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兆刚专利>正文

无动力防漏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43074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6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防漏除尘器,包括落料管、回流管、尘气分离装置、大气连通孔、可调阻尘软帘、导料槽、上皮带和下皮带,还包括一个封闭箱体,该封闭箱体上方与落料管、尘气分离装置连通,其下方与底部机架连接,在尘气分离装置的上部与落料管之间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导料槽的底部为由高耐磨材料制成的托板支撑,在封闭箱体内的前端设置有自动控制的可调阻尘软帘,该可调阻尘软帘根据封闭箱体的长度可设置多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无动力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将受料部分改为全封闭式,将原斜托辊更换为高耐磨材料制成的托板,传动更加平稳,加之内外封闭使物料无法外漏,从而解决了中转传输漏料的难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皮带传输转运过程中的除尘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无动力防漏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输送固体物料的方法大都采用多段位皮带传输,并在各段位皮带的衔接处设有一转运站,该转运站包括有一设在上段的上皮带与下段的下皮带之间的物流导槽,该物流导槽上部设有一进料口,由上皮带将物料送入物流槽中,物流在下落时会产生大量冲击粉尘和散落碎块,污染环境。为了解决皮带运输过程中转运站的粉尘问题,目前国内处理这类粉尘的方案大致有二类一种是传统除尘方式,例如布袋除尘、多管除尘、静电除尘等,这种除尘方式在工业运行中大都存在耗能大,除尘效果差,维护费用高,产生二次排放污染的弊端;另一种是新型的除尘方式,即无动力除尘器,这种除尘方式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空气在流动时所产生的压力转换成动力,使含尘空气进入分离装置后进行惯性、重力沉降、过滤等自动分离除尘,粉尘回落到皮带上被带走,脱尘空气通过大气连通孔排到外部空间,有效解决封闭环境内的空气压力问题,但是这种无动力除尘方式不能解决物料在下落过程中转运站漏料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动力除尘器的防漏问题。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动力防漏除尘器,包括落料管、回流管、尘气分离装置、大气连通孔、可调阻尘软帘、导料槽、上皮带和下皮带,所述落料管位于上皮带和下皮带之间,落料管前方设置有尘气分离装置,该尘气分离装置的两侧设有大气连通孔,在尘气分离装置的上部与落料管之间连接有回流管,还包括一个封闭箱体,该封闭箱体上方与落料管、尘气分离装置连通,其下方与底部机架连接,所述导料槽的底部为托板支撑。所述托板由高耐磨材料制成。在封闭箱体内的前端设置有自动控制的可调阻尘软帘。在落料管入口处的上皮带下方设置有与上皮带接触的无动力清扫器。所述可调阻尘软帘根据封闭箱体的长度可设置多处。有益效果本技术是在无动力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将受料部分改为全封闭式,将原斜托辊更换为高耐磨材料制成的托板,传动更加平稳,加之内外封闭使物料无法外漏,从而解决了中转传输漏料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A局部剖面图。图中1落料管、2回流管、3尘气分离装置、4大气连通孔、5可调阻尘软帘、6导料槽、7托板、8下皮带、9上皮带、10封闭箱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在无动力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将受料部分改为封闭式结构, 将导料槽6原斜托辊更换为高耐磨材料制成的托板7,传动更加平稳,加之内外封闭使物料无法外漏,从而解决了中转传输漏料的难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包括落料管1、回流管2、尘气分离装置3、大气连通孔4、可调阻尘软帘 5、导料槽6、上皮带9和下皮带8、封闭箱体10。所述落料管1位于上皮带9和下皮带8之间,上皮带9上的物料通过该落料管1 转运至下皮带8上,从而实现一次转运。所述尘气分离装置3的两侧设有大气连通孔4,前端设置有挡板,用于阻止粉尘通过,该尘气分离装置3设置在落料管1前方。所述回流管2设置在尘气分离装置3的上部与落料管1之间。所述封闭箱体10上方与落料管1、尘气分离装置3连通,下方与底部机架连接。所述导料槽6底部的原斜托辊改为托板7支撑,皮带在托板7上的传动更加平稳, 物料不易因皮带的抖动洒落(如图2所示)。 所述托板7由高耐磨材料制成。在封闭箱体10内的前端设置有自动控制的可调阻尘软帘5。在落料管1入口处的上皮带9下方设置有与上皮带9接触的无动力清扫器。所述可调阻尘软帘5根据封闭箱体10的长度可设置多处。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物料在上皮带9传送至终端时通过落料管全部落到下皮带8上,同时开始出现粉尘。位于后侧的部分粉尘由于下落物料的阻挡被迫先后运动,通过位于后侧的过滤网,清新空气通过位于其上部的排气孔流出,受阻的粉尘被迫折回随物料前行。大部分粉尘随物料下降沿皮带的前行方向运行,由于一部分粉尘撞击皮带上方封闭箱体10的上壁后能量逐步衰竭落回皮带;其余大部分沿下皮带8前行的粉尘进入的至尘气分离装置3,清新空气通过大气连通孔4排出,由于物流的下泻在尘气分离装置中形成正压,同时由于物流的下泻对回流管产生负压,在这样正负压的作用下,尘气分离装置3内的粉尘沿回流管2返回落料管1,粉尘沿回流管2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同时粉尘与回流管2的内壁发生摩擦产生一些热量消耗部分能量,粉尘之间碰撞也消耗一部分能量, 当粉尘到回流管2的顶部时动能达到最小势能最大,由于粉尘回流管2的顶部要高于与落料管1相通的接口,这样气流顺向进入落料管1完成有效循环,经过这样一个循环,大部分粉尘的能量初步衰竭落回下皮带8。部分继续随物料前行的粉尘还会在前方的遇到若干可调阻尘软帘5的阻挡返回, 经过几个折返基本能量耗尽,至物料运行至除尘器出口时已基本没有粉尘。另外把封闭箱体10的顶部设计为半圆状可以使粉尘与封闭箱体10顶部碰撞后方向不一致以形成新的碰撞,加快其能量衰竭的速率,同时不至于出现死角,更能形成彻底除尘的效果。这种封闭式除尘方式在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空气在流动时所产生的压力转换成动力,使含尘空气进入尘气分离装置3后进行惯性、重力沉降、过滤等自动分离除尘,粉尘回落到下皮带8上被带走,脱尘空气通过大气连通孔4排到外部空间,有效解决封闭环境内的空气压力问题,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同时封闭式结构也解决了落料的问题, 它改变了传统的单一除尘设计理念,是传统除尘器的升级换代产品,是防漏与除尘相结合的全新设计。权利要求1.一种无动力防漏除尘器,包括落料管(1)、回流管(2)、尘气分离装置(3)、大气连通孔(4)、可调阻尘软帘(5)、导料槽(6)、上皮带(9)和下皮带(8),所述落料管(1)位于上皮带(9 )和下皮带(8 )之间,落料管(1)前方设置有尘气分离装置(3 ),该尘气分离装置(3 )的两侧设有大气连通孔(4),在尘气分离装置(3)的上部与落料管(1)之间连接有回流管(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封闭箱体(10),该封闭箱体(10)上方与落料管(1 )、尘气分离装置 (3)连通,下方与底部机架连接,所述导料槽(6)的底部为托板(7)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防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7)由高耐磨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防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在封闭箱体(10)内的前端设置有自动控制的可调阻尘软帘(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防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在落料管(1)入口处的上皮带(9)下方设置有与上皮带(9)接触的无动力清扫器。5.根据权利要求广4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防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阻尘软帘(5)根据封闭箱体(10)的长度可设置多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防漏除尘器,包括落料管、回流管、尘气分离装置、大气连通孔、可调阻尘软帘、导料槽、上皮带和下皮带,还包括一个封闭箱体,该封闭箱体上方与落料管、尘气分离装置连通,其下方与底部机架连接,在尘气分离装置的上部与落料管之间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导料槽的底部为由高耐磨材料制成的托板支撑,在封闭箱体内的前端设置有自动控制的可调阻尘软帘,该可调阻尘软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刚
申请(专利权)人:王兆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