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三棱柱剖分法的动态三维等值面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62722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5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三棱柱剖分法的动态三维等值面提取方法,将分层的离散三维不规则数据在空间中形成的三棱柱剖分为11个四面体,取代传统将三棱柱剖分为3个或8个四面体的方法,在避免三棱柱中求解等值面时连接方式的二义性的同时,又可以避免剖分方式不一致产生的等值面不连续问题,在三棱柱剖分时尽可能将新增顶点等于待求等值面值,在剖分三棱柱的同时求得等值点,并将等值点作为四面体的顶点,从而高效的求解三棱柱结构中的动态连续的三维等值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三维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海洋温度场、盐度场等动态标量场的数据源主要有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数据两大类,实测数据由于采样密度不足并且分布也不均,并不能很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而数值模拟数据利用海洋动力学模型,数据点密度可以人工控制,分布也相对均勻,可以较好的适应人类海上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海洋温盐度数据水平方向分布方式主要为规则格网和不规则三角网两类,垂直方向上一般采用 σ (sigma)坐标系,即随地形等比例分层的方式,将深度不同的海洋研究区域转化为等距以便于数值计算。因此,海洋温盐度数据在水平方向上是规则格网或不规则三角网结构,结合垂直方向的直线后,在三维空间中形成多层正方体或三棱柱结构。对于原始数据属于三维空间规则分布的动态数据场,如POM海洋动力学模型、用于医疗诊断的断层扫描仪等产生的数据,有较为完善的移动立方体(MC =Marching Cube)和移动四面体(MT =Marching Tetrahedra)方法求解等值面。MC方法步骤如下先找出待求等值面经过的体元的位置,然后在该体元内求出等值面并计算相关参数,最后由常用的图形软件包或图形硬件提供的面绘制功能绘制出等值面。但MC方法在单个正方体中求解等值面时存在等值面连接方式上的二义性,将造成等值面连接上的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MC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 MT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立方体剖分为四面体,然后在四面体中构造等值面,可以避免MC方法中等值面连接方式二义性问题。采用移动立方体求解正方体结构数据的等值面时必须先对立方体进行剖分,具体有将立方体剖分为5个、6个或者M个四面体的解决方案,然后采取移动四面体方法求解等值面,从而避免连接方式的二义性。但随着FVCOM海洋动力学模型等生成的不规则三角网动态数据越来越丰富,对不规则三角网的三维等值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这类不规则数据场在三维空间中构成的三棱柱的等值面求解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直接在三棱柱中求解等值面,与MC方法相同,也存在等值面连接方式上的二义性问题。间接法是先将三棱柱剖分为3 个或8个四面体,然后采用MT的方法求解等值面,但在将三棱柱剖分为3个或8个四面体时,必须要严格保证相邻的三棱柱单元在公共四边形剖分的一致性,一般采取存储已剖分的三棱柱的剖分方式的方法,待剖分的三棱柱的剖分方式要由其相邻的已剖分的三棱柱的剖分方式决定,处理的方法较为复杂。如果不对剖分方式进行干预处理,就会带来剖分方式不一致的问题,即两个三棱柱在公共四边形划分为三角形的方式不一致,将导致最终建立等值面不连续。因此,本领域亟待研究新的剖分法和相应等值面提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传统方法的连接方式不一致问题和剖分不一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将三维空间中的三棱柱剖分为11个四面体,取代了传统将三棱柱剖分为3个或8个四面体的方法, 使得构造等值面方法简便,并且构造的等值面连续。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加载第一时刻各层离散点数据,将第i层和第i+Ι层三角网对应的点组成第i 层三棱柱,i取值为1,2,…N-I,将N层三角网结构组合成N-I层三棱柱,N为三角网数据层数;步骤b,对第1层三棱柱进行遍历,首先通过每个三棱柱顶点集合值的范围判断三棱柱是否包含等值面,如包含则将三棱柱剖分为11个四面体,并记录剖分形成的四面体数据结构,同时对三棱柱进行标记,如不包含等值面则不处理,直到本层所有三棱柱全部被处理完毕,再对下一层进行处理,直到所有层的三棱柱处理完毕;所述将三棱柱剖分为11个四面体的具体方式为,首先,根据三棱柱的四边形顶点的值确定新增顶点位置,对于4个顶点中有3个大于并有1个小于等值面值的四边形,由其中小于等值面值的顶点向对角的顶点进行连接,并在连接线上采用距离反比法求得等值面值所在位置作为新增顶点,并连接新增顶点和四边形中剩余2个顶点;对于4个顶点中有1个大于并有3个小于等值面值的四边形,由其中大于等值面值的点向对角的顶点进行连接,并在连接线上采用距离反比法求得等值面值所在位置作为新增顶点,并连接新增顶点和四边形中剩余2个顶点;对于4个顶点中有2个大于并有2个小于等值面值的四边形,取其中最小值的顶点向对角的顶点进行连接,并在连接线上采用距离反比法求得等值面值所在位置作为新增顶点,并连接新增顶点和四边形中剩余2个顶点;对于4个顶点均大于或均小于等值面值的四边形时,直接连接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 产生的对角线交点作为新增顶点,并通过距离反比法获取新增顶点的值;然后,将三棱柱的3个四边形上所得共3个新增顶点两两相连构成3条边,取其中任1 个新增顶点与非本四边形的2个顶点分别相连构成2条边;最后,以3个新增顶点与三棱柱的6个原有顶点共9个点作为四面体的顶点;以三棱柱的9条边、每个四边形中的新增顶点与该四边形4个顶点的4条连线共12条边,3个新增顶点两两相连构成的3条边,以及其中1个新增顶点与非本四边形的2个顶点分别相连的 2条边,共计沈条边作为四面体的边,将三棱柱剖分成11个四面体;步骤c,加载已标记的三棱柱中原有顶点和新增顶点的值,对步骤b剖分形成的四面体数据结构进行遍历,根据四面体顶点集合值的范围判断四面体是否包含等值面,如包含则提取等值面,提取后所得等值面数据按照三角网方式进行存储,如遇到空间四边形则将其剖分为两个三角形,如四面体不包含等值面则不处理;步骤d,对剩下的其他时刻各层离散点数据按照步骤a到c进行处理,直到所有时刻各层离散点数据处理完毕,然后将按照三角网方式进行存储的等值面数据由所在的ι坐行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最后依次输出各时刻对应的等值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三角网数据;步骤e,如需提取多个等值面,对剩下的其他等值面按照步骤a到d进行处理,直到所有等值面处理完毕;按照时间顺序对所有等值面的三角网数据进行渲染,动态展示三维空间中的动态三维等值面。而且,步骤c中,提取等值面采用移动四面体算法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将三棱柱剖分为11个四面体的方法, 在避免三棱柱求解等值面过程中连接方式二义性的同时,又可以避免剖分方式不一致产生的等值面不连续问题,从而高效地求解三棱柱结构中动态连续的三维等值面。并且,三棱柱剖分时尽可能将新增顶点等于待求等值面值,在剖分三棱柱的同时求得等值点,并将等值点作为四面体的顶点,有机的将传统中完全分离的剖分和剖分后的插值部分进行融合,优化了提取等值面的整个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棱柱11剖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采用计算机软件实现自动运行流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采用FVCOM 模型生成的海洋温度场数据,其采用a坐标系,层数为6层,属于不规则三角形。参见图1,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实施例的步骤如下步骤a,加载第一时刻各层离散点数据,将各层的点数据及三角网对应关系读入内存, 将第i层和第i+Ι层三角网对应的点组成第i层三棱柱,i取值为1,2,…N-1,即对首层及第二层的三角网对应的点组成的首层三棱柱,将第二层及第三层三角网组成第二层三棱柱,并依次将剩下的三角网组成三棱柱结构,从而将N层三角网结构组合成N-I层三棱柱结构,N为三角网数据层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振峰姚远姚明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