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化学品自燃温度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43742 阅读:313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6-16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化学品自燃温度测定装置,现有技术中的仪器的反应速度慢和人为因素会产生较大误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整体试验测定装置,数据采集电路和后期数据处理。启动试验装置,将可燃液体化学样品放入装置后,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数据送往电脑经过数据处理和显示,得到液体化学品的热焰自燃温度、冷焰自燃温度、时间延迟、气压值、反应起始温度等待测值。本装置充分考虑了试验的安全性、准确度和精确度要求,最大量简化人工部分,减少由人工操作造成的测定值误差,高效快速测定液体化学品自燃情况下的各项参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温度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化学品自燃温度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自燃是指物质在无外部点火源(如火花或火焰)作用的情况下,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可燃物质和空气接触都会发生缓慢的氧化过程,但速度很慢, 释放的热量也很少,同时由于不断向周围环境散热,不能像燃烧那样出现发光现象。如果温度升高或其他条件改变,氧化反应速率加快,释出热量增多,不能全部散发掉就积累起来, 使物质本身温度逐步升高。当到达这种物质自行燃烧的温度时,就会自行燃烧起来,这就是自燃。使某种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也叫自燃温度。在低于自燃温度时出现的物质发出的微弱的、淡蓝色的冷光或火焰称为冷焰,此时的温度称为冷焰自燃温度。物质从受热到着火之间的时间,是指从样品加入试验烧瓶至着火的时间,此时间称为着火延迟时间。国标GB/T 21860—2008 (以下简称国标)中规定了测量液体化学品自燃温度所用的部分试验装置要求坩埚炉的控制精度士rc,均勻性达到特定要求(见国标);要求测温热电偶为K分度、鹏硅酸盐材质烧瓶、500ul IOOOUI注射器、计时器等。国标中还规定了测量步骤依次为温控过程,控制烧瓶内部温度达到预定值;加入样品,保证黑暗环境;试验观察是否发生自燃,此过程中涉及到多次温度调整(见国标);增加试验样品量试验;记录试验数据。国标中使用可变电位的记录器记录烧瓶内部温度的变化,使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着火延迟。这两种测量方式因为仪器的反应速度和人为因素会产生较大误差,同时因为这两项测量涉及到自燃温度和着火延迟的测定,关系重大,本专利技术中做了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液体化学品自燃温度测定装置。本专利技术包括坩埚炉温度控制系统、模数转换电路、上位机处理系统。坩埚炉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坩埚炉和温度控制器,模数转换电路包括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A/D转换电路、 电源电路、按键电路、可见光传感器阵列、通信电路、LED显示电路等,上位机处理系统为PC 机,坩埚炉采用陶瓷纤维保温材料,以电阻丝为加热元件,坩埚盖左右对称分为两部分,中间开孔,孔径根据放入烧瓶的孔径来决定。直角玻璃导管和测温热电偶T放入烧瓶内部,测温热电偶T和玻璃导管都固定在坩埚盖上。烧瓶外围由铝箔均勻包裹,同时在烧瓶颈部底端,烧瓶中部和底部的外侧分别用铝箔包裹A,B,C三个K分度热电偶,这三个热电偶的引线从坩埚盖底部的凹槽中引出。可见光传感器阵列设置在铁架台,可见光传感器阵列可以灵活调整角度,铁架台放在坩埚炉盖上,同时保证可见光传感器阵列可以透过坩埚盖上的孔监视烧瓶内部情况。中控温热电偶D连接到温度控制器上,作为温度控制的依据,D布置在坩埚炉内侧壁中间位置。同时温度控制器将热电偶D的温度值通过RS485接口传到PC机中。T,A,B,C四个热电偶产生的模拟信号同气压传感器的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换电路进行数模转换,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通过串口传到PC机中。可见光传感器阵列为由五个可见光传感器构成感光阵列。可见光传感器主要对可见光敏感,通过调节内部可调电阻和采用纳米环氧树脂封装器件感光部分,可以消除红外线和紫外线对感光器件的影响,达到类似人眼的效果。在黑暗环境中捕捉出现的可见光,同时传送出相应电信号给微控制器。通过实验铁架台夹子布置在正对着坩埚盖1开孔的正上方适当距离处。A/D转换电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之后数字信号经微控制器和通信电路传到PC机存储,这些数据信号同时通过LED显示电路显示。电源电路为微控制器工作电路提供电源。按键电路作为外部输入控制微控制器的动作。可见光传感器阵列产生的信号, 首先经过微控制器的处理然后通过通信电路传到PC机存储。温度控制器通过控温热电偶来控制坩埚炉的温度,同时将坩埚炉当前的温度通过RS485接口传到PC机。电源电路部分包括电源接口 J2,备用电源接口 Jl,自锁开关S2,过流保护开关Fl, 第一稳压二极管D13,第一二极管D10、第二二极管D11、第二三极管D12,第一极性电容C30、 第二极性电容C32、第三极性电容C34、第四极性电容C35,第一非极性电容C31、第二非极性电容C33、第三非极性电容C36、第四非极性电容C37,第一发光二极管D14、第二发光二极管 D15、第三发光二极管D16,第一电阻R9、第二电阻R10、第三电阻R11、第四电阻R12。电源接口 J2是三脚插座,J2的1脚连接自锁开关S2的2脚,J2的2、3脚并接后连S2的5脚。 S2的1脚连接第三二极管D12的阳极,S2的6脚接地,S2的3、4脚悬空。D12的阴极连接到过流保护开关Fl的一端,Fl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二极管DlO的阴极、第一极性电容C30 的阳极、第一稳压二极管D13的阴极、第一非极性电容C31的一端和稳压芯片TO的输入端, U5输出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lO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ll的阴极、第二极性电容C32的正极、 第二非极性电容C33 —端,第一电阻R9 —端和VCC8端,R9另外一端连接到第一发光二极管 D14的正极,D14负极接地。稳压二极管D13的正极、第一极性电容C30的负极、第一非极性电容C31的另一端、稳压芯片U5的接地端、第二极性电容C32的负极、第二非极性电容C33 的另一端和备用接口 Jl的2脚都接地。备用接口 Jl的1脚接Dll的正极,稳压芯片U5的输出端接到稳压芯片U6输入接口,TO输出端与第三极性电容C34的正极、第三非极性电容 C36的一端以及第二电阻RlO的一端连接,RlO另一端接到第二发光二极管D15的正极,稳压芯片U5芯片的1脚、第三极性电容C34的负极、第三非极性电容C36的另一端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15的负极接地。U6输出端与稳压芯片U7输入端连接,U7输出端与到第四极性电容C35的正极、第四非极性电容C37的一端以及第三电阻Rll的一端,Rll另一端接到第三发光二极管D16的正极,稳压芯片U7的1接口、第四极性电容C35的正极、第四非极性电容C37的另一端、第三发光二极管D16的负极接地。电源地端和数字电源地端通过第四电阻Rl2相连。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13、第六电阻R14,第五极性电容C38,第五非极性电容C39,测温芯片U8。第五电阻R13、第六电阻R14 —端相连接到电源VCC3. 3,第五电阻R13 另一端接U8的1脚,第六电阻R14另一端接测温芯片U8的2脚。测温芯片U8的4脚5脚 6脚7接脚地,8脚接电源VCC3. 3。同时测温芯片U8的1脚接主控芯片Ul的47脚、同时测温芯片U8的2脚接主控芯片Ul的46脚。按键电路部分包括相同第一至第八按键共8个按键,一个上拉电阻JPl。所有八个按键一端分别与上拉电阻JPl的2脚至9脚、主控芯片上的79脚、80脚、78脚、1脚、53脚、 52脚、14脚和13脚连接,八个按键的另一端都接地。LED显示电路部分包括第四发光二极管D17、第五发光二极管D18、第六发光二极管D19、第七发光二极管D20、第八发光二极管D21、第九发光二极管D22、第十发光二极管 D23、第十一发光二极管D24。第一排阻R15,第二排阻R16。八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全部接地,发光二极管D17、发光二极管D18、第六发光二极管D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王启肖琨范昕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量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3年03月19日 12:57
    不错,有商业前景,希望有进一步交流···
    0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