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粗粒度可重构阵列的配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6000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4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应用于粗粒度可重构阵列的配置方法,针对一定规模的粗粒度可重构阵列,包括以数据链路为基本描述对象的配置定义方案及相应的配置生成和配置映射方案。该配置定义方案中,一个程序对应多条配置,一条配置对应一条数据链路,每条数据链路由多个存在数据依赖关系的可重构单元组成。与传统的以RC为基本描述对象的方案相比,它可以隐藏这些RC间的互连信息、提供更大的配置信息压缩空间,因而有利于减少配置总量和配置切换的时间。此外,一条描述数据链路的配置由一条路由及功能配置和一条或多条数据配置组成,多条数据配置共用一条路由及功能配置信息,一条配置的切换包括一次路由及功能配置的切换后一次或多次数据配置的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嵌入式可重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为粗粒度可重构计算阵列提出的配置方法。
技术介绍
可重构计算是目前高性能并行计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能够在性能、功耗及灵活性三个方面取得一个很好的权衡,粗粒度可重构计算阵列是可重构系统的运算部件, 拥有海量的计算资源和充足的路由资源,通过对其运算单元的功能和路由进行合理配置, 可以充分的发掘计算的并行性。相对于通用处理器来说,可重构计算阵列的运算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因而特别适合计算密集型和数据密集型的应用,尤其是图形和视频解码应用。根据重构方式的不同,可重构系统可以分为静态可重构系统和动态可重构系统。 静态可重构系统是指可重构部分的逻辑功能静态重载。相对于静态可重构系统,动态可重构系统能够在系统运行时改变其配置,从而减少了配置重构的开销,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但由于阵列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配置文件的不断增加,在可重构系统处理视频编解码等高性能并行计算的应用过程中,配置切换的开销往往是制约其性能提高的瓶颈,并且这一开销在可重构多媒体系统的功耗开销中占主要地位。进一步的缩短配置切换的时间并减少配置频繁切换所带来的功耗开销对粗粒度可重构阵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人齐志曹鹏时龙兴陆生礼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