7有直射光照使三极管Q3导通输出高电平,电机工作跟踪,跟踪到光接收头对准太阳时, 光电二极管D6有光照三极管Q2导通,三极管Q3截止,跟踪电路钳位,光电二极管Dl工作电路恢复正常工作。由上述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本专利技术无论对太阳灶的聚焦和放水都完全实现了全天候自动控制,既方便又能充分利用太阳能,有效用于利用太阳灶烧水、洗澡、采暖、做饭、 蒸炒煎炸,既方便人们生活,又节约能源,清洁环保,是太阳灶控制设备上的一大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田增
申请(专利权)人:王田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