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装置的锁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3591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13:41
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锁具,包含旋转扣件及锁本体;其中,旋转扣件具有延伸部及止回部共同形成T字形结构,锁本体与旋转扣件连接,且具有钥匙孔,供钥匙插入其中对锁本体进行开锁操作。此外,锁本体于该延伸部的径向上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且钥匙插入钥匙孔操作锁本体由第二位置往第一位置进行位移,同时锁本体驱动旋转扣件旋转至开锁位置;当锁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锁本体并受按压而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进行位移,同时锁本体驱动旋转扣件旋转至闭锁位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锁具,且特别是有关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防盗锁。
技术介绍
在现代生活当中,消费性电子产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上现今快速的生活型态及人们对即时信息的需求,可携带性的电子产品已成人们必需品之一。然而,这些产品由于其需求性高且广受欢迎、单价较高、体积小而携带方便等特点,遭致失窃或被盗取的可能性亦随之增加。为防止他人偷窃,遂设计出一种锁具结构以供用于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锁通常具有开口或锁孔,该开口或锁孔周围并且通常环绕或含有强化结构。锁具能以其锁扣件与电子产品的锁孔连接,再通过锁具的锁机构控制锁扣件的活动,以完成开/闭锁的目的。唯使用上述锁具并操作闭锁时,往往需要例如在使锁扣件插入锁孔之后, 同时间且各别地操作锁扣件及锁本体;或者,在使用上需将钥匙对准钥匙孔插入,以控制锁扣件的活动或者锁的开/闭,而提高操作的不便利性。因此用于电子装置的锁具不论在操作方式或结构设计上均有改良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的旋转扣件,以防止贵重商品如电子装置被盗的锁具。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操控简便、能快速与待防盗物品例如电子装置连接/脱离的锁具。本技术提供一种能与电子装置的锁孔连接的锁具。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锁具为钥匙锁,包含外壳、锁本体,以及旋转扣件。其中外壳形成有通常为由两个相互分离的柱状结构所构成的穿锁部或突伸部,而在穿锁部的两个柱状结构之间形成有与外壳内部相通的穿孔。旋转扣件设置于两个柱状结构之间,且具有受动部、延伸部,以及止回部;其中延伸部的一端并由穿孔伸入外壳内部,另一端则形成有止回部;止回部与延伸部共同形成一 T字形构造。旋转扣件具有旋转轴相对于穿锁部进行旋转,并因此使该T字形构造及穿锁部能与电子装置的锁孔选择性地卡合,而将电子装置锁固于特定物体。此外,外壳并且包含第一开口,使锁本体的钥匙孔得裸露供钥匙进行开锁操作;另一方面,锁本体具有钥匙孔的一端亦得选择性地部分自第一开口凸露于外壳之外,供进行闭锁操作。当进行开锁操作时,锁本体因设于相关位置的弹性元件提供的弹力而朝向第一开口进行第二位移,同时驱动旋转扣件旋转成止回部与穿锁部(即两柱状结构的虚拟连线的方向)平行;在此状态下,止回部在穿锁部的投影范围中,并且锁具与电子装置的锁孔连接的部分(即穿锁部、延伸部、及止回部)可插入电子装置的锁孔或自锁孔脱离。当以与旋转扣件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即于延伸部的径向上按压锁本体进行闭锁操作时,锁本体朝向离开第一开口的方向进行第一位移,同时驱动旋转扣件旋转成止回部与穿锁部(即两柱状结构的虚拟连线的方向)垂直;在此状态下,止回部突出于穿锁部的投影范围之外。上述第一位移的方向并与按压锁本体的方向同向,第二位移的方向与按压该锁本体的方向反向。换言之,锁本体是于延伸部的径向上进行往复位移。 锁本体上设置有齿轮状作动部,旋转扣件的受动部则为齿条状;作动部并与受动部相互抵接,即齿条状的作动部具有的凹槽与齿轮状受动部的突齿相互卡合。当锁本体进行第一位移或第二位移时,作动部亦相对受动部进行与第一位移或第二位移方向相同的移动,而借着突齿的相互卡合驱动齿轮状受动部的旋转,因此带动旋转扣件整体的旋转。当锁本体进行第一位移体时,作动部与受动部的相互卡合驱动旋转扣件旋转成止回部垂直于穿锁部;若此时锁具与电子装置的锁孔连接的部分已插入到电子装置的锁孔内,则旋转扣件亦相对于该锁孔旋转(即旋转轴垂直于锁孔所在的平面)并使止回部卡合于锁孔内。当锁本体进行第二位移体时,作动部与受动部的相互卡合驱动旋转扣件旋转成止回部平行于穿锁部;若此时锁具与电子装置的锁孔连接的部分已插入到电子装置的锁孔内,则旋转扣件亦相对于该锁孔旋转且可使锁具与电子装置的锁孔连接的部分自锁孔脱离。附图说明图1A-1C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为图IA与IB的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A-3B为图IC的实施例移除部分外壳后的侧视图;图4A-4B为图IA的实施例移除部分外壳后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锁本体的实施例的另一透视图;图6A-6B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移除部分外壳后的透视图图7A为图IB所示实施例的端视图;图7B为图IA所示实施例的端视图;以及图8A-8B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与锁孔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钥匙10锁具11腔室100外壳1001第一开口101第一壳体部1033、112组合柱102第二壳体部1023容置槽122、113、123 组合孔103连接头1031穿锁部1032穿孔20锁本体200锁壳201活动凸销202导槽204钥匙孔205作动部207定位销25弹性元件40旋转扣件401受动部402延伸部403止回部C旋转轴D径向Ml第一位移M2第二位移P方向Pl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H锁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锁具。电子装置可包含但不限于例如膝上型电脑或笔记型电脑。如图1A-1C所示,锁具10为钥匙锁,包含外壳100、锁本体20、及旋转扣件40,其中锁本体20具有钥匙孔204,以接受结构适当或具特定结构的钥匙插入其中对该锁本体20进行开锁操作。另外,外壳100围构成至少一腔室或内部,供至少部分锁本体20 及旋转扣件40容置其中并进行活动。锁具10可进一步包含可连接于外壳100的可挠性链条(图未示),用于与锁具10—同将电子装置锁固于不动的、或固定的物体,例如桌子。外壳100的一端设有穿锁部1031向外突出;穿锁部1031为两个相互分离的柱状结构,此柱状结构可为例如由一个圆柱体切开成两个相对的分离半圆柱部,用于限制于一个维度上的位移。在穿锁部1031的两个柱状结构之间形成有与壳体100内部相通的穿孔1032。旋转扣件40具有穿过穿孔1032并沿穿锁部1031两个柱状结构之间延伸的延伸部402,且进一步具有形成于延伸部402的末端的止回部403。止回部403与延伸部402 —同构成T字形构造。旋转扣件40具有通过其本身的旋转轴C,并可进行旋转(即自转);其中,旋转轴C是与延伸部402的径向垂直。旋转扣件40的自转进一步使该T字形构造及穿锁部1031能与电子装置的锁孔选择性地卡合,而将电子装置锁固于特定物体。壳体100、锁本体20、及旋转扣件40的结构及连接与作用关系如后详述。如图2所示的图IA与IB本技术锁具实施例的分解图,外壳100较佳由数个壳体部结合而成。举例而言,外壳100包含第一壳体部101、第二壳体部102与连接头103, 相互通过连接机制连结而形成有容置锁具其他元件的腔室11 ;该连接机制可为任何已知5方式达成,例如卡合、粘着、锁固等。于一实施例,第一壳体部101具有复数根组合柱112,而第二壳体部102具有与第一壳体部101的复数根组合柱112相应的复数个组合孔122 ;另一方面,第一壳体部101及第二壳体部102更分别有至少一组合孔,分别是113与123,而连接头103则具有与组合孔113与123相应的复数个组合柱1033。上述组合孔122与组合柱112对应且对齐而相互卡合,组合孔113与123与组合柱1033对应且对齐而相互卡合, 因此将第一壳体部101、第二壳体部102及连接头103组装成外壳100,而供锁本体20容置于其中。此外,第一壳体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升
申请(专利权)人:竞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