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叠片式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133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4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叠片式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包括外壳和置于其中的电芯,其中,所述电芯包括正极极组和负极极组,所述正极极组中的多个正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组中的多个负极片通过隔膜依次隔开,所述正极极组和负极极组分别由预留的正极铝箔集流体和负极铜箔集流体焊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来单向引出极耳设计改变为双向引出极耳设计,电子传导路径得以缩短,这样就降低了电池的内阻,提高了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和使用效率。同时电流分布更加均匀,降低了电池内部极化以及电池内部各点的差异,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采用双极耳后,通过每个极耳的电流降低了,可以防止电流太大时极耳熔化产生安全事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叠片式软包装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以其较高的放电平台、使用温度范围宽、循环性能优异、能量密度高且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广泛的使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近几年来随着电动玩具、动力航模、 电动自行车的兴起,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力电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大功率放电,要求电流传递快,电子传导路径短;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电流不能均勻分散,就会造成电芯内部极化加剧,热量进一步增加,严重影响电芯的安全性能,循环寿命也会大大降低;而且电池大电流放电时, 通过极耳的电流会很大,对极耳承受大电流通过要求较高。传统的方形极组分为卷绕式和叠片式两种。卷绕结构中极片较长,电流传导路径较长,电子传导路径长,离子迁移速度慢,所以卷绕工艺制作的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并不理想;传统的叠片式结构电池,极组所用的每一个极片只有一个极耳导出,在电池工作的过程中,也不能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制约了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使用新型的目的是现有技术的装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差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军李世隆桑成涛刘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量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