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增彦专利>正文

杀虫混合液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54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降低药害、增效杀虫、降低毒性的杀早混合液剂新光一号。新光一号是根据棉铃早的不同抗性水平,利用共毒系数和共价系数两个标准,按不同比例混合已知杀早剂氰菊酯、对硫磷、辛硫磷,并配合降低药害物质、增效剂复配而成。上述成分配合杀虫液剂常用的乳化剂、溶剂组成的新光一号是目前防治农业害虫,特别是棉田抗性棉铃虫最经济有效的农药之一。(*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nsecticidal mix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w mixture of killing and killing agent, a new kind of mixture, which can reduce the injury,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toxicity. The new one is depending on the boll early with different resistance levels, the CO toxicity coefficient and covalent coefficients of two standar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known agent kill early beta cypermethrin and parathion, Phoxim and parathion, with reduced phytotoxicity and synergistic agent compounded material. It i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pesticides to control agricultural pests, especially Cotton Bollworm Resistant Cotton bollw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降低药害、增效杀虫、降低毒性的杀虫混合液剂新光一号。新光一号是根据棉铃虫的不同抗性水平,利用共毒系数和共价系统两个标准,按不同比例将已知杀虫剂溴氰菊酯,对硫磷、辛硫磷混合,并配合降低药害物质,增效剂复配而成。上述各成分配合杀虫液剂常用的乳化剂、溶剂组成的新光一号,是通过已知杀虫剂的三元复配,既能防治对菊酯类产生抗药性的棉铃虫,同时降低了对硫磷的用量,降低了毒性,再通过加入能够降低辛硫磷对棉花产生药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药效的增效剂,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新光一号对各种农业害虫有增效的防治作用,能够减少杀虫剂用药量、降低毒性、药害,减少环境污染,是目前棉田防治虫害最经济、有效的药剂之一。杀虫混剂是品种多数量大,应用面十分广泛的一类农药混剂。杀虫谱不同的药剂混配扩大杀虫谱;速效性能的与残效性长的药剂混用,使杀虫作用迅速而持久;高价杀虫剂与低价杀虫剂混用可降低成本;利用杀虫间的增效作用提高治虫效果,防治抗性害虫。除虫菊酯与有机磷类杀虫剂之间混配对多种害虫增效的例子很多,美国专利US4305934公开了辛硫磷-氯菊酯混剂(140),欧洲专利申请EP-A-15598公开了辛硫磷-氯氰菊酯和辛硫磷一氰戊菊酯混剂对棉叶螨增效。也有报道证明甲基对硫和氟氯氰菊酯的混剂对玉米螟和草地夜蛾增效。近年来,由于棉田害虫抗药性发展,菊酯类农药在河北、山东高抗地区对棉铃虫失去了控制能力。甚至出现过在棉铃虫大发生时期,有些地方已无药可治,不得不用手捉虫的情况,因此选择经济高效的农药制剂,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棉铃虫防治的问题,对18个农药品种的2160个配方进行了筛选,以不同农药混合后必须有增效作用,以及和其它混剂和农药品种比较应用价值必须最大为标准,选出了溴氰菊酯、辛硫磷和对硫磷三种农药混配药剂。在具体筛选中,本专利技术采用孙云沛-Johnson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剂的增效作用,采用“应用系数法”评价药剂的经济有效价值(详见《农药》1990,2期,36页),选用应用系数最大、共毒系数较好的药剂作为中选药剂。对于不同抗性水平的棉铃虫,溴氰菊酯、对硫磷、辛硫磷三种杀虫有效成分有不同的最佳配比,在对菊酯类抗性水平低的地区,溴氰菊酯的比例略高,抗性水平高的地区,溴氰菊酯的比例降低;且在实际应用中对硫磷用量过大可能导致中毒;辛硫磷用量过大会对植物产生药害。上述三种药剂复配,既能防治对菊酯类产生抗性的棉铃虫,又可减少药害,降低毒性,提高药效,降低成本。具体说来,本专利技术三种杀虫有效成分的配比范围为溴氰菊酯∶对硫磷=1-32∶20-172∶0-156。本专利技术杀虫有效成为在制剂中的含量一般从20-80%。本专利技术的混合液剂中,还可进一步加入各种对菊酯类或有机磷类杀虫剂有增效作用的增效剂。增效剂可以是胡椒基丁醚、芝麻醚、八氯二丙醚、SV1、SV2增效醚等等。较优选的采用芝麻醚作为增效剂。在本专利技术液剂中,增效剂的含量一般为组合物总含量的0-15%。在生产中发现,使用高浓度的辛硫磷,会对棉株造成生长抑制,促进早衰等作用。由于生长抑制和早衰都涉及到植物生长激素比例较低,因此为了克服药害,本专利技术制剂中还可进一步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等物质。优选的采用赤霉素,赤霉素的用量占组合物总含量为0-1%。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具有保蕾作用,对棉花增产增收起一定作用。除上述各种有效成分外,本专利技术的液剂中还含有制备杀虫液剂常用的乳化剂和溶剂。各种配制乳油的乳化剂和溶剂在本专利技术中都适用,详见《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出版社,1983)一书中的有关内容。乳化剂含量一般为液剂的5-20%,余量为溶剂。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液剂组成如下溴氰菊酯 0.5-16%辛硫磷 20-86%对硫磷 0-78%增效剂 0-15%植物生长调节剂 0-1%乳化剂 5-20%溶剂 余量将上述各成分均匀混合,即可配成本专利技术液剂。本专利技术液剂为外观均匀的棕红色油状液体,密度为1.02g/cm3。本专利技术液剂的理化性能和各种指标均符合有关农药乳油的国家标准。在实际应用中,把有效量的本专利技术液剂用水稀释,喷洒防治害虫。本专利技术液剂可用于棉田多种害虫的防治,优选地防治棉田棉铃虫。除非另外指明,本专利技术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体积百分比。下面具体的制剂和药效实施例,仅对本专利技术作出了详细说明,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几种单剂应用系数的测定采用室内精密毒力测定的方法,测定下表内各药剂的Lc50值,试验于91年7月6日进行。采用人工室内饲养的三铃棉铃虫幼虫作为试虫。将药剂用水稀释成系列浓度,采用potter喷雾塔喷雾,喷药量5ml,每个重复用10只棉铃虫,每个药剂重复三次,对照组喷等量水。喷药完毕后,试虫在27℃条件下继续饲养,48小时后检查试验,以轻轻拔动试虫无反应为死亡,记录、计算Lc50值,并进一步计算应用系数。配方一50%新光一号乳油溴氰菊酯 1%辛硫磷 40%对硫磷 8%芝麻醚 1%赤霉素 0.1%203乳化剂 8%二甲苯 余量表一、几种单剂的应用系数测定药品 公斤价格 等价格当量 等价Lc90 实测Lc90 应用系数(元) (ppm) (ppm)10%安绿宝 50 2 1028 4154 0.255%来福灵 50 1 514 643 0.82.5%溴氰菊酯 50 0.5 257 257 140%久效磷 23 17.4 8944 4416 2.0350%甲胺磷 16 31.25 16063 3653 4.4050%对硫磷 16 31.25 16063 1784 950%辛硫磷 18 27.3 14289 1462 9.7750%新光一号 39 12.32 6590 448 14.71从实验结果可知,新光一号的应用系数最大。即在上述药剂达到相同防治效果的情况下,新光一号成本最低,应用价值最大。实施例二对高抗棉铃虫精密毒力测定本实验采用1992年河北冀县棉田三龄棉铃虫作为试虫。除采用配方二的新光一号作为供试药剂外,本实施例精密毒力测定的方法和实施例一相同,利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计算共毒系数。详见配方二表二。配方二溴氰菊酯 0.5份辛硫磷 73份对硫磷 26.5份增效醚 4份本试验中还比较了不加入增效剂的新光一号的药效。在表二中不加增效剂的新光二号用*表示。表二、对高抗棉铃虫精密毒力测定(1992年,冀县)药品 毒力方程 Lc50(ppm) Lc90(ppm)共毒系数溴氰菊酯 y=1.545x+2.0941 76 512对硫辚 y=1.9063x+0.0314 404 1896辛硫磷 y=1.7976x+0.2167 458 2360新光一号* y=2.1156x+0.4211 146 588 279新光一号 y=2.009x+0.8524 116 503 352实验数据表明,新光一号对棉铃虫具有增效的防治作用,共毒系数为352,增效近三倍半,加入增效剂后,防治效果略有提高。实施例三对中抗地区棉铃虫精密毒力测定本实验采用1990年河北冀县棉田,三龄棉铃虫作为试虫。该地区此时棉铃虫对菊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药害、降低毒性、增效杀虫混合液剂,其特征在于液剂中含有溴氰菊酯、辛硫磷和对硫磷杀虫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降低药害、降低毒性、增效杀虫混合液剂,其特征在于液剂中含有溴氰菊酯、辛硫磷和对硫磷杀虫剂。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溴氰菊酯、辛硫磷和对硫磷以1-32∶20-172∶0-156的比例混合。在混合液剂中有效成分占总重量的20-80%(重量体积百分比)。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液剂,其特征在于液剂中含有增效剂。4.根据权利要求3的液剂,其中的增效剂可以是增效磷、增效醚、八氯二丙醚、芝麻醚胡椒基丁醚。5.根据权利要求4的液剂,其中优选的增效剂是芝麻醚。6.根据权利要求3的液剂,其特征在于液剂中含有0-15%的增效剂(重量体积百分比)。7.根据上述任一的权利要求的液剂,其特征在于液剂中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降低药害。8.根据权利要求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彦李士进
申请(专利权)人:李增彦李士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