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衣冷凝用热交换器及干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5713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3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衣冷凝用热交换器及干衣机,所述的热交换器由塑料薄膜构成,为外界空气风冷式热交换器,内部包括两组方向不同互不相通的风道,每组风道由多个空气腔构成,两组风道的空气腔依次交错间隔,同一组风道的每两个相邻近的空气腔之间为另一组风道的一空气腔,彼此由塑料薄膜壁间隔构成。所述的两组风道分别为冷凝风道和外界空气风道,外界空气风道一端设有冷凝风机,另一端直通外界,冷凝风道一端通入湿热空气,另一端排出冷凝后的空气和冷凝水,其中,所述的塑料薄膜厚度在0.1~0.5mm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衣冷凝用热交换器及干衣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及干衣机,尤其是一种使用塑料薄膜制造的干衣冷凝用热交换器及干衣机。
技术介绍
在用于衣物干燥机或者洗衣干衣机的干衣机构中,生成加热空气的装置大多采用通过加热器来加热空气的加热方式。现有电热式干衣机一般采用加热丝或加热管作为热源,此类产品能耗高,烘干时间长且安全性差。为了降低能耗,开发出了热泵式干衣机,使用热泵系统,加强对热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降低电能的消耗。热泵式衣物干燥装置中设置有如下的空气循环通道:由热泵循环系统中的冷凝器进行过加热的加热空气被送入装有衣物的干燥室内,从衣物中夺取了水分的吸湿空气被送回到蒸发器处进行除湿,除湿后的空气再次由冷凝器加热,并送入干燥室中。虽然这些热泵干衣机的能耗有所降低,但是干衣速度方面,没有提高,干衣过程所需时间仍然较长,一般烘干7-8KG衣物需要2-3个小时。为了短时间内除去衣物中的水分,人们采取各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干衣机所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加强表面空气流通,增大热交换面积。尽管使用这些方法,但干衣过程的能耗和时间依然居高不下。且在高温下烘干衣物,对织物本身有破坏,并容易产生皱褶和缩水。申请号为200610153406.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使产生在干燥室与热泵之间循环的干衣空气的热泵实现稳定操作的衣物干燥装置。其中,由热泵中的加热器进行过加热的空气送入作为干燥室的盛水桶中,从盛水桶排出的空气穿过过滤器单元后回到热泵,由吸热器除湿之后再送至加热器,形成空气循环通道。过滤器单元中设有线屑过滤器,并且设有与空气排出口及空气导入口相连通的管道。现有利用冷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冷凝型热交换器应用到干衣机中或洗干一体机中,一般采用金属薄片经过焊接工艺构成烘干风道和交错的冷凝风道,这种冷凝器加工工艺较复杂,不能随意根据洗衣机结构进行加工制造,成本较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由塑料薄膜材料构成的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干衣冷凝用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塑料薄膜材料干衣冷凝用热交换器的干衣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干衣冷凝用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交换器由塑料薄膜构成,为外界空气风冷式热交换器,内部包括两组方向不同互不相通的风道,每组风道由多个空气腔构成,两组风道的空气腔依次交错间隔,同一组风道的每两个相邻近的空气腔之间为另一组风道的一空气腔,彼此由塑料薄膜壁间隔构成。其中,所述的塑料薄膜厚度在0.05~1.5mm之间。优选的,所述的塑料薄膜厚度在0.08~0.8mm之间;更优选的,所述的塑料薄膜厚度在0.1~0.5mm之间所述的两组风道分别为冷凝风道和外界空气风道,外界空气风道一端设有冷凝风机,另一端直通外界,冷凝风道一端通入湿热空气,另一端排出冷凝后的空气和冷凝水。所述的冷凝风道内的湿热空气的流动方向为自上而下流动。优选的,外界空气风道内的外界空气横向流动。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上所述干衣冷凝用热交换器的干衣机,包括盛衣桶、出风口、过滤器、烘干风机、加热装置及进风口,还包括集水盒,所述的出风口与热交换器连通,热交换器与集水盒连通,集水盒与进风口连通,过滤器设于出风口与热交换器之间,烘干风机和加热装置依次设于集水盒与进风口之间。所述的集水盒通过排水泵与外部连通,集水盒内设有控制排水泵开启的水位感应开关。所述的过滤器由至少两层过滤网构成,距离出风口较近的一层过滤网可拆卸。所述的过滤器与热交换器之间和集水盒与烘干风机之间设有同一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内部设有两组气流风路,分别为湿热空气风路和余热回收风路,两组气流风路构成热交换结构,湿热空气风路连通过滤器与热交换器,余热回收风路连通集水盒与烘干风机。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换热器,湿热空气风路和余热回收风路双向交叉对流的设于换热器内,对应两组风路外壳上部分别设有湿热空气风路进风口和余热回收风路出风口、下部设有湿热空气风路出风口和余热回收风路进风口,热空气风路进、出风口和余热回收风路进、出风口均对角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外界空气风冷采用塑料薄膜材料的热交换器,热交换效率高,以塑料薄膜作为热交换器材料,制造工艺更为简单;更容易根据干衣机或用于洗干一体机的不同干衣功率,组合制造安装;使用该热交换器的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重量更轻便于运输,且成本更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断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热交换器风路流通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干衣机循环干衣系统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热交换器风路流通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干衣机循环干衣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干衣冷凝用热交换器,安装于干衣机或者是具有干衣功能的洗衣机内。所述的热交换器1由塑料薄膜构成,为外界空气风冷式热交换器,内部包括两组方向不同互不相通的风道11、12,每组风道由多个空气腔构成,两组风道11、12的空气腔13、14依次交错间隔,同一组风道的每两个相邻近的空气腔之间为另一组风道的一空气腔,彼此由塑料薄膜壁间隔构成。所述的两组风道11、12分别为冷凝风道11和外界空气风道12,外界空气风道12一端设有冷凝风机15(参阅图3),另一端直通外界,冷凝风道11一端通入湿热空气,另一端排出冷凝后的空气和冷凝水。冷凝风道11由空气腔13构成,外界空气风道12由空气腔14构成,冷凝风道11两相邻近的空气腔13之间为外界空气风道12的一空气腔14。为不使冷凝水附着在空气腔壁上形成热阻,降低冷凝效率,所述的冷凝风道11内的湿热空气的流动方向为自上而下流动。优选的,外界空气风道12内的外界空气横向流动。其中,所述的塑料薄膜厚度L在0.05~1.5mm之间;优选的,所述的塑料薄膜厚度在0.08~0.8mm之间;更优选的,所述的塑料薄膜厚度在0.1~0.5mm之间。本实施例采用0.1mm的塑料薄膜。所述空气腔截面形状不局限于矩形、圆形、椭圆型,还可以空气腔壁设有利于冷凝水落下的各种波纹形状,或是上述任意形状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塑料薄膜为耐高温的塑料薄膜,例如,可以达到150℃不变形的聚酰亚胺薄膜。本实施例所述的塑料薄膜采用热变形温度为80-100℃的聚乙烯薄膜。实施例一如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干衣机,包括盛衣桶2、出风口、过滤器3、热交换器1、集水盒4、烘干风机5、加热装置6及进风口,所述的出风口与热交换器1连通,热交换器1与集水盒4连通,集水盒4与进风口连通,过滤器3设于出风口与热交换器1之间,烘干风机5和加热装置6依次设于集水盒4与进风口之间(出风口及进风口在图中均未示出)。所述的集水盒4通过排水泵41与外部连通,集水盒4内设有控制排水泵41开启的水位感应开关42。其中盛衣桶2、出风口、过滤器3、烘干风机5、加热装置6及进风口均可以采用现有设计,出风口和进风口是指盛衣桶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加热装置6一般采用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干衣冷凝用热交换器及干衣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衣机,包括盛衣桶、出风口、过滤器、烘干风机、加热装置及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衣冷凝用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由塑料薄膜构成,为外界空气风冷式热交换器,内部包括两组方向不同互不相通的风道,每组风道由多个空气腔构成,两组风道的空气腔依次交错间隔,同一组风道的每两个相邻近的空气腔之间为另一组风道的一空气腔,彼此由塑料薄膜壁间隔构成,两组风道分别为冷凝风道和外界空气风道,外界空气风道一端设有冷凝风机,另一端直通外界,冷凝风道一端通入湿热空气,另一端排出冷凝后的空气和冷凝水,冷凝风道内的湿热空气流动方向为自上而下流动;集水盒,所述的出风口与热交换器连通,热交换器与集水盒连通,集水盒与进风口连通,过滤器设于出风口与热交换器之间,烘干风机和加热装置依次设于集水盒与进风口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盒通过排水泵与外部连通,集水盒内设有控制排水泵开启的水位感应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由至少两层过滤网构成,距离出风口较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海山吕佩师许升宋华诚徐永洪宋斌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