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0890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3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口,包括基座,基座上具有混药通道和输液通道,混药通道延伸出基座形成混药接口;混药接口的外壁上沿圆周凸起一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上设有外螺纹,混药接口的端口外壁设有卡环,在混药接口内设有一用于密封混药通道的隔膜;卡环的外径不大于环形凸台的外径。使用时,将基座焊合在输液软袋上,将混药接口插入针筒体的底部,混药接口上的卡环位于针筒体的定位环上,使针筒体固定在混药接口上;混药时,向下旋转针筒体,使加药针的底部戳穿隔膜,混药嘴内的药物容器与输液软袋连通,使用时无需采用软管连接和易折柄,既减少了软管安装工位,又避免了因软管焊接缺陷所带来的焊缝漏液,同时该接口一次成型,适用范围更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与输液容器连接的接口
技术介绍
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常给病人输液或者通过静脉滴注直接将药物注入体内,药物常存储在输液袋内,而输液袋内的药液注入或输出常常通过接口实现。现有技术中,接口包括基座,基座上具有一混药通道和一输液通道,混药通道延伸出基座形成圆柱状中空结构的混药接口,输液通道延伸出基座形成圆柱状中空结构的输液接口。上述结构的接口在使用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在与混药嘴连接时,需通过软管连接,软管的一端套在混药接口上,并与该混药接口焊合,软管的另一端套在混药嘴上的针筒体上,并与该针筒体焊合,这样既增加了软管的安装工位,又增加焊接部位,增大了因焊接部位在混药时漏液的几率;二、接口通过软管与混药嘴连接,因软管所采用材料的限制, 在温度较低(如零下温度),易导致软管的焊接部位开裂,进而导致混药漏液;三、上述结构的接口,通过软管与混药嘴连接时,软管内还需安装易折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使用中无需采用易折柄和软管,避免因焊接而产生混药漏液,减少安装工位,且一次成型的接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接口,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具有一混药通道和一输液通道,所述混药通道延伸出基座形成圆柱状中空结构的混药接口 ;所述混药接口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向外凸起一环形凸台,在该环形凸台上设有外螺纹,混药接口的端口外壁设有一环形结构的卡环,混药接口内设有一用于密封混药通道的隔膜;所述卡环的外径不大于环形凸台的外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凸台设在所述混药接口的中部外圆周上。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膜在其对称线上设有一压痕。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基座的外壁上均布设有环形结构的焊接纹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基座在其横截面的投影呈船形结构,且在该船形结构的基座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厚度逐渐变薄的薄片。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环形凸台上套有阻隔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接口时,将基座焊合在输液软袋上,将混药接口插入混药嘴的针筒体的底部,混药接口上的卡环位于针筒体的定位环上,使针筒体固定在混药接口上;混药时,向下旋转针筒体,加药针的底部戳穿混药接口内的隔膜,混药嘴内的药物容器与输液软袋内连通;该接口在使用中,无需采用软管连接和易折柄,既减少了软管安装工位,又避免了因软管焊接缺陷所带来的焊缝漏液,同时该接口一次成型,适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接口的主视图;图2为接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接口在使用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接口在使用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 一基座;2—混药通道;21—混药接口; 3—输液通道;4一环形凸台;5—卡环;6—隔膜;7—压痕;8—辉接纹路;9一薄片;10—输液软袋;11 一混药嘴;12—针筒体;13—定位环;14 一环形密封塞;15—药物容器;16—加药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图1为接口的主视图,图2为接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接口包括基座1, 基座ι上具有一混药通道2和一输液通道3,混药通道2延伸出基座1形成圆柱状中空结构的混药接口 21,输液通道3向外延伸出基座1形成圆柱状中空结构的输液接口。混药接口 21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向外凸起一环形凸台4,在该环形凸台4上设有外螺纹(本实施例中,环形凸台4设在混药接口 21的中部外圆周上)。混药接口 21的端口外壁设有一环形结构的卡环5,混药接口 21内设有一用于密封混药通道2的隔膜6。卡环5的外径不大于环形凸台4的外径。隔膜6在其对称线上设有一压痕7,使用该接口进行混药时,加药针16的底部戳在该隔膜6,隔膜6上的压痕部位首先被戳破,从而使加药针16的底部更容易戳穿该隔膜6。基座1的外壁上均布设有环形结构的焊接纹路8 (本实施例中,在基座1的外壁上均布设有四条焊接纹路)。基座1在其横截面的投影呈船形结构,且在该船形结构的基座1 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厚度逐渐变薄的薄片9。热焊接时,基座1通过其上的焊接纹路8与输液软袋10的袋口焊合更牢固,基座1与输液软袋10的密封效果更佳;而且,基座1两侧的薄片9与输液软袋10的袋口能快速融合为一体,既加快了焊合速度,又可增强基座1与输液软袋10的密封效果。环形凸台4上套有阻隔套,在混药嘴11的针筒体12套在混药接口 21上,混药接口 21上的卡环5位于针筒体12的定位环13的上方,因阻隔套阻止了针筒体12在混药接口 21上继续下行,此时针筒体12被固定在混药接口 21上;混药时,只需将该阻隔套从环形凸台4上撕下,向下旋转针筒体12,加药针16的底部戳穿隔膜9,便可实现混药。使用该接口时,将基座1焊合在输液软袋10的袋口上,将混药接口 21插入混药嘴 11的针筒体12的底部,混药接口 21上的卡环5位于针筒体12的定位环13的上方,使针筒体12固定在混药接口 21上,如图3所示;混药时,向下旋转针筒体12,使混药接口 21的端口压缩环形密封塞14,加药针16的底部戳穿混药接口 21内的隔膜9,混药嘴11内的药物容器15便与输液软袋10内连通,如图4所示。该接口在使用中,无需采用软管连接和易折柄,既减少了软管安装工位,又避免了因软管焊接缺陷所带来的焊缝漏液,同时该接口一次成型,适用范围更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接口,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具有一混药通道(2)和一输液通道(3 ),所述混药通道(2)延伸出基座(1)形成圆柱状中空结构的混药接口(2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接口(21)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向外凸起一环形凸台(4),在该环形凸台(4)上设有外螺纹,混药接口(21)的端口外壁设有一环形结构的卡环(5),混药接口(21)内设有一用于密封混药通道(2)的隔膜(6);所述卡环(5)的外径不大于环形凸台(4)的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台(4)设在所述混药接口 (21)的中部外圆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6)在其对称线上设有一压痕(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外壁上均布设有环形结构的焊接纹路(8)。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在其横截面的投影呈船形结构,且在该船形结构的基座(1)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厚度逐渐变薄的薄片(9)。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台(4)上套有阻隔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接口,包括基座,基座上具有混药通道和输液通道,混药通道延伸出基座形成混药接口;混药接口的外壁上沿圆周凸起一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上设有外螺纹,混药接口的端口外壁设有卡环,在混药接口内设有一用于密封混药通道的隔膜;卡环的外径不大于环形凸台的外径。使用时,将基座焊合在输液软袋上,将混药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宇李科周兵赵柳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