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通过在UC-EBG结构周期单元贴片上刻H型槽,并引入一级分形结构,来设计多频带新型电磁带隙结构的实现方法,属于电磁传播与接收的
技术介绍
1. EBG结构的概念及其带隙形成机制光子晶体是具有频率带隙的周期性介电材料,最初在光学领域提出,后来拓展到微波、毫米波段被称为微波光子晶体或者电磁带隙,简称EBG结构。EBG结构具有奇异的电磁波传播特性,可以采用金属、介质、铁磁或者铁电物质植入介质材料周期性排列构成,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早期人们提出的电磁带隙结构,其带隙产生机理均属于Bragg散射机制,必须满足Bragg条件,S卩a= λ g/2,其中,a是周期单元尺寸,λ g是光子晶体带隙频率对应的导波波长。因此,Bragg型微波光子晶体的结构尺寸相对比较大,在实际使用中受到很大限制。 1999 年,UCLA 的 D. Siecenpiper 设计了一种“蘑菇”型(Mushroom-Iike)EBG 结构(文献 1, John D Joannopolous,Robert D Meade,Joshua N Winn. Photonic Crystal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慧平,赵腊梅,刘凌宇,纪越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